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轶

作品数:43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9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量表
  • 13篇评定量表
  • 10篇信效度
  • 10篇精神病
  • 9篇司法
  • 7篇司法精神
  • 6篇信度
  • 5篇信效度检验
  • 5篇效度检验
  • 5篇精神障碍患者
  • 4篇信效度分析
  • 4篇司法精神鉴定
  • 4篇精神病学
  • 4篇精神活性物质
  • 4篇护理
  • 4篇护理干预
  • 4篇患者家属
  • 4篇活性
  • 4篇家属
  • 4篇干预

机构

  • 32篇深圳市康宁医...
  • 11篇深圳市精神卫...
  • 4篇芜湖市第四人...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山东省安康医...
  • 1篇安徽省精神卫...
  • 1篇河北省精神卫...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武汉市精神卫...
  • 1篇湖北省荆州市...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 1篇深圳市公安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苏州广济医院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43篇王轶
  • 43篇李学武
  • 36篇高北陵
  • 33篇吴冬凌
  • 17篇黄志彪
  • 9篇胡峰
  • 6篇邓先华
  • 4篇操小兰
  • 4篇邹银霞
  • 4篇高欢
  • 4篇李华
  • 2篇李业平
  • 2篇刘蕴
  • 2篇张英
  • 2篇胡拾妮
  • 1篇石长杰
  • 1篇管唯
  • 1篇唐玉冰
  • 1篇孙静
  • 1篇马长锁

传媒

  • 7篇中华行为医学...
  • 3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天津护理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发生情况的远期追踪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人群在伤后4~13年远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4287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系统抽样到的675例伤者,采用自编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状况调查手册进行筛查,再由2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对筛查阳性者,按照CCMD-3中"脑外伤所致"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作出明确诊断.结果 ①675例调查对象中符合CCMD-3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06例(30.52%,206/675),其中,智能损害17.48%,遗忘综合征1.04%,人格(或行为)改变13.84%,精神病性症状1.19%,抑郁综合征7.41%,躁狂综合征0.30%,癔症样综合征0.98%,神经症样综合征10.22%.②重型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66.01%,134/203)显著高于中型(18.04%,46/255)和轻型(11.98%,26/217),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09.03和129.82,均P〈0.01).③男性脑外伤后所罹患的人格或行为改变显著高于女性(χ^2=5.65,P〈0.05),女性脑外伤后罹患神经症样综合征显著高于男性(χ^2=6.02,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远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不容忽视;脑损伤程度越重,精神障碍发生率越高.
高北陵李学武张英黄志彪吴冬凌李毅王轶
关键词:颅脑外伤发病率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转归调查(英文)被引量:10
2012年
背景 国内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长期预后尚不清楚。目的 对因吸毒出现精神症状而曾住院治疗的患者,评估其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方法 于 2012 年对 2003 年至 2010 年期间首次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入院前 1 个月内曾非法使用过毒品、被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 13~108 个月。通过对患者及其同住的家庭成员的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复吸情况及精神病性症状演变情况。结果 受调查的 258 例患者主要特点为年轻、男性、无业,主要使用的毒品为冰毒,入院时使用毒品的平均时间为 7 年。共 189 例完成随访,其中 168 例(89%)复吸,25例(13%)在随访期间再次住院。114例(60%)患者的精神症状在停吸 1 个月内缓解,56 例(30%)的精神症状持续 1~6 个月,19 例(10%)的精神症状持续存在超过 6 个月(其中 8 例的诊断改为精神分裂症)。与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的其他两组相比,症状持续 6 个月以上这组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比例最高,开始吸毒的年龄最小,首次住院前毒品使用时间最长,随访期间再住院的比例最高,随访时存在精神症状的比例也最高。结论 多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预后较好,但首次吸毒年龄小、吸毒年限长、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容易发展为慢性精神病。需要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明确毒品的神经毒性作用与个体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吸毒者出现慢性精神病中所起的作用。
邓先华黄志彪李学武李毅王轶吴冬凌高北陵杨曦
关键词:精神病非法使用毒品药物使用
强制医疗精神病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及其鉴定意见书的撰写
评估强制医疗对象的社会和人身危险性是摆在强制医疗执行机构和司法鉴定机构面前的一项新任务。强制医疗或拟强制医疗的精神病患者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或人身的危险性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新《刑诉法》要求“强制医...
高北陵李学武李毅王轶吴冬凌
关键词:精神病司法鉴定
常识性辨认能力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常识性辨认能力的相关因素,为常识性辨认能力的评定和标准化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表格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138例刑事案例鉴定资料的常识性辨认能力评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常识性辨认能力正常109例,实质性辨认能力正常76例,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和削弱组中,共有33例常识性辨认能力评定为正常,占53.23%。常识性辨认能力削弱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总分及思维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常识性辨认能力正常组(P<0.01):鉴定诊断、鉴定意见、实质性辨认能力等27个因素与常识性辨认能力评定相关,有判别作用的因素为记忆障碍、执行能力、劳动能力、现实因素、作案环境选择性共5个因子,经过判别组内回代检验,常识性辨认能力不同组别和总的判别函数回代正确率分别为93.1%、93.6%和93.5%。结论常识性辨认能力与实质性辨认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思维障碍因子可能影响常识性辨认能力,常识性辨认能力的多元判别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提高鉴定意见的一致性。
李毅胡峰李学武王轶黄志彪李业平奚敏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辨认和控制能力精神医学评定量表划界标准与实证效度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检验辨认和控制能力精神医学评定量表(Psychiatric Assessment Scale of Cognitive and Volition Capacity in crime,PASCVC)的实证效度,并制定全国常模.方法 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全国七大行政区的十五家司法鉴定机构共收集评定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司法精神鉴定案例1 000例,由量表评定者用PASCVC、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Diminishe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Rating Scale,DCRRS)和暴力作案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iminal Responsibility Rating Scale of Violence,CRRSV)进行评分,所有案例均由鉴定人做出辨认和控制能力完全丧失、大部分丧失、部分丧失、小部分丧失、稍有受损和正常的六个等级判断.结果 ①依据频数分布表的结果得出:辨认和控制能力完全丧失的划界分为≤56、大部分丧失为57~ 66、部分丧失为67~76、小部分丧失为77~ 87、稍有受损为88~ 100、正常为≥101.②六级划界分评定的等级划分结果与专家鉴定意见的相关为0.939 (P=0.001).③PASCVC与DCRRS和CRRSV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8和0.835 (P<0.001).④PASCVC量表评定和专家评定两种方法分别建立判别函数,回代判别量表与专家判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6.9%和85.1%;两种分级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57 (P<0.001).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辨认和控制能力司法鉴定的客观评定工具.
李毅高北陵胡峰李学武王轶吴冬凌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精神障碍者评定量表
辨认和控制能力精神医学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编制从精神医学角度对辨认和控制能力评定的量表,并进行初步信效度检验。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评定量表,结合长期鉴定的实践经验,采用结构化的决策方法编制出由①精神障碍症状、性质、程度等自身因素;②精神障碍对社会功能影响因素;③精神障碍对作案行为影响因素组成的辨认和控制能力精神医学评定量表(Psychi-atric Assessment Scale of Cognitive and Volition Capacity in crime,PASCVC),对225例违法案件中的被鉴定人进行评定。结果:①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3,各因素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6-0.933,Guttmann分半信度为0.890。各项目重测的相关系数在0.643以上,各因素重测的相关系数在0.943以上,全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81。②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的三个因素与理论构想相符,共解释了总方差的73.5%,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15-0.939。与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DCRRS)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39,划界分评定结果与CRRSV、DCRRS等级相关分别为0.644和0.717。结论:PASCVC的结构和内容比较合理,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李毅高北陵胡峰李学武王轶吴冬凌
关键词:量表信度
司法精神鉴定中评定辨认和控制能力与责任能力差异的调查分析
高北陵李学武李毅王轶吴冬凌操小兰
常识性辨认能力评定量表的编制
2020年
目的:编制常识性辨认能力评定量表(ASCSIC),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选取205例(样本1)刑事案例资料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最终量表。选取209例(样本2)刑事案例资料,对最终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ASCSIC包含23个项目,分为意识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犯罪心理学4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4因素结构模型拟合良好(CMIN/DF=1.085,RMR=0.020,GFI=0.925,CFI=0.996,TLI=0.994,IFI=0.996,RMSEA=0.020)。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为0.935、0.812和0.887。各因素与总量表相关系数为0.672~0.897,各因素之间相关系数为0.401~0.596,均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ASCSIC信效度良好,是评价常识性辨认能力的有效工具。
胡峰李业平奚敏许亚军李毅李学武王轶
关键词:量表信度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李学武高北陵胡拾妮高欢黄志彪李毅吴冬凌王轶
儿童青少年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远期调查及其与成年人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脑外伤后4~10年远期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成年人的差异。方法对深圳市39家医院的脑外伤病例进行系统抽样,采用自编的《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状况调查手册》对抽样的105例脑外伤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随访调查,并与同期调查的570例成人脑外伤患者进行比较。由二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面检筛查阳性者,并按照CCMD-3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结果 20.0%(21/105)儿童青少年在调查时符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包括:行为(人格)改变12.38%(13/105),智能损害8.57%(9/105),脑外伤后综合征6.67%(7/105),抑郁综合征1.90%(2/105)。重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型和轻型(2=8.08,P<0.05;2=20.43,P<0.01)。儿童青少年组颅脑外伤所致远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明显较成人组低(2=6.49,P<0.05),主要是智能损害和抑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成人组(2=6.84,P<0.05;2=6.02,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脑外伤对精神损伤的远期影响较成人好。
张英李学武吴冬凌黄志彪李毅王轶高北陵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脑外伤远期追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