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败血症血液培养阳性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和比较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败血症患者血液培养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32例败血症患者纳入该研究,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液培养实验,并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CT、hs-CRP,评价PCT和hs-CRP预测血液培养阳性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液培养阳性与血液培养阴性者PCT的中位浓度分别为7.92ng/mL和0.9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预测血液培养阳性的准确率明显高于hs-CR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P=0.001)和0.690(P=0.247)。PCT与hs-CRP联合应用预测血液培养阳性与单独应用PCT预测血液培养阳性的检测结果相似,AUC为0.885(P=0.001)。PCT的中位截点为0.91ng/mL时,预测血液培养阳性的灵敏度为90%;PCT的截点为1.14ng/mL时,这一灵敏度仍保持不变。这两个截点水平可以减少51%和56%的不必要的血液培养送检申请。结论与hsCRP相比较,PCT水平可更好地预测败血症患者血液培养阳性率。
- 于波海余敏红张萌柴淼苏丽菊高春波孙琦滕旭
-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败血症血液培养
- 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的存在情况,对早期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共210株。所有菌株进行Amp C表型检测、EDTA纸片协同试验及ESBLs的表型确证检测。应用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10种β-内酰胺酶类编码基因,并作比对分析。结果筛选出94株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为44.8%,其中62株成功提取β-内酰胺酶,29株产Amp C酶(46.8%),17株产ESBLs(27.4%),5株同时产ESBLs+Amp C酶(8.1%),5株产金属酶(8.06%);应用PCR检测94株多重耐药株10种β-内酰胺酶类编码基因,检测出IMP基因、VIM基因、Amp C基因,其余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哈尔滨地区4所医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均检测出IMP基因、VIM基因、Amp C基因。
- 高春波苏丽菊柴淼张萌郭晶郑力辉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 哈尔滨地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预防和控制该地区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方法收集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90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19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同时,筛选出产ESBLs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主要的ESBLs编码基因,包括PER-1、SHV-1、TEM-1、VEB、CTX-M、OXA-23基因型。通过Gen Bank进行基因型的序列比对分析。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产ESBLs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同源性。结果 1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3%、93.2%、56.8%。耐药率高于70.0%的抗菌药物为头孢他啶和派拉西林,其余药物耐药率均高于50.0%。1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产ESBLs菌株共58株,检出率为30.5%。PCR分析结果显示,PER-1基因型26株,TEM-1基因型23株,SHV-1基因型1株,OXA-23基因型24株,其中37.0%同时携带PER、TEM、OXA-23 3种基因型。其余基因型检测结果为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58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通过PFGE分型分为A、B、C、D、E型。来自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39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为A、B、C型,以A型为主,为35株,其中A1亚型有27株,A2亚型有5株,A3亚型有3株;B型有3株;C型有1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19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中,5株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A1条带一致;12株为D型,其中D1亚型9株,D2亚型3株;2株为E型。结论哈尔滨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产ESBLs酶是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存在医院之间交叉感染现象。
- 高春波苏丽菊柴淼张萌郑力辉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脉冲场凝胶电泳
- 血液流变学检查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张萌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查疾病诊断肿瘤发生肿瘤转移临床症状
- pEGFP-N1-PGC-1α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 2016年
- 目的构建PGC—1α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GC-1α重组质粒,鉴定及体外表达。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组织中克隆PGC-1α基因片段,酶切后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pEGFP—N1-PGC-1α重组质粒。结果双酶切法、测序法鉴定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PGC-1α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uh-7细胞后,可瞬时、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GC-1α调节HBV、HPV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 于波海范世珍张萌柴淼苏丽菊郑力辉韩笑毕佳冰腾旭
- 关键词:PGC-1ΑHUH-7细胞
- 浅谈血脂检验的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血脂的临床检验病学的研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提出从文献研究入手,结合临床经验及血脂的检验方法,从而提高血脂检验的准确度以及相应有益处的方面。结果通过探讨总结做了报道,但人群中血脂水平由于受膳食、遗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规定出正常范围,因而影响了血脂分析及临床应用。结论在预防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和开展对健康人群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的积极监测,血脂升高者适当给予药品治疗以降低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发病率,从而更加健康科学地生活。
- 张萌高春波王晶夏楠
- 关键词:血脂
- 原发性肝癌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基因系统多态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对31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组HLA—B8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RR=30.15,P<0.01)。结论HLA—B8为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其可能与原发性肝癌致病基因连锁不平衡或直接作为免疫应答基因而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 薄挽澜范宏叶韩静琴张萌
- 关键词:肝肿瘤原发性人白细胞抗原
- 酒精性肝硬化与MHC-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 1998年
-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致病易感性与人类免疫遗传基因MHC—DR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检测技术,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8例及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MHC—D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人类MHC—DRB_1*01301等位基因(RR=13.75,P<0.01)与酒精性肝硬化致病易感性相关,而MHC—DR其它各等位基因未见关联。结论 提示了人类MHC—DRB_1*0301等位基因就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易感性基因。
- 关小军许飞张萌侯风雪
-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多态性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附加染色体异常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17例Ph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附加染色体异常克隆演变特征。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遗传学资料。结果 219例Ph1阳性CML患者,1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7.8%,其中慢性期10例(6.8%),加速期3例(7.7%),急变期4例(11.8%)。结论在CML诊断、治疗及进展过程中,传统的染色体分析技术仍然是检测ACAs的唯一方法,并提示可能的致病性、预后和疗效。
- 于波海仁实张萌柴淼苏丽菊贡铁军于鑫腾旭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经内镜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48例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验证金属钛夹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 ̄2004年9月随机急性消化道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灶和内镜下治疗后即时大出血患者共计48例。选用奥林巴斯(Olympus)HX-5LR-1型和HX-5QR-1型钛夹置放操作器以及HX-600-135型金属钛夹,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48例共使用金属钛夹121枚,总有效率100%。结论金属钛夹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光董跃斌张萌马香华李春明程蕊
- 关键词:金属钛夹急性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