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惠芳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绞痛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舒张
  • 2篇舒张功能
  • 2篇左室
  • 2篇聚体
  • 2篇绞痛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检查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机构

  • 6篇洛阳市第二人...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马惠芳
  • 5篇李颖
  • 4篇金军
  • 3篇田利平
  • 1篇吴付轩
  • 1篇丁文惠
  • 1篇朱国英
  • 1篇汪丽蕙
  • 1篇李大元
  • 1篇范雪华
  • 1篇薛书峰
  • 1篇赵建华
  • 1篇张钧华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首都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河北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炎症递质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2
2000年
目的 :研究炎症递质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浆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8(IL- 8)的变化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 1 b表达、电镜下的形态以及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单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血浆 IL- 6、IL- 8,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 1 b表达和心肌缺血区 MPO活性、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或 <0 .0 5 )。 1h再灌注组的上述指标比 1.5 h缺血组显著性增高 ,4h再灌注组较 1h再灌注组进一步升高 (P <0 .0 1)。 4h再灌注组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射 IL - 6单克隆抗体 (IL - 6 Mc Ab)后 ,上述指标显著性降低 (P <0 .0 1或 <0 .0 5 ) ,梗死范围缩小 37.2 %(P <0 .0 1)。 IL - 6、IL - 8、CD1 1 b与 MPO活性呈正相关 ,IL - 6、IL - 8与 CD1 1 b也呈正相关。电镜下缺血再灌注时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呈活化表现。结论 :炎症递质 IL - 6、IL - 8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抑制炎症递质的作用 。
吴付轩丁文惠李大元张钧华马惠芳朱国英汪丽蕙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IL-6IL-8
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舒张功能异常变化
1998年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舒张功能受到损害,且发生于收缩功能之前。急性心梗后大部分患者舒张功能逐渐恢复,这时收缩功能仍然异常,肺毛压会不同程度下降[1]。当发生明显左室重构,左室容积增加较多时,左室形态近球形,并改变左室的收缩构型[2]。本文将就1996年1...
马惠芳金军李颖卫素贞
关键词:心肌梗塞左室重构舒张功能
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不同亚组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 10 5例 U A分成不同亚组 ,测定血浆 D-二聚体含量。并与 4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 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除变异型心绞痛外 ,将 UA组非选择性分为溶栓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溶栓治疗组 (5 3例 )应用尿激酶治疗 ,与常规治疗组 (43例 )进行比较。结果 :U A组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 SA组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溶栓组治疗有效率 94.3% ,常规治疗组有效率 6 5 .1% ,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U A组中某些亚组与血栓形成有关 ,对这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 。
李颖田利平马惠芳金军薛书峰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D-二聚体溶栓疗法
非介入性心功能检查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的观察
1998年
马惠芳金军李颖卫素贞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病理心功能检查
血脂康治疗高血压对心功能影响的观察
1998年
我科于1996年2月~1997年10月,应用血脂康治疗87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了其服药前后心功能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于同期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共87例,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42~7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病Ⅰ—Ⅱ期诊断标准。
李颖田利平马惠芳潘广杰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左室舒张功能降压药物左室收缩功能住院病人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观察
1999年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测定,血栓形成的指标D—二聚体,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将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分成不同亚组,探讨各亚组的发病机制。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连续三天静脉滴注,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血酶治疗,观察不同亚组溶栓治疗的疗效,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43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显示:①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②UA组与SA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UA组中恶化劳力型、混合型、梗塞后心绞痛与S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卧位型、变异型心绞痛无显著意义(P>0.05)。③溶栓组治疗有效率94.2%,常规组治疗有效率64.3%。二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UA中恶化劳力型及混合型心绞痛溶栓治疗有良好疗效,可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D—二聚体可作为UA分型及选择溶栓时机的临床指标之一。
李颖田利平赵建华马惠芳金军范雪华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