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1篇团簇
  • 10篇密度泛函
  • 10篇泛函
  • 9篇N
  • 6篇密度泛函理论
  • 6篇泛函理论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管
  • 3篇电子输运
  • 3篇电子输运性质
  • 3篇输运
  • 3篇输运性质
  • 3篇分裂能
  • 3篇分子
  • 2篇单胞
  • 2篇单壁
  • 2篇单壁碳纳米管
  • 2篇单斜晶系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电池

机构

  • 25篇西北大学
  • 6篇商洛学院
  • 2篇西安邮电学院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消防救援...

作者

  • 25篇郭平
  • 11篇任兆玉
  • 6篇侯茹
  • 5篇郑继明
  • 4篇陈永庄
  • 4篇张继良
  • 3篇李英
  • 3篇李书婷
  • 2篇高建华
  • 2篇赵佩
  • 2篇赵普举
  • 2篇陈有为
  • 2篇杨阿平
  • 1篇史小延
  • 1篇杜恭贺
  • 1篇田进寿
  • 1篇张苏娟
  • 1篇郑新亮
  • 1篇李锋
  • 1篇闫海燕

传媒

  • 8篇原子与分子物...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Transa...
  • 1篇西部学刊
  • 1篇第二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NASICON型钠快离子导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ASICON型钠快离子导体材料,该钠快离子导体材料的化学式为NaFe<Sub>2</Sub>PO<Sub>4</Sub>(MoO<Sub>4</Sub>)<Sub>2</Sub>,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郭平吴耘高建华
Nb_2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Nb2Si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发现Nb2Sin-(n=1~6)团簇只是在相应的Nb2Sin团簇的结构基础上发生了微小畸变.其中Nb2Si-6团簇结构变化较为严重.对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研究发现,Nb2Sin-(n=1~6)团簇的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均明显高于相应的Nb2Sin团簇,表明增加一个电子可以提高Nb2Sin(n=1~6)团簇的稳定性.通过对最低能构型的分裂能的研究发现,Nb2Si-3团簇和Nb2Si3团簇分别是Nb2Sin-和Nb2Sin(n=1~6)团簇中所有最低能构型中最稳定的.对电荷自然布局的研究发现,在Nb2Sin-(n=1~6)团簇中出现了电子反转.而对于Nb2Sin(n=1~6)团簇,当n=4~6时出现电子反转现象,n=1~2时电子转移符合常规.对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n=1,6外,其余Nb2Sin-(n=2~5)团簇最低能结构的HOMO-LUMO能隙均小于相应的Nb2Sin团簇,说明在这些团簇中增加一个电子增强了团簇的化学活性,但是当n=1、6时增加一个电子,该团簇的化学活性反而降低了.对于Nb2Sin-(n=1~6)团簇来讲,Nb2Si-2和Nb2Si-5团簇分别成为Nb2Sin-(n=1~6)团簇中化学稳定性最强和化学活性最强的.且Nb2Sin-(n=1~6)团簇呈现半导体属性.对磁矩的研究结果表明,Nb2Sin-(n=1~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的总磁矩均为1.00μB,两个Nb原子的局域磁矩方向,除了Nb2Si5-团簇有一个铌原子与总磁矩相反外,其余均与总磁矩方向相同.说明各团簇中两个铌原子和硅原子对磁矩的贡献不同,方向也不完全相同.
侯茹郭平陈永庄张继良李书婷任兆玉
关键词:磁矩
GaSi_n(n=1-6)团簇结构和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水平下研究了Ga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稳定性和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GaSi_n(n=1-6)团簇基态结构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结构框架,Ga原子往往被吸附在Sin团簇的表面上.布局分析显示电子由Ga原子向Sin框架转移.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表明GaSi_3和GaSi_5团簇相对其他团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振动特性研究表明:GaSi_n(n=1-6)团簇的IR活性最强振动模式主要是Ga原子与Sin结构之间的相对振动.极化率的研究表明,随着Si原子数的增多,GaSi_n团簇的非线形光学效应逐渐增强,更容易被外场极化.
杨阿平温俊青郭平
关键词:稳定性振动频率
石墨烯量子点的磁性及激发态性质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具有zigzag边界的石墨烯量子点,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石墨烯量子点的基态都是具有磁性的自旋三重态.其磁性一方面来源于zigzag边界上占有凸出位置的碳原子,另一方面来源于带有孤对电子的碳原子.从整体上看,除6b结构外,其他结构的能隙随着苯环数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附加电荷却使体系能隙明显减小.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能隙为3.83eV的由六个苯环排列成的三角形结构进行了激发态的计算,发现第十七激发态强度最大,能量为3.93eV,对应波长315.8nm,与实验结果相近.
高双红任兆玉郭平郑继明杜恭贺万丽娟郑琳琳
关键词:磁性能隙激发态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NiSin(n=1-6)团簇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对NiSin(n=1-6)团簇的各和起始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计算,确定了NiSin(n=1-6)团簇的基态几何构型,并讨论了它们的分裂能,自然布居,自然电子构型,...
李锋任兆玉郭平韩聚广
关键词:密度泛函分裂能
文献传递
苝四甲酸二酐PTCDA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密度泛函理论
2009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CDA分子,计算并讨论了PTCDA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与前线轨道能级、激发态能隙(HOMO-LOMOgap),并对于基态与激发态的能级做了一定的比较。结果表明,PTCDA是一种平面分子,其吸收光谱集中在紫外波段,HOMO、LUMO能隙约为2.5eV。
吴德明郭平任兆玉
关键词:PTCDAB3LYP激发态吸收光谱
准—维量子自旋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该文第一章在简述了ED方法的思想及其它的优点和局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运用它对有限海森堡反铁磁团簇的基态总自旋以及准一维反铁磁海森堡链的自旋-自旋关联进行了研究.第二章主要讲述了DMRG的发展、方法步骤、方法步骤、应用评价...
郭平
关键词:自旋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文献传递
钽硅团簇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位于两段半无限长铝导线之间的TaSi3团簇的电子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团簇分子投影自洽哈密顿量的8态和9态决定着系统在小偏压下的输运特性.TaSi3团簇的平衡态电导对团簇与电极间距离的变化十分敏感,当距离小于0.35nm时,平衡态电导随之剧烈的振荡;当距离大于0.35nm后,平衡态电导迅速减小.在-1—1V偏压下,团簇表现出一定的电压-电流非对称整流特性,在0.3—0.4V的偏压下,观察到了该团簇的负微分电导特性.
郑新亮郑继明任兆玉郭平田进寿白晋涛
关键词:电子输运非平衡格林函数
水分子吸附对(4,4)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水分子吸附对(4,4)单壁碳纳米管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电导性质的影响。方法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结果发现在小于2V的偏压下,系统对电压的增加呈现出两种不同增长速率的电流响应,其中电压小于1.1V时电流增加速率较大,而当偏压大于该值后,由于两端碳纳米管化学势不同,从而使得中心散射区的边界势不同,有较多的电极态进入中心散射区,增强了电子散射,电流增加速率变缓。结论吸附的分子提供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们的电子态会破坏碳纳米管势场的平移对称性,从而降低系统的透射能力,而另一方面,吸附分子提供的能级,有利于电极中的电子隧穿中心散射区。
赵佩陈有为郑继明郭平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水分子电子输运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
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氧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对(4,4)单壁碳纳米管及其吸附氧气分子情况下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电导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小于2V的偏压下,系统对电压的增加呈现两种不同增长速率的电流响应,其中电压小于1.1V时电流增加速率较大;而当电压大于该值后,电流对电压增加速率变缓.吸附的氧分子提供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氧分子提供的能级有利于电子隧穿中心散射区;另一方面氧分子的电子态会破坏碳管的平移对称性,从而降低电子对系统的透射能力.
赵佩郑继明陈有为郭平任兆玉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