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子龙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双侧瞳孔散大
  • 2篇瞳孔
  • 2篇瞳孔散大
  • 2篇缺血
  • 2篇颅脑
  • 2篇脑缺血
  • 2篇侧瞳孔散大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肿
  • 1篇亚低温
  • 1篇抑制剂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6篇魏子龙
  • 4篇周新军
  • 4篇任力
  • 4篇邱永明
  • 3篇沙龙贵
  • 3篇王之涵
  • 2篇韩东华
  • 2篇林盈盈
  • 2篇徐豪
  • 2篇赵亮
  • 2篇邢进
  • 1篇周新军
  • 1篇黄焕斌
  • 1篇韩东华
  • 1篇郭烈美
  • 1篇汪锡华
  • 1篇徐豪
  • 1篇胡锦

传媒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高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CT等检查设备的普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我院1999年9月-2008年9月共诊断、治疗≥85岁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占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8.97%(20/223),现总结报告如下:
周新军韩东华魏子龙徐豪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慢性病引流术
颅内压监测下重度颅脑外伤伴双侧瞳孔散大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的手术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结局。方法 38例重度颅脑外伤伴双瞳散大患者行颅内压探头置入侧脑室伴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再行血肿清除+双侧大骨瓣去除术+硬膜减张修补术。结果 38例患者中死亡17例,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7例。生存患者颅内压在术后4 d升至高峰,随后逐步下降,死亡患者术后颅内压持续升高,且各组颅内压在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重症颅脑外伤伴双瞳散大患者病情危重,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动态监测颅内压可帮助判定预后。
任力赵亮魏子龙周新军徐豪王之涵沙龙贵邱永明胡锦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瞳孔散大颅内压
亚低温通过下调分化抑制因子2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2017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分化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2, Id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亚低温组给予低温处理[肛温(33±1)℃,鼓膜温度(31±1)℃]。分别在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检测梗死体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皮质Id2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亚低温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温组,梗死体积均显著小于常温组(P均〈0.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缺血皮质I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常温组(P均〈0.05)。结论亚低温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缩小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d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任力邢进魏子龙王之涵赵亮邱永明林盈盈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条件下谷氨酸转运体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星形胶质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DMEM中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氯化钴溶液处理16、24、48 h模拟缺氧环境。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表达特异性的短发夹RNA(shRNA)沉默GLT1和GAT1基因表达,或者使GLT1和GAT1基因过表达。PCR检测GLT1和GAT1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GLT1和GAT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加入氯化钴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GL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G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者均呈时间依赖性。沉默GLT1基因表达同时过表达GAT1,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而过表达GLT1同时沉默GAT1基因表达,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GLT1表达上调,而GAT1表达下调,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王之涵邢进魏子龙沙龙贵周新军林盈盈邱永明任力
关键词:脑缺血缺氧星形胶质细胞
术前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经验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24例术前伴有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体会。方法对24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术前伴有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中死亡8例,存活16例,其中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尽早气管插管,通过绿色通道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大骨瓣减压前预减压,术后尽早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方法能提高救治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成功率。
周新军韩东华徐豪魏子龙
关键词:颅脑损伤瞳孔散大
高龄患者中央区巨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中央区巨大脑膜瘤的病史特点、治疗方法、手术决策、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岁以上运动功能区脑膜瘤4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分析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决策、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切除范围根据改良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者32例,Ⅱ级切除者13例。术后患者全部存活,出现肺部感染5例,心律不齐6例,消化道出血2例,继发性脑梗塞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2例。术后随访3月~3年,均未见复发,运动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有5例出现记忆力下降。结论高龄患者中央区巨大脑膜瘤与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外侧裂血管及重要神经结构关系紧密,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中央区巨大脑膜瘤的高龄患者可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任力周新军黄焕斌沙龙贵韩东华汪锡华魏子龙邱永明郭烈美
关键词:显微手术中央区脑膜瘤高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