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秀琳

作品数:13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病原
  • 5篇病原鉴定
  • 3篇杀菌剂
  • 3篇小麦
  • 2篇冬虫夏草
  • 2篇药效
  • 2篇真菌
  • 2篇生物学
  • 2篇小麦根病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2篇根病
  • 2篇病原真菌
  • 2篇虫草
  • 1篇凋萎
  • 1篇凋萎病
  • 1篇新几内亚凤仙
  • 1篇形态学
  • 1篇药效测定
  • 1篇药效试验

机构

  • 13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金秀琳
  • 11篇何苏琴
  • 3篇王春明
  • 3篇罗进仓
  • 2篇郑果
  • 2篇王生荣
  • 2篇盛秀兰
  • 1篇周昭旭
  • 1篇唐德志
  • 1篇王卫成

传媒

  • 3篇甘肃农业科技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简便的胡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胚根接种法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胚根接种法鉴定胡麻抗枯萎病,具有操作简便,试验时间短,病害症状明显易调查,结果可靠的特点,接种浓度以5×105~1×106个孢子/mL为宜,接种后16~20 d的枯萎株率可作为评判品种的抗性依据。
何苏琴金秀琳王春明
关键词:抗性鉴定接种方法
小麦根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经1991~1995年室内、田间试验,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三唑酮(Triadimefon)等三唑类杀菌剂为防治小麦根病的有效药剂。这类内吸性的杀菌剂不仅对小麦根病的主要致病菌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和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毒力强,且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降低小麦苗期株高,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幼苗根冠比,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位重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试验处理中,以25%丙环唑EC拌种加苗期喷洒白穗防效高达98.4%。改变药剂剂型和处理方法,延长药效,且提高防效,湿拌闷种的防病增产效果优于干拌。
盛秀兰金秀琳杨风琪郑果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小麦根病
甘肃省小麦根病病原种类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6
1997年
1991~1993年,从甘肃庆阳、武威等地区的7个县(市)采集小麦生育期病根标样1734份,进行室内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省内小麦根病的病原种类有全蚀病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全蚀病菌一新变种(G.graminisvar.sp)、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菌(B.triticicola)、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早熟禾根腐镰刀菌(F.poae)和丝核菌(Rhizoctoniasp)等10种病原菌,其中全蚀病菌分离频率最高(48.3%)、致病力最强(病指60.2~100)。
盛秀兰金秀琳郑果杨风琪
关键词:小麦根病病原种类
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2
2004年
从甘肃省定西县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薯中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镰刀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按Booth镰刀菌分类系统,鉴定为硫色镰刀菌(FusariumsulphureumSchlechlendahl)。
何苏琴金秀琳魏周全张廷义杜玺骆得功
关键词:马铃薯
甘肃省一新记录虫草——细蛇形虫草被引量:2
2011年
报道了甘肃省新发现的蛇形虫草属真菌细蛇形虫草,并对其有性型(Ophiocordyceps graci-lis)和无性型羽束孢(Paraisaria dubia)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采集自甘肃夏河的细蛇形虫草的寄主为一种蝠蛾幼虫(Hepialussp.),采集地海拔3 500 m。僵虫体表包裹黄褐色菌索;子座单生,从僵虫头前端或头背部长出,可孕部卵圆形或近球形,暗黄褐色,柄部淡黄褐色,圆柱形;子囊壳褐色,埋生,袋囊状或瓶状,子座少见。
何苏琴王三喜罗进仓金秀琳马福全王生荣
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鉴定被引量:10
2006年
对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从3块病田的37株罹病小麦上分离得到56个真菌菌株,分别被鉴定为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Fr.)Ces.]、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麦斑点附球霉[Epicoccum triticiP.Henn.]、小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ellasp.]、交链孢菌[Alternariaspp.]、芽枝霉[Cladosporiumsp.]、黑孢霉[Nigrosporasp.]。其中,雪腐镰刀菌致病性最强,燕麦镰刀菌致病性中强,麦斑点附球霉致病性弱,其余菌不致病。
何苏琴金秀琳鲁振超
关键词:小麦脚腐病
花椰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6种杀菌剂的室内药效测定被引量:9
2009年
对甘肃省花椰菜黑斑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最适生长温度和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花椰菜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芸薹生链格孢菌(A lternaria brassicicola(Schw.)Wiltsh ire);Altc-2菌株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不同温度下培养特征也有一些差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6种杀菌剂不同浓度对Altc-2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在供试浓度下对花椰菜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达90%以上,其中,5%己唑醇微乳剂稀释到50000倍时,对菌株A ltc-2的抑制率仍然达到100%。
王春明金秀琳何苏琴
关键词:生长速率杀菌剂抑制率病原菌
永昌县胡萝卜苗枯病病原鉴定
2003年
对永昌县胡萝卜苗枯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杀菌剂抑菌效果测定。经分离鉴定 ,引起永昌县胡萝卜苗枯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黑腐交链孢 ( Alternaria radicina Meier,Drechsler et Eddy) ;对 3种杀菌剂品种用平皿法进行抑菌测定 ,以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 0 0倍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5 d和 12 d抑菌效果均达 10 0 %。
何苏琴金秀琳
关键词:胡萝卜苗枯病病原鉴定杀菌剂药效试验
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孢形态学再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产自甘肃省冬虫夏草主产区的冬虫夏草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少数具有2-4个子座,个别子座叉状分枝。通过移栽培养,对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子座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子囊孢子的萌发及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再研究。观察到:在子囊孢子弹射期,子座可孕部产生明显的缩胀变化;中国被毛孢在培养条件下产生无色和近黑色两种颜色的分生孢子。
何苏琴王三喜罗进仓李风庆金秀琳文朝慧马福全周昭旭唐德志
关键词:虫草发育
白黄笋顶孢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对1株从马铃薯干腐病罹病薯块上分离得到的砖红色轮枝菌状真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分子鉴定、生物学特征分析及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白黄笋顶孢霉(Acrostalagmus luteo-albus),最适生长温度20~25℃,最适pH值为6.该菌对马铃薯块没有致病性,对硫色镰刀菌、草莓鲜壳孢、西瓜壳二孢、立枯丝核菌、茄链格孢、嗜果刀孢及芸薹生链格孢有明显的抑菌或溶菌作用.
何苏琴金秀琳王生荣
关键词:拮抗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