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轩楠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肌
  • 3篇依普利酮
  • 3篇显像
  • 3篇核素
  • 3篇核素显像
  • 3篇放射性
  • 3篇改良型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死因

机构

  • 10篇锦州市中心医...
  • 8篇辽宁医学院附...
  • 3篇南京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18篇轩楠
  • 8篇宋丽萍
  • 7篇邢海燕
  • 3篇华子春
  • 3篇张欣
  • 2篇乔梁
  • 1篇屈春红
  • 1篇邢海艳
  • 1篇魏岚萍

传媒

  • 4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和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7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案分为DCB组和DES组。收集并比较所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基线资料、介入手术相关信息、介入术后短期和1年随访期间的复查结果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共有63例AMI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DCB组30例,DES组33例。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差异、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以及1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B组晚期管腔丢失优于DES组。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DCB在改善晚期管腔丢失方面可能优于DES。
刘洋祝焕林党丹丹轩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洗脱支架疗效安全性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给两组冠心病的患者,都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再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再使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项目,记录两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冠心病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的患者,能够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轩楠
关键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依普利酮对心衰大鼠TNF-α及心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对阿霉素诱导心衰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及其治疗心衰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经腹腔注射阿霉素制作心衰模型,另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6 w后将存活的2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依普利酮治疗组(给予依普利酮200 mg.kg-1.d-1灌胃)和心力衰竭组各10只。心力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灌胃,12 w后观测一般变化,测定大鼠心功能及血清TNF-α含量。结果心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依普利酮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心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心衰组TNF-α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依普利酮组TNF-α水平与心衰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普利酮可以降低心衰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
轩楠宋丽萍邢海燕
关键词:依普利酮螺内酯心力衰竭肿瘤坏死因子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同时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3月本医院诊治的50例冠心病并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开展研究,均实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及常规心电图检测,分析心电图检测阳性总统计值、心电图不同指标检出情况、患者对于心电图检测情况满意总统计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总统计值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的室性早搏早发检出例数、房性早搏早发检出例数、房室传导阻滞检出例数和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性较小(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的室性早搏成对检出例数、房性早搏成对检出例数、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例数、断阵室上速检出例数、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例数多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P<0.05);患者对于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满意总统计值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得以增加(P<0.05)。结论:在冠心病同时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选择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呈现较好临床运用效果。
轩楠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普通球囊与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普通球囊与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2022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61例,分为普通球囊组32例和药物涂层球囊组29例。主要指标是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普通球囊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4例,药物涂层球囊组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共有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药物涂层球囊组1例,普通球囊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药物涂层球囊组患者靶病变管腔最小内径为(2.28±0.23)mm,明显长于普通球囊组的(2.14±0.21)mm,分支病变晚期管腔丢失为(0.08±0.02)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1±0.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再狭窄9例,其中药物涂层球囊组1例,普通球囊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3.4%,P<0.05);1年随访期间药物涂层球囊组靶病变再血管化比率与普通球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3.4%,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减少分支病变晚期管腔丢失,安全性好。
刘洋祝焕林王帅轩楠
关键词:分叉病变
cTnT、Myo及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及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156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心脏病协会规定的AMI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AMI组(n=87)和非AMI组(n=69),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TnT、Myo及NT-ProBN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血清cTnT、Myo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MI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cTnT、Myo及NT-proBNP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cTnT、Myo及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早期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轩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
三七总皂苷通过调节miR-16/TXNIP通路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通过调节miR-16/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通路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常规培养)、模型组(H_(2)O_(2)处理2h)、PNS组(H_(2)O_(2)处理2 h+PNS作用)、PNS+miR-NC组(转染anti-miR-NC+H_(2)O_(2)处理2h+PNS作用)、PNS+miR-16 inhibitor组(转染miR-16 inhibitor+H_(2)O_(2)处理2 h+PNS作用)。MTT法、PI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坏死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XNI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细胞相比,PNS组细胞增殖活性(F=28.610,P<0.001)和miR-16相对表达量增加(F=29.048,P<0.001),凋亡率和坏死率(F=84.628,67.087,P<0.05)、DCFH-DA荧光强度(F=204.478,P<0.05)和TXNIP蛋白表达量(F=17.823,P<0.05)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MDA含量降低(F=55.387、92.506,P<0.05),同时SOD、GSH-Px水平升高(F=71.713、39.641,P<0.05)。但是与PNS组比较,PNS+miR-16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和坏死率、DCFH-DA荧光强度和TXNIP蛋白表达量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LDH、MDA含量增加,同时SOD、GSH-Px水平降低。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认,TXNIP mRNA是miR-16下游靶基因。结论PNS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上调miR-16表达进而靶向抑制下游TXNIP蛋白活性有关。
轩楠屈春红乔梁于长禹魏岚萍
关键词:心肌细胞
血清骨保护素、骨桥蛋白、骨钙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骨桥蛋白(OPN)、骨钙素等骨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1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50%)42例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50%)68例,其中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再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组与高分组各34例。收集各组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各组OPG、OPN、骨钙素等骨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OPG、OPN水平均显著升高,而骨钙素明显降低(F=15.263、130.298、158.671,P<0.05);高分组OPG、OPN水平高于低分组,骨钙素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2、6.884、19.641,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PG、OPN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骨钙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624、0.538、-0.637,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OPG、OPN、骨钙素均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OR(95%CI)=10.268(0.357~12.643)、2.369(0.326~3.674)、3.712(0.372~4.628),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其体内OPG、OPN的表达就越高,骨钙素表达越低,其可能成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可靠预测指标。
轩楠康欣欣乔梁鲁大胜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骨保护素骨桥蛋白骨钙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应用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9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单纯高脂饲料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球囊损伤组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高脂饲料15周。单纯高脂饲料组兔饲喂高脂饲料15周。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5周。15周后3组大白兔均自耳缘静脉注射99mTc-H-Annexin V 37~55.5MBq/kg,进行活体及离体血管显像。对球囊损伤组和高脂饲料组兔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各段质量和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像剂注射后2小时,球囊损伤组兔降主动脉显影最为清晰。单纯高脂饲料组兔仍可见降主动脉影像。对照组兔降主动脉显影不明显。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球囊损伤组靶/非靶(T/NT)比值(2.68±0.25)明显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2.08±0.18,t=3.26,P<0.05)和正常对照组(1.57±0.24,t=5.44,P<0.01)。离体显像可见:球囊损伤组影像较为清晰,而单纯高脂饲料组可见降主动脉显影,但影像欠清晰。球囊损伤组含AS斑块的血管片段放射性摄取为63.33±14.11cpm/mg,明显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含AS斑块血管片段的放射性摄取52.08±12.39cpm/mg(t=2.17,P<0.05)。结论:99mTc-H-Annexin V核素显像在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宋丽萍华子春张欣轩楠邢海燕
关键词:动脉硬化放射性核素显像
依普利酮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新进展
2008年
醛固酮受体不仅存在于肾脏,也存在于心脏、血管及脑中。许多研究发现,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可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预防和治疗醛固酮对血管及靶器官的损害,但存在性激素等相关不良反应使之不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可特异性阻断醛固酮受体,而对雄激素和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极低,可替代螺内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轩楠邢海燕宋丽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依普利酮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心血管系统损害醛固酮拮抗剂特异性阻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