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良

作品数:39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组构
  • 12篇磁组构
  • 10篇盆地
  • 9篇断层
  • 7篇四川盆地
  • 7篇褶皱
  • 5篇新生代
  • 5篇山前
  • 5篇龙门山
  • 4篇断层相关褶皱
  • 4篇页岩
  • 4篇三叠
  • 4篇三叠世
  • 4篇前陆
  • 4篇晚三叠世
  • 4篇沉积岩
  • 3篇地震
  • 3篇地质
  • 3篇页岩气
  • 3篇油气

机构

  • 24篇南京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长宁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9篇罗良
  • 22篇贾东
  • 12篇李一泉
  • 11篇陈竹新
  • 10篇胡潜伟
  • 10篇贾秋鹏
  • 8篇邓飞
  • 6篇漆家福
  • 5篇曾联波
  • 4篇武龙
  • 4篇张元元
  • 4篇孙圣思
  • 3篇李海滨
  • 3篇王开
  • 2篇张明正
  • 2篇于津海
  • 2篇王丽娟
  • 2篇杨明慧
  • 1篇曾旭
  • 1篇陈石

传媒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盐井沟断层传播褶皱的三维构造建模与磁组构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当前断层相关褶皱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从二维向三维的转换。文中基于Arcgis、Discovery以及Gocad等三维软件平台,对川西盐井沟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解析,得出盐井沟背斜是一个典型的三剪断层传播褶皱,并建立了它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到单纯符合几何约束的构造解释普遍存在着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几何学的三维建模和动力学的有限应变分析研究断层相关褶皱。在川西盐井沟地区18个采样点钻取了184块定向岩心样品,通过磁组构的分析结果发现,盐井沟地区的磁组构基本上都是弱应变的初始变形组构,褶皱前翼应变强度比后翼略强。断层传播褶皱三剪带是有限应变最为集中的区域,在模型预测的三剪带内,磁组构反映的有限应变也较为强烈。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大致为NW-SE向挤压缩短,与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李一泉贾东罗良贾秋鹏陈竹新邓飞孙圣思张元元
关键词:磁组构断层传播褶皱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海相页岩天然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4
2023年
天然裂缝的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富集和保存规律中重要的地质指标.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开展了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按照地质成因可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3种类型,构造裂缝按照裂缝的力学性质和与岩石力学层的关系细分为穿层剪切裂缝、顺层剪切裂缝和层内张开裂缝,成岩裂缝分为页理缝和收缩裂缝.泸州地区构造裂缝和页理缝大量发育,收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发育程度较低.构造裂缝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受到断层、褶皱、岩石力学层和脆性的控制,页理缝的发育主要受脆性、有机质含量和纹层的控制.
马诗杰曾联波石学文吴伟田鹤薛萌罗良
关键词: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四川盆地
长宁和泸州地区构造变形差异性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
2024年
长宁和泸州地区是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块,分别位于盆—山结构的不同部位,其自元古代以来遭受多期构造改造作用,构造变形特征复杂。通过对研究区龙马溪组底界构造的精细地震解释和岩心裂缝统计分析,对比了长宁和泸州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多尺度断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差异性,恢复了古生界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为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长宁地区构造样式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主要构造变形时期为燕山晚期,并在喜山期遭受大规模抬升剥蚀;泸州地区为典型隔档式褶皱,主要构造变形时期为燕山早期,构造形迹在喜山期受到一定改造。泸州地区变形强度总体低于长宁地区,其断层级次和裂缝发育程度较低,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上述结果丰富了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理论研究,为下一步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帮助。
蔡景顺杨少航薛萌赵慧言马诗杰罗良李乐丽娜邓夏
关键词:构造变形特征断层裂缝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构造-沉积特征:来自层序地层学的制约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北部,是一个发育于中生代和具备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的挤压型盆地.四川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接受了多期前陆盆地沉积,其中最显著的是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沉积,它代表了四川盆地陆相沉积的开始.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
罗良贾东邓飞
关键词:晚三叠世层序地层学前陆盆地造山带
文献传递
新生代贡嘎山花岗岩中的流体包裹体面测试及其应力场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贡嘎山花岗岩侵位年代距今12.8±1.4Ma,是平行青藏高原东缘大型活动左旋走滑断裂——鲜水河断裂展布的同构造花岗岩。沿横穿岩体的川藏公路剖面和牦牛沟—塔公草原剖面采集了10个点的定向样品。利用费氏台测试统计的流体包裹体面(FIP)产状数据显示,贡嘎岩体中的FIP主要是东西走向,倾角近于直立,推断贡嘎岩体遭受了近东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这与鲜水河断裂的左行走滑相吻合。显微激光拉曼分析和冷热台测温数据表明,FIP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是NaCl-H2O包裹体,可以划分两种类型:A型冰点温度-9.0~-8.2℃(盐度11.9%~12.8%),均一温度为126.0~197.0℃;B型冰点温度为-4.7~-0.5℃(盐度0.9%~7.4%),均一温度144.0~314.6℃。贡嘎岩体中的FIP记录了两期地质流体的填充作用,两期流体都表现出由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的趋势。深入研究贡嘎山同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鲜水河断裂关系,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内部变形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孙圣思贾东胡潜伟陈竹新贾秋鹏罗良李一泉邓飞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古应力场包裹体测温
扬子地块西南部元古代沉积岩的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部的黔东北梵净山地区一直被认为广泛出露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早期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归因于中元古代的造山作用.前人通过一些传统的同位素定年方法将该区的这期造山作用时间定在~1.0Ga,并认...
王丽娟于津海罗良
关键词:元古代沉积岩锆石年代学同位素
文献传递
山前带地质及油气成藏特征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山前带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前陆盆地靠近造山带部分,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分类,将山前带划分为弧后前陆型山前带、周缘前陆型山前带和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参考叠合盆地的分类方案,将山前带划分成正反转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仅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前前陆期沉积的页岩作为优质的烃源岩,前陆期砂岩和前前陆期碳酸盐岩是油气成藏良好的储集层,而泥岩、膏盐层、盐岩层等是优质的盖层,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前陆褶皱冲断带以构造圈闭为主,前陆盆地则以构造-地层圈闭为主。
刘传鹏罗良漆家福于洪洲
关键词:山前带油气成藏
基于构造变形强度的页岩气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构造变形强度的页岩气定量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研究区的反映构造变形强度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构造变形强度指数;根据所述变形强度指数对所述目标研究区进行页岩气逐级评价分区。本说...
曾联波田鹤徐翔罗良罗兵包汉勇
文献传递
扬子地块西南部新元古代沉积岩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变质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可以用来追溯区域内的地壳历史演化及碎屑物质的源区。本文对黔东北梵净山西侧的梵净山群回香坪组及下江群乌叶组的变质细砂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微量元素和原位Hf...
王丽娟于津海罗良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
文献传递
龙门山飞仙关断层传播褶皱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沿龙门山南段冲断前锋带飞仙关断层传播褶皱剖面钻取了270个磁组构定向岩芯样品,对其进行了磁性矿物与磁组构分析。通过等温剩磁和三轴热退磁实验确定了样品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27个采样点的磁组构为中间组构与构造组构两种类型。通过对各点磁组构特征及各项磁组构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再结合断层传播褶皱运动学模型,得出断层传播褶皱形成过程中岩石应变及磁组构演化:断层扩展前的平行层缩短作用把原始的沉积组构改造成为中间组构;在断层扩展过程中,两翼地层的旋转抬升产生的简单剪切作用对地层磁化率各向异性产生影响,使得校正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局部升高,以及在剪切变形强烈的区域形成构造磁组构。
胡潜伟贾东陈竹新罗良贾秋鹏
关键词: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断层传播褶皱磁组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