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文凭

作品数:11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遥感
  • 5篇土地利用
  • 3篇东部农业区
  • 3篇遥感影像
  • 3篇农业区
  • 2篇端元
  • 2篇端元提取
  • 2篇支撑向量
  • 2篇支撑向量机
  • 2篇向量
  • 2篇向量机
  • 2篇景观
  • 2篇耕地
  • 2篇高光谱遥感
  • 2篇高光谱遥感影...
  • 2篇SVM
  • 1篇信息素
  • 1篇信息素更新
  • 1篇遥感分类
  • 1篇遥感监测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1篇靳文凭
  • 9篇曾永年
  • 5篇吴孔江
  • 4篇何丽丽
  • 3篇徐艳艳
  • 3篇于菲菲
  • 2篇肖可可
  • 2篇王慧敏
  • 1篇陈晓玲
  • 1篇张鸿辉
  • 1篇李静
  • 1篇王慧敏
  • 1篇刘正春

传媒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测绘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现代测绘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制图被引量:30
2012年
为有效地监测复杂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该文以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为例,研究大范围复杂地区土地利用遥感自动、快速提取方法。首先构建适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分类系统;其次,采用地理分区综合遥感分类法对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制图。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方法适宜大范围复杂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有效提取,Kappa系数0.71,较未分区的分类结果高0.12。分类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其中>6°~25°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量的63.33%,应加大这部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该研究为大范围复杂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参考。
曾永年靳文凭何丽丽吴孔江于菲菲徐艳艳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流失及其评价被引量:13
2013年
为探究中国西部耕地流失规律,该文利用1999年、2009年遥感数据提取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变化信息,分析耕地流失量和空间分布,并结合地形数据、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等用Logistic方法定量分析耕地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9年间,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耕地面积净减少1 393.25 km2,耕地流失1 811.78 km2,其中转化为建设用地157.05 km2,退耕还林/草1 654.73 km2。坡度>25°的耕地中78.82%已进行了退耕还林/草,说明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退耕还林/草成效显著。耕地流失去向评价结果表明,海拔对建设用地扩张的贡献率为-66.46%,坡度对退耕还林/草的贡献率高达91.25%,说明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合理性。该研究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王慧敏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建设用地耕地流失退耕还林
高光谱遥感影像端元提取方法对比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在SMACC法和PPI法端元提取基础上,得到高光谱遥感影像端元丰度图,之后用SVM法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结果精度来评价端元提取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PI的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的丰度图用SVM分类效果最佳,整体精度达87.59%,而基于SMACC法结合SVM分类的效果和直接应用SVM分类次之,整体精度分别是83.84%和85.16%。
靳文凭肖可可
关键词:端元
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4
2014年
为了研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影响,将Gray-Markov模型和CLUE-S模型相结合,模拟自然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土地规划情景下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并分析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比较3种情景模拟结果。自然情景延续1999-2009年的发展模式,至2020年退耕还林/草633.98 km2,其他未利用地造林/草117.66 km2;耕地保护情景严格保护耕地,至2020年退耕还林/草142.00 km2,未利用地造林/草130.71km2;土地规划情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退耕还林/草444.18 km2,未利用地造林/草333.75 km2。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表明土地规划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布局较合理。研究表明,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仍可以保证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该研究可为中国西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张鸿辉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情景模拟景观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区对全球变化响应具有独特性,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全球变化,对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位居青藏高原的青海东部农业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工程和西部...
靳文凭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类
文献传递
高光谱遥感影像端元提取方法对比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在SMACC法和PPI法端元提取基础上,得到高光谱遥感影像端元丰度图,之后用SVM法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结果精度来评价端元提取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PI的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的丰度图用SVM分类效果最佳,分类的整体精度达87.59%,而基于SMACC法结合SVM分类的效果和直接应用SVM分类次之,分类的整体精度分别是83.84%和85.16%。
靳文凭肖可可曾永年
关键词:端元
基于光谱归一化的变组分光谱混合分析(NMESMA)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混合像元问题在低、中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尤为突出,混合像元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地物识别和图像分类精度,也是遥感科学向定量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遥感图像混合像元分解及其地表覆盖信息的定量提取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针对城市土地覆盖信息的定量提取问题,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图像(Landsat TM),集成光谱归一化与变组分光谱混合分析(NMESMA)的方法,基于植被—非渗透表面—土壤(V-I-S)模型,定量提取研究区植被、土壤和非渗透表面3类土地覆盖的定量信息,并与固定组分的光谱混合分析(LSMA)分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光谱归一化的变组分光谱混合分析(NMESMA)方法获得的精度高于传统固定组分的光谱混合分析(LS-MA)结果,可有效解决光谱异质性较高的城市区域的混合像元问题,为有效提取城市地表覆盖信息,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变化和模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提取方法。
刘正春曾永年何丽丽吴孔江靳文凭
关键词:混合像元光谱混合分析LANDSATTM
青海高原东北部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以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为研究区域,以1996-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变更调查统计数据及统计年鉴提供的各类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耕地变化过程与特点,探寻耕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海东地区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调控驱动力两方面。其中,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因子主要有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调控驱动力因子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因素。
曾永年吴孔江靳文凭徐艳艳于菲菲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
改进利用蚁群规则挖掘算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ant-miner算法,提出改进蚁群规则挖掘算法。首先,从信息素浓度增加项、信息素挥发系数两方面,改进信息素浓度更新策略;其次,在算法求解中,引入变异算子,有效加快进化过程,缩短计算时间,获得较好的分类规则。以长沙市城区2006年TM影像为试验数据,在分类试验中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ant-miner和决策树方法而言,改进蚁群规则挖掘算法能挖掘出规则数目更少、形式更简单的分类规则,同时缩短计算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分类精度和效率。
吴孔江曾永年靳文凭何丽丽李静
关键词:信息素更新变异算子遥感影像分类
近10a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碳效应被引量:13
2014年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海高原东部土地覆盖变化显著,为揭示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该区域1999-2009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碳效应变化,以期为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配置的低碳优化、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参考。首先,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分析了青海高原海东市近10 a来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强度及方向;其次,对研究区主要的8种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引起的碳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与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区域土地利用呈现"3增2减"的整体变化,即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约67%、56%和1.14%,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30%和12%;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耕地非农化导致的碳排放量增加373.60万t,生态的正向演变(退耕还林/草;草地转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复垦退出引起的总碳汇量增加156.04万t,生态的逆向演变(林地/草地转变成耕地;林地转变成草地)引起的碳汇量损失22.85万t。近10 a来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碳排放增量高出碳汇增量240.41万t,说明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高原东部的碳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曾永年陈晓玲靳文凭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覆被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