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春
- 作品数:68 被引量:996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教育惩戒管理中契约精神的引入与践行
- 2022年
- 契约精神是缔结双方以自愿观念为核心、以平等观念为前提、以守信观念为基础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现代社会因教育惩戒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常出现在网络上,教育惩戒管理面临困境。破解教育惩戒管理困境需要契约精神的引入,它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了现阶段惩戒管理的特殊需要,其所蕴含的观念与教育惩戒关系具有逻辑自洽性。通过建立“软制度”,赋权学校、逐步引导,聚焦家庭教育,强化家庭教育主体作用,助力规则意识形成,推进社会教育纳入法律范畴等途径践行契约精神,最终推动教育惩戒由他律走向自律,是保障教育惩戒管理井然有序的必然选择。
- 常芬蔡国春
- 关键词:教育惩戒契约精神权利义务
- 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展望被引量:13
- 2015年
- 建国后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历经萌芽、初创到基本确立的演进历程。长期以来,理应由学术委员会所行使的学术权力与高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混沌不分。至《高等教育法》提出设立学术委员会的要求并明确其职责后,学术权力才从"潜隐"趋于"显现"。但总的来说,直至目前,学术权力仍处于依附状态。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术权力本质及其必要性的认识,将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抓手,促进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意味着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从"制度设计"迈入"实践建设"的新时代。
- 蔡国春潘震鑫王春燕
- 关键词:大学治理学术权力制度演进
- 试论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以“解放兴趣”为旨归被引量:10
- 2020年
- 科研兴趣具有规范研究行为、激发研究热情、拓展研究思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研究生个体的学术成长至关重要。根据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理论,兴趣分为“技术兴趣”“实践兴趣”“解放兴趣”三个层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突出科研兴趣的价值引导,促使研究生从“技术兴趣”迈向“实践兴趣”,最终生成“解放兴趣”,并以“解放兴趣”为旨归,坚守理性研究,构建研学共同体,践行反思性实践。
- 赵小丽蔡国春
-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反思性实践
- 树立大学生管理的新理念被引量:10
- 1998年
- 一、引言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在兴起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要内容。这既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因素对高等教育和未来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所折射出的新的人才观的具体反映。...
- 蔡国春
-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文化素质教育高等教育
- 辅修学士学位教育的功用、实践与制度创新——基于学生期待与选择的视角
- 2022年
- 辅修学士学位的制度设计,意在支持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辅修其他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复合型人才。辅修学士学位教育承载着学生对兴趣补偿、能力符应、学业衔接、信号传递的期待。但在既往实践中,辅修学士学位教育在选拔机制、教学管理和质量标准方面还存在规制偏差。今后辅修学士学位教育改革应建立修读指导与退出机制,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强化政策供给与制度建设。主修与辅修学位的关系问题涉及辅修学士学位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值得进一步探讨。
- 古芸蔡国春
- 关键词:本科教育改革
- “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被引量:33
- 2005年
-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欧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专门术语。就美国的经验而言,“院校研究”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应用性研究,是高等学校为改进管理决策、促进院校发展而设定的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形式,“院校研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它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是现代高等学校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 蔡国春
-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院校研究高等学校管理高等教育研究
- “特岗计划”政策实施的问题审思与优化路向
- 2024年
- 我国“特岗计划”政策实施以来,在缓解乡村教师短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改变乡村学校教育面貌、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政策深入实施依然面临着工作场域与岗位吸引力不高的稳定性难题、城市化“人”身份与乡村脱嵌的适应性难题、外在推力与内生动力都不足的发展性难题,以及粗放式管理与“随机性”配置的治理性难题。深入推进“特岗计划”政策的精准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政府和乡村学校的协同合力,通过建立健全特岗教师地位待遇保障体系、生活关怀体系、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技术赋能体系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特岗教师稳定性、适应性、发展性、治理性难题。
- 王健王健蔡国春
- 关键词:特岗教师乡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强国
- “师道尊严”式微的时代根源与创造性转化被引量:9
- 2020年
- 尊师重教、师道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审视当下教育和社会中教师的地位时,我们不难发现,师道尊严正遭遇着愈发严峻的挑战。知识生成逻辑的转变,教师道德实践逻辑的缺失,社会交往逻辑的断裂,是师道尊严走向式微的主要原因。为重振师道尊严,必须保障教师权利的合法性,引导社会培育尊师文化,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优化学校教师管理,继而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 赵小丽蔡国春
- 关键词:师道尊严式微教师教育
-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逻辑、问题透视与实践进路被引量:1
- 2024年
-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系统性跃迁的必然选择。然而实践表明,由于高等教育场景的复杂性和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数字技术融入高等教育变革时,存在技术基础视域下智能服务一体化效能低、价值创造视域下“人机融合”力度不足、制度体系视域下文化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围绕不同视域出现的转型问题,应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回溯分析转型的价值意蕴,强化以技术为物质实现基础、以行动为价值创造过程、以制度为文化体系的复合式推进逻辑。进而根据该逻辑框架,针对性地提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注重技术赋能,全方位优化升级智能化基础设施;强化场景驱动,全过程推动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各要素深度融合;优化制度规范,全维度构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生成机制。
- 王健蔡国春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数字化教育强国
- 关注“院校研究”:文献、进展与建议
- 大约60年前,美国人最早创设出了“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的概念。如今,“院校研究”已成为流行于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术语。在我国,这个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
- 蔡国春
- 关键词:院校研究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