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方媛

作品数:34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衰竭
  • 13篇解毒
  • 13篇急性肝
  • 13篇肝衰
  • 13篇肝衰竭
  • 11篇急性肝衰
  • 11篇急性肝衰竭
  • 9篇凉血
  • 9篇慢加急性肝衰...
  • 8篇乙型
  • 8篇解毒凉血
  • 8篇肝炎
  • 7篇肝硬化
  • 6篇乙型肝炎
  • 5篇预后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肝癌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5篇疗效

机构

  • 3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高方媛
  • 34篇王宪波
  • 10篇刘慧敏
  • 8篇江宇泳
  • 5篇侯艺鑫
  • 5篇谷莉莉
  • 4篇周小兵
  • 3篇王晓静
  • 3篇李晓姝
  • 3篇王瑞
  • 2篇于浩
  • 2篇周桂琴
  • 2篇孟培培
  • 2篇杜宏波
  • 2篇杨志云
  • 2篇杨玉英
  • 2篇王融冰
  • 2篇刘尧
  • 2篇曾辉
  • 2篇孙凤霞

传媒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医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法的病证结合方案通过调节NLR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2年生存率
目的:1、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病证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2年生存率的影响。2、如果扶正解毒消积方能够改善HCC的生存率,初步探讨扶正解毒消积方改善2年生存率的作用机制。方法:1、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
刘尧高方媛叶协琼耿明凡李晓姝孙乐王瑞陈佳良王宪波
文献传递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14年
内毒素除了激活免疫反应,加重肝损伤和诱发肝衰竭之外,还可能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多种致死性并发症的形成密切相关。归纳总结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形成机制及其在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寻求预防和控制IETM的有效方法,是临床成功治疗严重肝病和肝衰竭的关键。
高方媛王宪波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内毒素血症腹膜炎肝肾综合征
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选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本实验采用凝胶电泳法分离、去除高丰度蛋白质,用iTRAQ试剂标记每组肽段后采用UltiMateTM3000纳升高效液相色谱仪、Q—Exactive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ProteinDiscovery软件分析质谱数据,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HBV-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各纳入10例样本,HBV—ACLF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各纳入6例样本。与CHB组比较,HBV—ACLF组差异表达的蛋白共有43个,其中下调的34个,上调的9个;与HBV—ACLF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差异蛋白共33个,其中上调18个,下调15个。结论血清中鉴定获得的角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锌-α2-糖蛋白可能是判断HBV—ACLF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慧敏高方媛于浩孟培培江宇泳王宪波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炎乙型生物标志物同位素标记
健脾化湿解毒方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凉血方治疗肝损伤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100 mg/kg造模;中药组予以健脾解毒凉血方灌胃,培菲康组给予培菲康溶液灌胃;16 h后采集小鼠血清、肝组织、小肠组织,观察小鼠肝功能、肠道组织HE染色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肠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结果: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小鼠的ALT、AS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中药组病变轻于模型组和培菲康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小肠上皮细胞上可见闭锁小带蛋白-1棕黄色阳性标记,模型组、中药组、培菲康组阳性标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中药组阳性标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凉血方治疗硫代乙酰胺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可维护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部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修复肠屏障功能。
姜婷婷江宇泳叶永安高方媛王宪波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小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一项评价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被引量:18
2016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归纳总结了NLR与肝细胞癌总生存期、无瘤生存期、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NLR是评价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方便、经济、有效的新指标。
王宪波高方媛刘尧
关键词:预后
论健脾和胃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4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从"肝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了健脾和胃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高方媛王宪波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药
乙肝肝硬化病患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预警模型建立方法、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肝肝硬化病患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预警模型建立方法,包括:确定候选乙肝肝硬化患者,并采集所述候选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实验室指标、以及肝脏影像指标;统计所述候选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不同统计周期内慢性肾...
王宪波高方媛王瑞
文献传递
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对TNFα联合ActD诱导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人正常肝细胞Chang liver及肿瘤细胞HepG2筛选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的有效比例。干预组采用有效比例的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预刺激24 h,然后采用TNFα联合ActD刺激Chang liver模拟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凋亡肝细胞TBFβ1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p-TβRⅡ、Smad7及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15%(体积比)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对TNFα联合ActD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15%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P<0.01);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15%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预处理组胞质中TGFβ1、p-TβRⅡ以及Smad2/3磷酸化(p-Smad2/3)均低水平表达,而Smad7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含药血清对TNFα联合ActD刺激诱导的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刘慧敏李玉鑫高方媛王宪波江宇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2024年
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国内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指南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项目组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技术指导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临床问题确定、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中医药诊疗指南以切实、规范地指导临床诊疗。该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编号:T/CACM1576-2024。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王宪波高方媛刘尧李秀惠赵文霞朱英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诊疗准则
抗病毒药物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化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西药组(209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70例),观察治疗1年后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层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结果治疗1年后,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 5%和12. 8%(P=0. 66);应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评分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评分0~1分的患者,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 6%和8. 1%(P=0. 04)。结论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评分为0~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学转换率。
耿明凡高方媛李玉鑫张群刘尧王宪波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评分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