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力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冠心病外周血微粒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乏血小板血浆中不同细胞源微粒(MP)数量和表达组织因子的MP(TF+MP)数量,并研究不同细胞源性MP与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旨在探讨MP在CH...
- 郑力辉
- 关键词:冠心病炎症因子白介素-6C反应蛋白
- 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的存在情况,对早期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共210株。所有菌株进行Amp C表型检测、EDTA纸片协同试验及ESBLs的表型确证检测。应用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10种β-内酰胺酶类编码基因,并作比对分析。结果筛选出94株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为44.8%,其中62株成功提取β-内酰胺酶,29株产Amp C酶(46.8%),17株产ESBLs(27.4%),5株同时产ESBLs+Amp C酶(8.1%),5株产金属酶(8.06%);应用PCR检测94株多重耐药株10种β-内酰胺酶类编码基因,检测出IMP基因、VIM基因、Amp C基因,其余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哈尔滨地区4所医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均检测出IMP基因、VIM基因、Amp C基因。
- 高春波苏丽菊柴淼张萌郭晶郑力辉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 哈尔滨地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预防和控制该地区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方法收集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90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19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同时,筛选出产ESBLs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主要的ESBLs编码基因,包括PER-1、SHV-1、TEM-1、VEB、CTX-M、OXA-23基因型。通过Gen Bank进行基因型的序列比对分析。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产ESBLs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同源性。结果 1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3%、93.2%、56.8%。耐药率高于70.0%的抗菌药物为头孢他啶和派拉西林,其余药物耐药率均高于50.0%。1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产ESBLs菌株共58株,检出率为30.5%。PCR分析结果显示,PER-1基因型26株,TEM-1基因型23株,SHV-1基因型1株,OXA-23基因型24株,其中37.0%同时携带PER、TEM、OXA-23 3种基因型。其余基因型检测结果为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58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通过PFGE分型分为A、B、C、D、E型。来自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39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为A、B、C型,以A型为主,为35株,其中A1亚型有27株,A2亚型有5株,A3亚型有3株;B型有3株;C型有1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19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中,5株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A1条带一致;12株为D型,其中D1亚型9株,D2亚型3株;2株为E型。结论哈尔滨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产ESBLs酶是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存在医院之间交叉感染现象。
- 高春波苏丽菊柴淼张萌郑力辉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脉冲场凝胶电泳
- pEGFP-N1-PGC-1α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 2016年
- 目的构建PGC—1α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GC-1α重组质粒,鉴定及体外表达。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组织中克隆PGC-1α基因片段,酶切后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pEGFP—N1-PGC-1α重组质粒。结果双酶切法、测序法鉴定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PGC-1α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uh-7细胞后,可瞬时、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GC-1α调节HBV、HPV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 于波海范世珍张萌柴淼苏丽菊郑力辉韩笑毕佳冰腾旭
- 关键词:PGC-1ΑHUH-7细胞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水平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D患者38例,分为心肌梗死(MI)组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1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2例,以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EMP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特种蛋白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IL-6和CRP水平。结果 MI组、UA组EMPs水平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CHD患者体内EMPs水平与IL-6、CRP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50,P<0.05)。结论 EMPs可作为监测和评估CHD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EMPs可能通过增强炎性反应性血管损伤而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郑力辉郭菲韩笑黄立娟
- 关键词:内皮微粒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微粒及其与IL-6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数量变化及其与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例ACS,包括12例心肌梗塞(MI)和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12例稳定性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浆中的PMP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4组患者PMP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5,P〈0.001)。MI组[(6.82±2.12)×10^2/ml]或UA组[(6.09±1.44)×10^5/ml]的PMP数量分别与SA组[(2.34±1.33)×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MI组或UA组的PMP数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2.27±1.40)×10^5/ml]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01)。PMP与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01)。结论PMP可能有助于ACS患者血栓的形成和增强炎症性反应。
- 郑力辉郭菲黄立娟
-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急性冠脉综合征IL-6
- NLCR和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CR)和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40例细菌性肺炎、40例支原体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NLCR、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CR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性CAP的NLCR和CRP显著高于支原体组、病毒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CR和CRP在细菌性CAP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896,对细菌性CAP的诊断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外周血NLCR和CRP含量对细菌性CA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郑力辉韩笑陈淑娟
- 关键词:C反应蛋白
- 微粒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微粒(microparticle,MP)是细胞激活或凋亡时,从细胞浆膜上脱落的微小膜性囊泡。MP表面主要是由磷脂和其来源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抗原组成的。不同细胞来源的微粒携带了其前提细胞的生物活性,从而使MP的生物活性表现出...
- 郑力辉黄立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CD28-T细胞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是否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以及CIM+CD28+T细胞是否通过TRAIL途径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磁珠法、细胞克隆技术和Annexin-V/PI双染色法分析ACS患者外周血CIM+CD28+T细胞TRAIL表达及VSMCs凋亡。结果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表达TRAIL显著高于CD4+CD28+T细胞(t=3.54,P〈0.01)。在效靶比为5:1和20:1时,CD4+CD28+T细胞引起VSMCs凋亡的程度显著高于CIM+CD28+T细胞(t=6.15,P〈0.05;t=5.21,P〈0.05)。加入TRAIL抗体阻断后CIM+CD28+T细胞引起VSMCs凋亡的程度明显减少(t=3.22,P〈0.01)。结论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数量增多而且表达TRAIL,CD4+CD28+T细胞可通过TRAIL途径诱导VSMCs凋亡。
- 黄立娟宋辉孙文杰郑力辉郭菲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平滑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