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嘉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肾病
  • 8篇膜性
  • 8篇膜性肾病
  • 7篇特发性膜性肾...
  • 4篇肾小球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4篇病理
  • 3篇同源性
  • 3篇系统进化树
  • 3篇临床病理
  • 3篇进化树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3篇肝炎病毒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机构

  • 14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陈嘉
  • 9篇齐东丽
  • 7篇何永成
  • 5篇万启军
  • 4篇李彤
  • 3篇栾韶东
  • 1篇宋海英
  • 1篇肖小华
  • 1篇朱丹
  • 1篇陈凌宇
  • 1篇王丽
  • 1篇刘洪萍
  • 1篇丁小强
  • 1篇王国保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小球硬化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FSGS)和/或球性硬化]比例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200例,比较不同肾小球硬化比例患者临床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差异。以eGFR下降20%、终末期肾病(ESRD)或全因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结果200例IMN患者中,伴有FSGS和/或球性硬化者共84例,占42%;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甘油三脂偏高,而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更重,其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比例、肾小管萎缩比例以及肾小动脉增厚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Ⅰ期及Ⅰ~Ⅱ期膜性肾病的比例较高,肾小球硬化比例高的患者多集中在Ⅰ期、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硬化比例与eGFR呈负相关(r=-0.3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OR=4.05,95%CI=(1.90,8.63),P=0.0003]、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OR=2.45,95%CI=(1.03,5.80),P=0.0422]是肾小球硬化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K-M生存曲线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的IMN患者的肾脏预后较差(P<0.05);COX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提示,随着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发生肾脏结局事件的风险也增加。结论肾小球硬化形成是IMN患者肾功能进展及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随着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呈逐渐增加趋势。
韦翠美何永成李彤肖小华程媛陈嘉齐东丽关米洁许日聪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球硬化
血清IgG浓度对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IgG浓度与特发性膜性肾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且随访大于3个月及资料完整的患者156例,按血清IgG浓度三分位法分组:G1(≤5.06 g/L)、G2(5.06~6.89 g/L)、G3(≥6.89 g/L);K-M曲线评估肾脏预后情况;Cox回归分析血清IgG浓度对IMN终点事件发的预测作用。结果:各组间比较发现,G1组的患者男性比例、舒张压、收缩压、血清肌酐浓度、总胆固醇浓度、三酰甘油浓度、低密度脂蛋白浓度、24 h尿总蛋白定量均较高(P<0.05),而其血清IgA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血清球蛋白浓度较低(均P<0.05)。在肾脏病理资料对比显示,G1组患者肾脏C3沉积(++)、IgG沉积(+++)及以上强度比例明显升高(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gG浓度与血清白蛋白(r=0.5647,P<0.001)呈正相关,尿蛋白定量(r=-0.3821,P<0.001)呈负相关。K-M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提示G1组患者的肾脏预后最差,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G是IMN预后的保护因素(HR 0.58,95%CI 0.34~0.97,0.0374);与G1组相比,G2组患者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下降62%,G3组患者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下降75%。结论:血清IgG浓度下降是IMN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齐东丽胡豪飞陈嘉关米洁程媛韦翠美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原因及致病菌菌谱、耐药性变化,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5年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一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疗效及转归。结果:96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不规范操作(28. 1%)及不洁饮食(41. 6%)。培养菌株65例次,其中G+菌31例次(47. 7%),G-菌25例次(38. 5%),真菌8例次(12. 3%),分支杆菌1例次(1. 5%)。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球菌,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多见,而G-菌感染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无耐药,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72. 7%。G-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无耐药,对阿米卡星(5%)、头孢他啶(5. 2%)及头孢替坦(5. 5%)低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3. 33%。真菌对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无耐药。G+菌、G-菌、培养阴性腹膜炎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8%、86. 4%、92. 1%。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透液培养阴性的腹膜炎患者治愈率高、预后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经验治疗宜首先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陈嘉万启军韦翠美朱丹胡豪飞程媛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耐药性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球硬化与肾脏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肾小球球性硬化及局灶节段性硬化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大学第--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200例,将其分成肾小球无硬化组、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CS)组、肾小球球性硬化组、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病理及其预后间的差异。结果肾小球无硬化组116例(58%)伴有FSGS组7例(3.5%),伴有肾小球球性硬化组64例(32%),同时合并FSC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13例(6.5%)。与肾小球无硬化组比较,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的忠者,临床表现更重,表现为年龄偏大、收缩压及舒张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肌酐浓度、24 h尿蛋白水平、肾病综合征比例较其他组高(P<0.05);与肾小球无硬化组比较,肾小球球性硬化组及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肾脏病理损害更重,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以及肾小动脉增厚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在四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菱缩(OR=4.18,95%CI:1.95-8.95,P=0.002)是IMN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肾小球无硬化组与伴有肾小球球性硬化组、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肾小球硬化病变(FSCS或者肾小球球性硬化)的IMN患者较不伴肾小球硬化的IMN患者临床特点为年龄偏长,蛋白尿程度重、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比例高,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是肾小球硬化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李彤韦翠美齐东丽程媛陈嘉关米洁许日聪刘荣济李珺懿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局灶节段性
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同源性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对HBV-DNA S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进行HBV-DNA S基因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行基因型及同源性的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20.8%;24例样本PCR扩增出阳性产物,HBV基因型B型13例,C型11例;系统进化分析提示,2例HBV-DNA S基因进化距离0.000,相似度100%。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者HBsAg阳性率较高,存在B、C型两种HBV基因型,2例HBV-DNA S基因同源性极高,提示为同一病毒株感染。
陈凌宇何永成王丽陈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维持性血液透析基因型系统进化树
系统进化树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明确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行MHD的患者183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抗-HCV阳性并行MHD患者的HCV-RNA定量。对HCV-RNA定量≥1×106U/L的MHD患者,通过巢氏反转录(RT)-PCR对5’UTR及NS5B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Sequence Scannerv1.0导出峰图,Muscle进行序列比对,MEGA5.1构建进化树以确定基因分型,Bootstrap1000检测进化树的可靠性,Blat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同源性>95%认为有来自同一传染源的可能。结果 183例行MHD患者中,抗-HCV阳性13例,HCV感染率为7.1%。HCV-RNA定量≥1×106U/L9例:1b型7例(患者分别记录为PC1、PC2、PBC17、PC29、PBC31、PC34、PC32),6a型2例(患者分别记录为PC11、PC20)。1b型中,PC1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PC2与PBC17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PC29与PBC31间的遗传距离为0.035;6a型中,PC11与PC20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PC1与PC2的同源性为100%,PC2与PBC17的同源性为99.23%,PC29与PBC31同源性为96.63%,PC11与PC20同源性为93.63%。9例患者的平均感染时间为(7.9±6.1)年,平均透析时间为(7.0±3.1)年。其中,PC1、PC2、PC11、PBC17和PC20均否认有输血史,行透析治疗1~3年间发现HCV感染;PC29、PBC31、PC32和PC34均有输血史;PC2和PC11在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前、PC29和PBC31在进行MHD前均已证实为HCV感染。结论 1b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的患者HCV感染最常见的基因型,其次为6a型。PC1、PC2和PBC17的HCV感染为同一流行株,同源性达99%以上,确定PC2为输入性传染源。
陈嘉何永成栾韶东丁小强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系统进化树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及同源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抗-HCV阳性的MHD患者的HCV-RNA定量,对HCV-RNA定量≥1×103 IU/ml的MHD患者,通过巢氏反转录(RT)-PCR对5’UTR及NS5B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Sequence Scanner v1.0导出峰图,Muscle进行序列比对,MEGA5.1构建进化树以确定基因分型,bootstrap1000检验进化树可靠性,Blat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抗-HCV阳性13例,抗-HCV阳性率为7.1%。HCV-RNA定量≥1×103IU/ml者9例中,1b型7例,6a型2例。1b型中,PC1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PBC17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PC29与PBC31间的遗传距离为0.035,PC32与PBC34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6a型中,PC11与PC20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PC1与PC2的同源性为100%,PC2与PBC17的同源性为99.23%,PC29与PBC31同源性为96.63%,PC32与PBC34的同源性为90.64%,PC11与PC20同源性为93.63%。9例患者的平均感染时间为(67.4±26.3)月,平均透析时间为(81.5±38.1)月,4例(PC2、PC11、PC29和PBC31)为输入性HCV感染者,另5例(PC1、PBC17、PC20、PC32和PC34)是在本中心接受MHD后的8~77月间发现HCV感染。在本中心感染的5例患者中,2例(PC32和PC34)有输血史及更换透析单位,3例(PC1、PBC17、PC20)无输血、更换透析单位、肾移植等感染HCV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同源性的病例PC1和PBC17与感染源(输入性感染者)PC2患者有多次同班或邻班、相邻机位、同一护士操作的血液透析记录。结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抗-HCV阳性率为7.1%。1b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最常见基因型,其次为6a型。其中3例1b型患者(样本PC1、PC2和PBC17)HCV感染为同一流行株,同源性达99%以上,结�
陈嘉何永成栾韶东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血液透析系统进化树
伴高血压的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9年9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280例,对伴高血压114例和不伴高血压166例的IMN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肾脏预后差异,通过单因素COX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伴高血压IMN组的浮肿、糖尿病、年龄、BMI、血压、血尿酸、病理分期、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管壁增厚等高于无高血压组,eGFR低于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肾脏存活率低于无高血压组(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舒张压每升高1 mmHg,伴高血压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疾病风险增加15.5%(HR=1.155,P=0.009),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 mmHg,疾病进展风险增加9.0%(HR=1.090,P=0.032)。结论: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嘉程媛胡豪飞齐东丽关米洁万启军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高血压临床病理特点预后
Drp-1调节LPS脓毒血症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发动蛋白-1(Dynamin-1,Drp-1)在脓毒血症诱导肾小管自噬中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采用雷帕霉素、3-MA、氯喹或NAC处理NRK-52E细胞后,进行免疫荧光、Drp-1、LC3-Ⅱ转录和蛋白水平检测。构建过表达Drp-1或Drp-1-shRNA的慢病毒,感染NRK-52E细胞,检测Drp-1、LC3-Ⅱ转录和蛋白表达量。结果:确定1μg/ml的LPS浓度干预24 h作为建立NRK-52E细胞损伤模型的干预条件。与对照组相比,LPS浓度依赖性降低NRK-52E细胞的存活率,增加Drp-1的表达(P<0.05)。干扰或过表达Drp-1能够的表达后可观察到自噬增强或减,Drp-1可调节由LPS诱导的自噬。结论:Drp-1能够调节脓毒血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
程媛陈嘉库明常哲毅齐东丽万启军
关键词:脓毒血症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
利妥昔单抗治疗M型磷脂酶A2受体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M型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IMN)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3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RTX治疗的PLA2R相关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蛋白尿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蛋白尿缓解组(24 h尿蛋白量<3.5 g)和蛋白尿未缓解组(24 h尿蛋白量≥3.5 g),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按照基线24 h尿蛋白量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疾病进展高风险组[24 h尿蛋白量≥8 g或eGFR<60 ml·min^(-1)·(1.73 m^(2))^(-1)]和非疾病进展高风险组[24 h尿蛋白量<8 g或eGFR≥60 ml·min^(-1)·(1.73 m^(2))^(-1)]。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两组患者蛋白尿缓解率及肾脏复合终点事件[eGFR下降≥基线值30%或进入终末期肾病]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蛋白尿缓解及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纳入46例PLA2R相关IMN患者,男性31例(67.4%),基线eGFR为(78.4±34.1)ml·min^(-1)·(1.73 m^(2))^(-1),24 h尿蛋白量为8.33(6.04,12.85)g。随访时间为14.95(7.44,22.15)个月,RTX治疗后蛋白尿缓解29例(63.0%),缓解时间为6.0(5.0,9.0)个月;其中6例(20.7%)复发,复发时间为17.25(11.75,18.28)个月。与蛋白尿未缓解组比较,蛋白尿缓解组患者CD20较低(Z=2.270,P=0.023)。发生肾脏复合终点事件11例(23.9%),发生时间为16.07(7.87,29.6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尿蛋白量<8 g组和24 h尿蛋白量≥8 g组、基线eGFR≥60 ml·min^(-1)·(1.73 m^(2))^(-1)组和eGFR<60 ml·min^(-1)·(1.73 m^(2))^(-1)组患者RTX治疗后蛋白尿缓解率(Log-rank χ^(2)=0.26,P=0.612;Logrank χ^(2)=0.77,P=0.381)及肾脏复合终点事件生存率(Log-rank χ^(2)=0.25,P=0.619;Log-rank χ^(2)=1.41,P=0.2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HR=0.16,95%CI 0.05~0.55)、�
陈嘉胡豪飞程媛齐东丽关米洁王国保万启军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