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咏梅 作品数:23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某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某... 李军 邹明祥 张皓旸 豆清娅 胡咏梅 王海晨 晏群 刘文恩文献传递 一株广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一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putida,XDR-PP)的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初筛金属酶;PCR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性遗传元件基因,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抗菌药物均耐药。改良Hodge试验、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结果均为阳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有blaVIM-2和blaIMP-4两种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有armA基因,13种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中,intI、tnpU和merA基因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blaVIM-2、blaIMP-4、armA、intI、tnpU以及merA基因是导致其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恶臭假单胞菌中同时检出blaVIM-2和blaIMP-4两种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armA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李军 邹明祥 王海晨 胡咏梅 豆清娅 晏群 刘文恩关键词:广泛耐药 恶臭假单胞菌 一株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一株临床分离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VITEK-2 和API 试纸条对菌株进行重新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 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 李军 邹明祥 豆清娅 胡咏梅 王海程 晏群 刘文恩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插入序列ISAba1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探讨插入序列ISAba1和碳青霉烯酶与其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7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鲍氏不动杆菌,K-B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多重PCR检测OXA-51、OXA-23、OXA-58、OXA-24、IMP、VIM、SIM,PCR检测ISAbal-OXA-23、ISAbal-OXA-51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菌株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8种药物中,14种药物耐药率超过90.0%,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48.9%;改良Hodge试验阳性156株,阳性率57.8%;金属酶表型检测均为阴性;270株菌均检测到了OXA-51基因,267株菌检测到OXA-23基因,1株检测到OXA-58基因,未检测到OXA-24、IMP、VIM、SIM基因;267株菌的OXA-23基因上游均检测到插入序列ISAbal,所有OXA-51基因上游均未检测到ISAbal。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OXA-51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本地区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碳青霉烯酶;ISAba1常在OXA-23基因上游出现,ISAbalOXA-23是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豆清娅 邹明祥 李军 胡咏梅 王海晨 刘文恩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插入序列ISAba1研究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探讨插入序列ISAba1 和碳青霉烯酶与其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地区10 家综合性医院270 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的鲍曼... 邹明祥 豆清娅 李军 胡咏梅 王海晨 刘文恩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某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 李军 邹明祥 张皓旸 豆清娅 胡咏梅 王海晨 晏群 刘文恩乙肝血清标志物评价抗病毒疗效的临床价值 胡咏梅 刘聪 刘文恩 郭婧婧 邹明祥ICU与非ICU血培养病原菌组成及耐药特点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组成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ICU与非ICU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的组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6种关键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33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66株,占62.59%;革兰阳性菌990株,占29.99%;真菌245株,占7.42%。ICU共分离病原菌734株,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占19.75%;非ICU分离病原菌2567株,大肠埃希菌最多,占22.59%。在监测的6种主要病原菌中,MDRO占33.46%(631/188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中CRAB最高,达94.42%,大肠埃希菌中CREC最低,为5.02%。ICU 6种病原菌中MDRO占61.88%(276/446),高于非ICU的24.65%(355/1440)(χ^(2)=212.015,P=0)。ICU与非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除头孢唑林和氨曲南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除复方磺胺甲恶唑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除阿米卡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十分严重。ICU血培养分离菌株MDRO检出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临床应根据相应流行病学数据,制定针对性的经验治疗策略,并及时根据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陶晓燕 闵昌航 于婷 王海晨 李军 胡咏梅 邹明祥关键词:血流感染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及同源性分析 胡咏梅 邹明祥 李军 豆清娅 王海晨 晏群 刘文恩白细胞、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索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BS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血液培养阳性患者(血培养阳性组)与5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阴性组)WBC、PCT和CRP测定结果,比较两组及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3项指标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作用大小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579、0.746和0.624。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仅PCT对预测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者联合预测诊断的阳性率为71.4%。结论三者均可作为BSI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和CRP较WBC有更重要的意义,并且PC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 李军 邹明祥 豆清娅 胡咏梅 王海晨 晏群 刘文恩关键词:血流感染 白细胞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