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斌 作品数:44 被引量:20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吴阶平医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创伤性全臂丛撕脱伤上肢整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方法,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疗效.方法 33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进行了以下多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颈... 栗鹏程 王树锋 薛云皓 李玉成 郜永斌 郑炜 孙燕琨健侧C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中期随访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术后。患手屈指、屈腕功能恢复的情况。
方法: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20例临床应用,64例获得3年以上的来院随访。其中男59例,女5例;... 王树锋 田光磊 栗鹏程 李玉成 薛云皓 郑炜 孙燕琨 郜永斌 潘勇卫 胡琪关键词:臂丛神经撕脱伤 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不同体位X线平片对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4种体位X线平片检查对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7例,女6例;年龄17~53岁,平均28.5岁;左侧8例,右侧45例。通过对比4种投照体位下获得的X线平片,研究不同体位平片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以正常钩骨-掌骨关节的X线平片特征为标准,53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被诊断。对比4种体位X线平片,30°前后斜位显示钩骨-掌骨关节及第4、5掌骨间关节最清楚,更易于观察钩骨-掌骨关节损伤,但所获信息并不多于后前正位,二者在诊断中的价值等同。60°后前斜位和侧位片可用于诊断钩骨骨折,其中侧位片由于骨影重叠,较小的钩骨背侧缘骨折有时显示不甚清楚,不如60°后前斜位。结论后前正位和60°后前斜位对诊断意义重大,侧位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0°前后斜位术后复查时更有价值。 郜永斌 田光磊 田文 陈山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的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介绍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55例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采用Cain分型,其中ⅠA型8例,ⅠB型27例,Ⅱ型13例,Ⅲ型7例。应用2.3 mm Stryker微型直钢板,切开复位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并跨钩骨和4,5腕掌关节固定,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个月去除钢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5年。55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评价,优39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3%。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脱位复发。结论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无术后脱位复发和关节不稳定的风险,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有效方法。 李忠哲 郜永斌 田光磊关键词:钩骨 掌骨 腕掌关节 动力性肩关节外展功能重建-斜方肌移位和韧带联合重建的随访结果与评估 目的:神经性肩关节周围肌肉麻痹,斜方肌移位是肩外展功能动力重建主要方法,传统的斜方肌移位效果不理想。对32例神经性肩带肌麻痹病例进行了外展重建,将原有术式进行了改进,斜方肌移位的方向、止点做了调整,桥接移植物采用异体肌腱... 张友乐 朱伟 郜永斌 张春林 李文军 郑玮 胡琪关键词:神经损伤 肩关节 肌腱移位 髋关节镜技术 被引量:7 2001年 周一新 郜永斌 周乙雄 张洪关键词:髋关节疾病 适应症 并发症 月三角关节不稳定的诊治进展 2005年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月三角关节不稳定的认识日益深入。该文就近年来月三角关节不稳定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郜永斌 田光磊关键词:腕关节镜 关节不稳定 诊治进展 生物力学研究 关节镜技术 钩骨体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钩骨体部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41例钩骨体部骨折病例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效果。根据骨折线的方位和对钩骨-掌骨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型:横行骨折(I型)和纵行骨折( II型),后者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II A型为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II B型骨折线为斜形,涉及钩骨关节面背侧较大部分;II C型为钩骨背侧撕脱骨折。本组I型骨折2例,II A型骨折9例, II B型骨折21例,II C型9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5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1.2±12.2)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所有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握力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平均握力(40.41±6.18) kg,健侧平均握力(40.26±5.13) kg,P=0.613。没有出现感染、肌腱粘连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钩骨体部骨折预后较好,II A型和II B型骨折由于稳定性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II C型骨折则需评估合并损伤情况和腕掌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手术。 郜永斌 田光磊 殷耀斌关键词:钩骨 骨折 腕骨 脱细胞神经基质膜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脱细胞神经基质膜用于周围神经修复时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D大鼠坐骨神经修复模型进行研究,实验组使用脱细胞神经基质膜包裹修复的坐骨神经,对照组则不使用膜进行包裹。术后2、4、8、12和20周对手术肢体足底溃疡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针刺展爪反应实验。术后20周对坐骨神经指数进行测算,对手术肢体的坐骨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测量,对神经缝合口粘连情况进行观察,对神经缝合口远、近端神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组"坏足强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缝合口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神经缝合口远、近端神经横切面的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S-100蛋白、MBP蛋白和NEFH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坐骨神经轴突再生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大鼠模型中,使用脱细胞神经基质膜包裹损伤的坐骨神经能有效阻止周围的结缔组织侵入神经缝合处,降低神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促进神经再生。 郜永斌 殷耀斌 刘路 刘坤关键词:动物实验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板、空腔、卡板、第二基座板、螺纹柱、销轴、调节轮、弧形脊柱板、按摩头、定时器、支脚、压触开关、压柱、弹簧、凵型安装件和轴承。本实用新型含有弧度调节机构,转动弧度调节机构的... 郜永斌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