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跃中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黄鱼
  • 2篇繁殖
  • 2篇大黄鱼
  • 1篇养鱼
  • 1篇益生菌
  • 1篇营养盐
  • 1篇增殖
  • 1篇致病力
  • 1篇中草药
  • 1篇生源
  • 1篇生源要素
  • 1篇水质
  • 1篇全人工
  • 1篇全人工育苗
  • 1篇人工繁殖
  • 1篇人工育苗
  • 1篇网箱
  • 1篇网箱饲养
  • 1篇网箱养鱼
  • 1篇轮虫

机构

  • 3篇福建省海洋与...
  • 2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厦门海洋职业...
  • 1篇福建大北农水...
  • 1篇福建福鼎海鸥...
  • 1篇宁德市南海水...

作者

  • 6篇苏跃中
  • 2篇游岚
  • 1篇王颢
  • 1篇曾庆民
  • 1篇张正
  • 1篇王金坑
  • 1篇荣小军
  • 1篇郑惠东
  • 1篇廖梅杰
  • 1篇许朝辉
  • 1篇林志兰
  • 1篇王印庚
  • 1篇林文霖
  • 1篇李彬
  • 1篇杨琳

传媒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网箱饲养的大黄鱼病害防治被引量:1
2000年
苏跃中游岚
关键词:大黄鱼病害防治网箱养鱼
约氏笛鲷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曾庆民郑惠东苏跃中许朝辉林文霖
该项目首次报道了国内外约氏笛鲷批量生产性育苗。采用的土池生态育苗方法,在育苗水体中直接培养饵料生物,其种类繁多,个体大小多样,营养全面,能满足仔稚幼鱼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个体对各种饵料的需求,试验中最高育苗成活率达16.6...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繁殖
轮虫生产中两种益生菌的应用试验被引量:2
2001年
鱼类在工厂化育苗中 ,用面包酵母进行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catilis)的培养生产时 ,添加初始浓度为 1 0 0× 1 0 - 6 (V V)的脱氮菌和光合细菌 ,观察其对水质和轮虫增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该两种益生菌对改善轮虫培养水质及其增殖具有良好效果 。
苏跃中游岚
关键词:益生菌轮虫增殖水质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育出平均胴长1.94 cm的幼体276.1万只,育苗成活率48.2%,达到了批量育苗的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工艺。
苏跃中周瑞发刘振勇苏仰源谢友亮谢友佺李庆叨周绍锋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全人工育苗规模化
福建省罗源湾生源要素分布及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2010年四个季节代表性月份对福建省罗源湾海域海水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状况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并对海域生源要素结构和对浮游植物的限制情况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罗源湾营养盐平面分布均呈自湾顶向外口递减的趋势。N、P、Si三种营养盐的最低水平均出现在夏季,但PO4-P的最高水平出现在冬季,SiO3-Si和DIN的最高水平均出现在春季。罗源湾春、秋、冬三个季节均不存在生源要素的限制情况,但春季PO4-P的消耗速度明显快于其它营养盐,以至于其在夏季于湾中部成为限制性因子。
王颢杨琳林志兰王金坑苏跃中
关键词:生源要素营养盐
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致病力及中草药抑制其世代繁殖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由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而引起的"白点病"成为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研究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的致病力及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世代繁殖的抑制和阻断其感染的效果,本研究在测定了患病大黄鱼产生刺激隐核虫包囊数量、大小、孵化率和幼虫产率的基础上,测定了幼虫体外存活时间和感染力。同时,研究了HD-2中草药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的杀除效果以及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自然患病大黄鱼体型规格与产生包囊总数呈正相关,包囊直径为(340.8±64.9)μm,平均孵化率为76.4%,每个包囊可产生280±42.5个幼虫;幼虫体外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4 h,幼虫孵化20 h后便丧失感染力。幼虫感染大黄鱼7 d的LD_(90)为9 712个幼虫/尾,LD_(50)为4 366个幼虫/尾。HD-2中草药液可有效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分别口服含复方中草药5、10和15 g/kg饲料30 d的实验组大黄鱼在LD50攻毒剂量下其相对感染强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2.0%、44.5%和51.8%,包囊体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少35.4%、36.1%和37.3%,孵化率分别下降16.3%、23.3%和27.9%;在LD90攻毒剂量下3个实验组大黄鱼的存活率分别达到40.0%、55.0%和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且鳃丝、胸鳍上滋养体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自然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表明,采集口服15 d的3组大黄鱼的包囊数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73.1%、87.7%和93.8%,鱼体死亡率分别为58.3%、36.7%和21.7%,较对照组83.3%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且用药组大黄鱼的生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口服复方中草药HD-2能有效阻断刺激隐核虫的二次感染,抑制包囊的形成和发育,降低包囊孵化率和幼虫孵化数量,从而有效抑制了虫体的世代繁殖。
焦恺强王印庚荣小军陈佳张正廖梅杰李彬孙陆宇苏跃中
关键词:大黄鱼刺激隐核虫致病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