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掌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3D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在胸腰椎退变胸腰椎畸型手术准确性分析
- 目的在胸腰椎退变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胸腰椎畸型矫正内固定术中,3D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准确性比较分析。方法将2015.01-2018.06收治的需行胸腰椎退变减压融合术、胸腰椎畸型矫正术患者215例,分为3D导航组110例...
- 张立岩徐建军甘维徐成金掌
- 头孢呋辛在骨科感染预防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在骨科感染预防中的效果,为预防和降低骨科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92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患者,于术前给予头孢呋辛1.25g,术后继续用药1~2d;对照组96例患者,术前给予氨苄西林2g,术后继续用药1~2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平均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共发生医院感染2例,分别为骨髓炎、蜂窝组织炎各1例,感染率为2.08%,对照组共发生感染11例,分别为切口感染3例,开放骨折术后感染及骨髓炎各2例,蜂窝组织炎4例,感染率为11.46%,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2.5±3.5)d,对照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16.5±5.5)d,观察组切口愈合状况:优72例,良22例,优良率97.92%,对照组优63例,良17例,优良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辛在骨科感染预防中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感染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
- 陈日勇金掌张立岩
- 关键词:头孢呋辛骨科感染
-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王喜波华江王维佳吴惠明金掌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 锶锌共掺杂磷酸八钙微球制备及其骨修复性能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研究了锶、锌共掺杂磷酸八钙多孔微球(Sr/Zn-OCP)的制备及其体内成骨生物学效应。实验运用湿化学合成工艺制备了粒径为105μm、280μm和500μm三种单分散微球颗粒材料,然后再考察微球材料对大白兔股骨缺血性坏死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效应以及微球颗粒度对缺损修复效率的影响规律,运用理化表征与组织学分析考察了微球的微结构和骨组织修复特性。结果显示,利用低浓度聚丙烯酸可以诱导多层化尺度均一的Sr/Zn-OCP多孔微球颗粒形成,并且通过改变反应溶液的搅拌速率可以改变微球的尺度大小;同时,三种粒度微球堆积体均可见骨缺损内新骨再生,但是粒度最大的500μm微球修复骨缺损效率最高,在微球植入术后10、16周时新骨再生率达到37%和6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性Sr/Zn-OCP微球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效应,在解决病理性骨缺损再生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张立岩金掌甘维杨贤燕柳丽敏何冬霜苟中入
- 关键词:多孔微球
- 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腕舟状骨骨折在腕骨骨折中较常见,保守治疗方法如石膏固定等坏死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骨折移位、腕关节不稳和舟月骨分离。因此,对腕舟骨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自2001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18例,其中13例给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刘斌张立岩王济纬魏尧森金掌
- 关键词:腕损伤舟状骨腕关节
- 高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的临床分析(附31例报告)
- 目的 严重膝关节不稳的病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时需要使用高限制性膝关节假体(LCCK).虽然LCCK假体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翻修手术,但是它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使用的报告较少.我们回顾研究了初次膝关节置换使用LCCK假体的病人,探...
- 金掌张立岩徐建军甘维徐成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
- 注射唑来膦酸结合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OVCF的疗效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对其症状或体征改善作用,并观察其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月至2014年9月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检测患者L1-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VAS和ODI分别为(3.62±0.71)分、(2.27±0.64)分和(69.51±7.44)%、(55.06±6.93)%,均低于对照组(4.93±0.68)分、(3.04±0.59)分和(73.40±7.26)%、(62.51±7.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分别为(0.77±0.15)g/cm^2和(0.77±0.15)g/cm^2,均高于对照组(0.72±0.12)g/cm^2和(O.73±0.2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OVC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增强患者骨密度.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应洁静朱晓影金掌梁伟
- 关键词:唑来膦酸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 不同剂量万古霉素与髂骨植骨混合对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万古霉素与髂骨植骨混合对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生物力学的影响,筛选出万古霉素与髂骨植骨的最佳混合比例。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只纳入正常组;根据混合万古霉素的剂量,另外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万古霉素125 mg组、万古霉素250 mg组和万古霉素500 mg组,每组18只,分别采用0、125、250、500 mg万古霉素与自体髂骨植骨颗粒(2 g)混合进行L5~L6节段双侧横突间植骨后外侧融合,术后每日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U,连续3 d。术后4、8、12周,正常组各处死2只,模型组、万古霉素125 mg组、万古霉素250 mg组和万古霉素500 mg组各处死6只。取融合段腰椎组织,检测融合段腰椎组织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度(ROM)值、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并于术后8周对融合段腰椎组织进行组织学和Micro-CT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万古霉素125 mg组、万古霉素250 mg组和万古霉素500 mg组术后8、12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ROM值均减少,术后4、8、12周最大载荷均增加,弹性模量均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万古霉素250 mg组和万古霉素500 mg组术后8、12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ROM值均减少,术后4、8、12周最大载荷均减少,弹性模量均增加(均P<0.05)。与万古霉素125 mg组比较,万古霉素250 mg组和万古霉素500 mg组术后8、12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ROM值均减少,术后4、8、12周最大载荷均减少,弹性模量均增加(均P<0.05)。融合段腰椎组织术后8周组织学检查和Micro-CT影像学表现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万古霉素250 mg组和万古霉素500 mg组融合效果优于万古霉素125 mg组和模型组。结论250、500 mg万古霉素与髂骨植骨混合促进了椎体间植入物骨化的进程,融合效果好,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 刘斌王华富甘维金掌崔国鹏
- 关键词:万古霉素髂骨植骨腰椎融合
- HLA-B27基因表达水平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
- 2023年
- 探究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表达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之间关系。方法 96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阳性表达情况,将其分为A组(HLA-B27阴性,n=27例)、B组(HLA-B27阳性,n=69),比较两组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sFe)、血清学分型计分情况。结果 B组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CRP、ESR与A组相近(P>0.05);B组血清学分型计分中,2分、4分、6分、8分占比分别为21.74%、44.93%、28.99%、4.35%,与A组18.52%、51.85%、25.93%、3.70%相近(P>0.05);B组sFe水平较A组高,外周关节炎、髋关节受累占比分别为27.54%、40.58%,均较A组7.41%、18.52%高(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表达升高会出现sFe水平升高,增加外周及髋关节炎症反应发生率。
- 金掌曲春生张旭颖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铁蛋白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网络筛查及早期干预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随访监测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儿非手术治疗效果及侧凸进展程度。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2月筛查全市中小学3100名,培训脊柱侧凸检查专业人员,制作脊柱侧凸调查表。制作有关脊柱侧凸科普知识材料、视频,进行脊柱侧凸健康教育、网络随访。然后通过全面体检、X线片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骼发育情况及脊柱平衡度检查对我市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实行规模性筛查工作。筛查出的脊柱侧凸病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Cobb角10°~25°患儿,给予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Cobb角26°~45°患儿,同时予佩戴支具。实验组中Cobb角10°~25°患儿,在心理护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网络教育、随访;Cobb角26°~45°者,同时予规范佩戴支具治疗。每天佩戴时间为23 h,另外1 h用于皮肤护理、运动疗法等。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Cobb角,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的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络筛查可提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儿的检出率,并可明确脊柱侧凸病例的病理类型与可能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早期非手术干预治疗,可减轻患儿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有效地防止残障的发生或减轻残障的程度,避免或减少手术治疗,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 聂燕金掌张立岩张凌金伟燕应秀华金丽红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