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郜永斌

作品数:43 被引量:19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关节
  • 10篇骨折
  • 9篇撕脱
  • 8篇撕脱伤
  • 8篇臂丛
  • 6篇创伤
  • 5篇手术
  • 5篇脱位
  • 5篇疗效
  • 5篇臂丛神经
  • 5篇创伤性
  • 4篇手部
  • 4篇肌腱
  • 4篇钩骨
  • 4篇背侧
  • 4篇臂丛神经撕脱...
  • 3篇神经损伤
  • 3篇生物力学
  • 3篇生物力学研究
  • 3篇手部骨

机构

  • 38篇北京积水潭医...
  • 6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作者

  • 43篇郜永斌
  • 21篇田光磊
  • 11篇陈山林
  • 8篇田文
  • 7篇郑炜
  • 6篇王树锋
  • 6篇栗鹏程
  • 5篇孙燕琨
  • 5篇李玉成
  • 5篇薛云皓
  • 4篇易传军
  • 4篇朱瑾
  • 4篇胡琪
  • 4篇赵俊会
  • 4篇熊革
  • 4篇张友乐
  • 3篇戴鲁飞
  • 3篇潘勇卫
  • 3篇朱伟
  • 3篇李忠哲

传媒

  • 7篇中华手外科杂...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第二届中华骨...
  • 1篇第八届北京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全臂丛撕脱伤上肢整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方法,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疗效.方法 33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进行了以下多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颈...
栗鹏程王树锋薛云皓李玉成郜永斌郑炜孙燕琨
健侧C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中期随访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术后。患手屈指、屈腕功能恢复的情况。 方法: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20例临床应用,64例获得3年以上的来院随访。其中男59例,女5例;...
王树锋田光磊栗鹏程李玉成薛云皓郑炜孙燕琨郜永斌潘勇卫胡琪
关键词:臂丛神经撕脱伤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不同体位X线平片对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4种体位X线平片检查对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7例,女6例;年龄17~53岁,平均28.5岁;左侧8例,右侧45例。通过对比4种投照体位下获得的X线平片,研究不同体位平片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以正常钩骨-掌骨关节的X线平片特征为标准,53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被诊断。对比4种体位X线平片,30°前后斜位显示钩骨-掌骨关节及第4、5掌骨间关节最清楚,更易于观察钩骨-掌骨关节损伤,但所获信息并不多于后前正位,二者在诊断中的价值等同。60°后前斜位和侧位片可用于诊断钩骨骨折,其中侧位片由于骨影重叠,较小的钩骨背侧缘骨折有时显示不甚清楚,不如60°后前斜位。结论后前正位和60°后前斜位对诊断意义重大,侧位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0°前后斜位术后复查时更有价值。
郜永斌田光磊田文陈山林
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的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介绍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55例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采用Cain分型,其中ⅠA型8例,ⅠB型27例,Ⅱ型13例,Ⅲ型7例。应用2.3 mm Stryker微型直钢板,切开复位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并跨钩骨和4,5腕掌关节固定,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个月去除钢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5年。55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评价,优39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3%。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脱位复发。结论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无术后脱位复发和关节不稳定的风险,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有效方法。
李忠哲郜永斌田光磊
关键词:钩骨掌骨腕掌关节
髋关节镜技术被引量:7
2001年
周一新郜永斌周乙雄张洪
关键词:髋关节疾病适应症并发症
月三角关节不稳定的诊治进展
2005年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月三角关节不稳定的认识日益深入。该文就近年来月三角关节不稳定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郜永斌田光磊
关键词:腕关节镜关节不稳定诊治进展生物力学研究关节镜技术
钩骨体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钩骨体部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41例钩骨体部骨折病例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效果。根据骨折线的方位和对钩骨-掌骨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型:横行骨折(I型)和纵行骨折( II型),后者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II A型为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II B型骨折线为斜形,涉及钩骨关节面背侧较大部分;II C型为钩骨背侧撕脱骨折。本组I型骨折2例,II A型骨折9例, II B型骨折21例,II C型9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5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1.2±12.2)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所有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非常满意。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握力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平均握力(40.41±6.18) kg,健侧平均握力(40.26±5.13) kg,P=0.613。没有出现感染、肌腱粘连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钩骨体部骨折预后较好,II A型和II B型骨折由于稳定性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II C型骨折则需评估合并损伤情况和腕掌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手术。
郜永斌田光磊殷耀斌
关键词:钩骨骨折腕骨
脱细胞神经基质膜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脱细胞神经基质膜用于周围神经修复时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D大鼠坐骨神经修复模型进行研究,实验组使用脱细胞神经基质膜包裹修复的坐骨神经,对照组则不使用膜进行包裹。术后2、4、8、12和20周对手术肢体足底溃疡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针刺展爪反应实验。术后20周对坐骨神经指数进行测算,对手术肢体的坐骨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测量,对神经缝合口粘连情况进行观察,对神经缝合口远、近端神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组"坏足强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缝合口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神经缝合口远、近端神经横切面的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S-100蛋白、MBP蛋白和NEFH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坐骨神经轴突再生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大鼠模型中,使用脱细胞神经基质膜包裹损伤的坐骨神经能有效阻止周围的结缔组织侵入神经缝合处,降低神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促进神经再生。
郜永斌殷耀斌刘路刘坤
关键词:动物实验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板、空腔、卡板、第二基座板、螺纹柱、销轴、调节轮、弧形脊柱板、按摩头、定时器、支脚、压触开关、压柱、弹簧、凵型安装件和轴承。本实用新型含有弧度调节机构,转动弧度调节机构的...
郜永斌
文献传递
创伤性全臂丛撕脱伤上肢整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疗效。方法33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即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蕈建屈指、屈腕功能,同时将下干发出的前臂内侧皮神经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恢复屈肘功能,膈神经与下十后股直接吻合同时重建伸肘、伸指功能。术后选择肌力获得有效恢复(肩外展恢复到30°或以上,仲肘、仲指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屈肘、屈腕、屈指肌力达到4级或以上)的患者进行二期手功能蓖建恢复患手的主动抓握功能。主要包括腕关节固定术、拇外展功能最建及掌板紧缩术等。结果一期忡经移位术后平均41±7.7(36-73)个月。10例患者的肌力恢复达到二期手功能重建的条件,其中8例已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6例患者恢复了部分主动拾物功能.1例冈爪形指纠正失败,另l例因腕融合术后仲指肌腱粘连致仲指功能丧失。结论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町同时恢复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的肩外展、屈肘、屈腕、屈指及伸肘、伸指的有效肌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后期手功能重建,可成功重建患侧上肢的部分主动拾物功能。
栗鹏程王树锋薛云皓李玉成郜永斌郑炜孙燕琨
关键词:臂丛脊神经膈神经神经移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