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新宏

作品数:120 被引量:553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主题

  • 91篇小麦
  • 26篇新麦草
  • 25篇华山新麦草
  • 21篇基因
  • 19篇杂交
  • 19篇普通小麦
  • 14篇附加系
  • 12篇种质
  • 12篇小麦品种
  • 12篇谷蛋白
  • 11篇亚基
  • 11篇异附加系
  • 11篇细胞
  • 10篇蛋白亚基
  • 10篇谷蛋白亚基
  • 10篇醇溶蛋白
  • 9篇代换系
  • 9篇异代换系
  • 8篇远缘
  • 8篇远缘杂交

机构

  • 1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河南省农业科...
  • 7篇凯里学院
  • 4篇杨凌职业技术...
  • 3篇商洛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 1篇周至县农业技...
  • 1篇汉中市农业科...
  • 1篇信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11篇陈新宏
  • 80篇赵继新
  • 79篇武军
  • 48篇刘淑会
  • 43篇杨群慧
  • 22篇庞玉辉
  • 19篇张军
  • 16篇杜万里
  • 16篇程雪妮
  • 13篇鲁敏
  • 12篇孙树贵
  • 12篇王亮明
  • 12篇李璋
  • 11篇王小利
  • 9篇张改生
  • 8篇傅杰
  • 7篇王军卫
  • 7篇李艳丽
  • 7篇王秀娟
  • 7篇李文旭

传媒

  • 3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陕西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种子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Journa...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7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5
  • 6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7份美国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明确矮秆基因在美国小麦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并发掘较少利用的矮秆基因,本研究利用8个小麦矮秆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对67份美国小麦品种中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7份美国小麦品种中,超过80%的品种(56个)含有矮秆基因,其中Rht-B1b和Rht8基因频率较高,分别占62.7%和43.3%。仅有5个品种含有Rht-D1b基因,同时发现3个品种含有Rht5基因,2个品种含有Rht12基因,未发现含有Rht4、Rht9和Rht13基因的品种。在含有矮秆基因的品种中,35.8%的品种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有1个品种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有20个品种同时含有Rht-B1b和Rht8基因,有3个品种同时含有Rht-D1b和Rht8基因,有1个品种同时含有Rht-D1b和Rht12基因,其余32个品种各含有1个矮秆基因。本研究未发现同时含有Rht-B1b、Rht-D1b、Rht8以及同时含有Rht-B1b、Rht-D1b的品种。
孙树贵李艳丽鲁敏张军王秀娟武军赵继新杨群慧刘淑会陈新宏
关键词:矮秆基因分子标记
21份印度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及品质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挖掘优良的小麦种质资源,以引进的21份印度小麦种质为材料,利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分析了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组成。结果表明,在21份印度小麦材料中出现了12种HWM-GS亚基类型和14种亚基组合,其中有3种亚基类型(Null、1、2*)在Glu-A1位点,4种亚基类型(7+8,17+18,7,7+9,13+16)在Glu-B1位点,4种亚基类型(5+10,2+12,4+12,5+12)在Glu-D1位点。1、2+12优质亚基的比例相对较高,均为47.6%。小麦HWM-GS亚基组合1/7+9/2+12在所有亚基组合类型中出现频率高达19.0%。大多数材料的品质得分为7、8分,平均7.52分。共分离出32种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2和3号带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95.24%和90.48%。DA 7200近红外分析仪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21份印度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指标相对偏低。
郑青焕李晓萍郭超昝凯陈真真白宇浩刘洋赵继新武军王中华陈新宏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
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对普通小麦与大麦远缘杂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大麦具有早熟、多花多粒性、抗盐碱、抗穗发芽、赖氨酸含量高、抗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等优良性状,大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以把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不完全统计,已成功进行普通小麦与普通大麦、野生二棱大麦、栽培二棱大麦、智利大麦、球茎大麦、海大麦、平展大麦和窄小大麦等的杂交;成功进行了硬粒小麦与智利大麦,提莫菲维小麦与布顿大麦,一粒小麦、二粒小麦与普通大麦等的杂交。已创制出约24 种不同的大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并对部分材料利用染色体分带、原位杂交、分子遗传标记等手段进行了鉴定。对大麦优良性状的利用目前较多的是抗病性、抗穗发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等。大小麦杂交对拓展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应当利用现代基因克隆及重组技术,把远缘杂交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大小麦杂交的成功率和大麦优良性状的利用率。
陈新宏赵继新刘淑会武军陈锦刚李酶
关键词:普通小麦大麦远缘杂交
小麦顶三叶与粒重关系的研究初报被引量:9
2002年
研究了小麦不同摘叶方式下 ,顶三叶与粒重的关系及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顶三叶的摘除对粒重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旗叶 >倒二叶 >倒三叶 ,整株摘叶对粒重的影响高于主茎摘叶 ;多蘖型小麦品种主茎摘叶后千粒重降低得少 ,与整株摘叶后千粒重降低率相比差距大 ,而少蘖类型降低得多 。
陈新宏武军刘淑会阎正禄李璋赵立创
关键词:小麦粒重
15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为筛选在育种和生产上可利用的纹枯病稳定抗源,采用温室牙签接种法对15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纹枯病抗性差异,共筛选出36份两年表现稳定中抗及以上的种质材料,包括10份国内改良品种,16份美国引进小麦材料和10份小麦-华山新麦草后代材料。其中,Y-83-1和Y-83-3两年表现稳定抗病,且农艺性状较好,可作为抗小麦纹枯病育种的稳定抗源。
刁慧珊梁邦平李家创郝冬冬武军赵继新杨群慧陈新宏
关键词:小麦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国内外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国内外早期选育和近期推广的72个小麦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2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93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2条双联共显带和4条稳定表达带,68条具有多样性,占94.4%。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84之间,平均值为0.42,变异较大,特别是大多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之间,以及早期选育品种与近期推广品种之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57水平上聚为4类,具有相同亲缘关系的品种大多数聚为一类。
王红王瑞陈新宏赵继新钟刚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华山新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华山新麦草是仅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华山段的特有农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抗病、优质等优异性状特点。因此,华山新麦草可作为小麦抗病、抗逆等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对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创制新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华山新麦草种群生态保护研究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华山新麦草分类及进化、种群生态和小麦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华山新麦草的生态保护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特异种质资源在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该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张文涛杜久元陈新宏武军赵继新杜万里张礼军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小麦种群生态种质创新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大穗优质品种兰考906对陕西省主栽品种小偃22进行改良,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小偃216保持了小偃22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小偃22高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缺点,且丰产性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良,优质,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对小偃216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和几点育种经验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陈新宏赵继新武军刘淑会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细胞学特点及GISH分析被引量:21
2007年
为了研究华山新麦草染色体在小麦-华山新麦草各衍生世代中的遗传规律并建立一套小麦-华山新麦草异源附加系,对小麦-华山新麦草BC1F2到BC1F5共315个植株进行细胞学检测和GISH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40-54,2n≥43的植株有223株,占总观察株数的70.79%;早代植株携带华山新麦草染色体的概率较高,植株染色体数目多大于44,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外源染色体丢失的概率也在增大。因而在选育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时,在BC1F4和BC1F5世代选择效果较好;通过对染色体数目2n=44的42个植株进行GISH分析,筛选出39个二体附加植株。
武军赵继新陈新宏刘淑会杨群慧刘文献魏芳琴董剑朱建楚
关键词:小麦华山新麦草附加系
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克隆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分离克隆出α-醇溶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的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li-N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表达。【结果】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克隆了4个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2(FJ713595)、Gli-Ns-3(GQ139525)、Gli-Ns-4(GQ139526)和Gli-Ns-5(GQ139527)。序列分析表明,4条序列具有α-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含有8个或9个半胱氨酸残基,序列FJ713595为假基因。利用所构建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系统中特异性表达。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可成功表达。【结论】克隆了4个华山新麦草的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王玉卿赵继新庞玉辉降彦苗陈新宏武军刘淑会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