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陵

作品数:39 被引量:45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大豆
  • 8篇开花
  • 7篇杂交
  • 7篇光周期
  • 6篇斑病
  • 5篇性状
  • 5篇灰斑
  • 5篇灰斑病
  • 4篇育种
  • 4篇开花后
  • 4篇花后
  • 3篇叶片
  • 3篇种间
  • 3篇种间杂交
  • 3篇后代
  • 3篇大豆叶
  • 3篇大豆叶片
  • 2篇蛋白质
  • 2篇豆种
  • 2篇毒素

机构

  • 3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吉林省吉林市...

作者

  • 34篇王金陵
  • 22篇杨庆凯
  • 8篇韩天富
  • 4篇李新海
  • 4篇陈绍江
  • 3篇邹继军
  • 3篇年海
  • 3篇高凤兰
  • 2篇吴宗璞
  • 2篇徐继
  • 2篇谭克辉
  • 2篇张国栋
  • 2篇武天龙
  • 2篇张仁双
  • 1篇栾非时
  • 1篇王忠良
  • 1篇陈霞
  • 1篇马占峰
  • 1篇苏黎
  • 1篇张丽娟

传媒

  • 10篇大豆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大豆通报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01
  • 1篇1999
  • 5篇1998
  • 7篇1997
  • 7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89
  • 1篇198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紫斑病菌毒素研究被引量:19
1996年
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KikuchiMatsumotoandTomoyasu)可产生一种非专化毒素——尾孢毒素(Cercosporin),它是大豆紫斑病致病的重要因子。该菌PDA培养物经乙醇浸提、脱水磷酸氢钙柱层析可得一定纯度尾孢毒素。本文分析了该毒素紫外可见光谱吸收与高效液相(HPLC)鉴定结果。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陈绍江王金陵杨庆凯章元寿
关键词:大豆紫斑病HPLC层析
菜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的研究被引量:39
2001年
收集了黑龙江省 4 3个栽培品种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 13个半野生品种 ,波兰 4个矮生品种共 60个菜豆品种资源 ,测定其植物学、生物学性状 ,通过编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 ,计算各材料间的欧氏距离 ,其范围为 0 .11~ 0 .985。同时根据计算所得 60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 ,对其开展亲缘关系系统聚类图 ,将其分为两大类 ,即矮生种为一类 ,蔓生种及半野生种合为一类。
栾非时崔成焕王金陵
关键词:菜豆种质资源形态学标记
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MV)病的大豆品种几项生理特性变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1989年
本试验测定了6个大豆品种接种发病株和对照株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质重,差异显著性检验(t)表明均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P<0.01)差异。秋天,跟踪测定二者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检验结果同样达到显著、极显著差异。这表明:植株的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生理特性的变化必然导致农艺性状的变化,从而引起产量的下降。
廖林王金陵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病生理特性
大豆的生态性状与品种资源问题被引量:20
1981年
作物生态性状,是那些在性状表现与发达程度上,与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及人们的利用要求,有相适应关系的性状。很多作物的性状,按照人们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利用上的要求,结合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条件,作规律性的适应性变化,构成了该作物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从生态角度去研究作物品种资源,能够规律性地了解各性状的作用、分布,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前景,有利于掌握该性状在地理分布与变化上的全貌,而使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利用工作更具有预见性。
王金陵
关键词:大豆生态性状油分油含量大豆生育期结荚习性
大豆抗灰斑病遗传、抗性资源筛选与抗病育种
杨庆凯王金陵吴宗璞武天龙高凤兰
该项目属农业科学农学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和抗病虫作物选育领域。大豆灰斑病是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大豆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历史上三次大流行给大豆生产和出口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大豆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威胁。国内外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证...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抗灰斑病抗病育种抗病遗传抗源筛选
混和选择与系谱选择对三种类型大豆杂交后代集团定向选择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以3种不同类型大豆杂交组合F2至F4代为材料,采用混合选择和系谱选择按成熟期及种粒大小进行集团定向选择,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选择效果及其与组合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成熟略晚1~2日,平均百粒重较大,且变异系数高;而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选的材料有成熟略晚、种粒较大倾向,但是两种选择方法均能选出相似的生育期类型及种粒大小类型。大豆种间杂交后代随着向大粒方向选择,植株变矮、茎秆增粗、倒伏性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性状得以改善。在F2代根据植株个体表现进行熟期或种粒大小分组定向选择,这种趋势能有效地保持到高代。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混合选择法易于选取高产高蛋白个体;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易于选取植株形态与产量性状理想的材料。
李新海王金陵杨庆凯邹继军周彤姜秀霞
关键词:系谱选择成熟期种粒大小大豆选种
中国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开花至成熟期对光周期的反应被引量:37
1996年
选用来自中国不同大豆生态区的15个代表品种,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不同播期类型的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在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方面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中国大豆典型生态类型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有以下顺序:南方秋豆>南方夏豆>黄淮夏豆>南方春豆、黄淮春豆>北方春豆。试验中发现,大豆品种开花至成熟期各阶段长度与它们在自然条件下出苗至初花(R1)的日数正相关。供试的早熟品种开花后对光周期的反应比开花前更加敏感。
韩天富王金陵
关键词:大豆生态类型光周期开花后
生态环境对大豆子粒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1996年
本试验以25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东北三省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环境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棕榈酸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油酸与之相反,北低南高;硬脂酸变化趋势不明显。5种脂肪酸都存在极显著品系×环境工作。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变异系数与品系的变异系数都很接近,说明在此范围内生态环境对各脂肪酸表现型的影响基本上与品系间的遗传差异接近。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相关分析表明,品系脂肪酸含量的相对表现在各环境下是基本相近的,虽然环境条件影响大豆的主要脂肪酸含量,但是其对脂肪酸含量的顺位影响不大,在一个地点高往往在其他地点也高,体现了品系遗传性的存在。同时也表明,在异地对适应当地品系的脂肪酸含量的选择也是有效的。
年海王金陵杨庆凯陈怡栾晓艳崔玉瑰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生态环境
光周期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3
1996年
选用生育期不同的3个品种,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研究了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与长日处理相比,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上升,赤霉素(GA_(1-3))含量及GA/ABA比例明显下降,细胞分裂素(DHZR,二氢玉米素核苷)有下降趋势,生长素(IAA)的变化不大。短日下GA和IAA含量负相关,GA与ABA正相关,长日下IAA与DHZR负相关;DHZR与ABA在长日和短日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及开花前和开花后激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作者提出,在大豆光周期反应过程中,促进激素间通过此消彼长的变化,保持总量的相对稳定;促进激素与抑制激素含量的同趋势消长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的相对平衡,两类激素,特别是GA和ABA的平衡状况在大豆光周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韩天富马凤鸣王金陵魏湜
关键词:大豆叶片光周期内源激素开花
提高大豆产量育种效率的探讨被引量:2
1993年
从大豆产量是光合产物的基本生物学原理出发。本文指出以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作为产量育种目标,并在各主要环节进行量化数据测定,决定取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合理化途径。实践中,采用收获重和收获指数代替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概念是方便并且合理的。十年的资料证明:在目前生产水平上,育种材料的的产量与收获重有极高的相关性。初步实践效果也表明,以收获重和收获指数为目标进行产量育种育成高大繁茂生育期适中而又杆强不倒的高产品种是有效的。
赵淑文马占峰邹玉梅杨庆凯王金陵张贤泽
关键词:大豆育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