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传和 作品数:127 被引量:379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一种底栖鱼类养殖水族箱的水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箱水净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底栖鱼类养殖水族箱的水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器,净化器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板,连板的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缓震组件,缓震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背板,背板的底面焊接底板,且背板的背面粘贴吸音... 张晓华 鲍传和 杨启超 杨严鸥 朱若林科研与教学结合模式在鱼类遗传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 鱼类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基本规律、鱼类育种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一门生物科学学科,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更新并逐渐向更深层次延伸。为适应鱼类遗传育种学的迅速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将鱼类遗传育种学发展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兴趣、有利于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有利于把握知识面的整体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科研素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作为基础案例,围绕“三个结合”的问题即科研与人才的整合、科研与理论的整合、科研与实践的整合,分析科研教学结合模式对于教学体系的促进效应。 李西雷 张君 丁淑荃 韦众 鲍传和淡水白鲳亲鱼室外越冬及调控下集中产卵研究 1999年 利用电厂余热水进行淡水白鲳亲鱼的室外越冬,总结出一套室外越冬保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对水温及饵料质、量的调节,从而控制淡水白鲳的性腺发育和多次产卵,以达到1年1次集中产卵,提高催产率和受精率。 徐桂珍 鲍传和 吴朝关键词:淡水白鲳 室外越冬 人工繁殖 产卵 鳙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6 2017年 从患病鳙鱼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株AH-YS,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鉴定以及16S r RNA基因扩增、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等操作,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在使用的11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敏感,对甲氧苄氨嘧啶和氨苄西林耐药。对9种毒力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可以检测到气溶素、细胞毒性肠毒素、鞭毛、弹性蛋白酶和酯酶5种。 朱若林 马腾 陈露 崔晓羽 张嫣然 孙创 彭开松 张晓华 鲍传和关键词:NACL胁迫 番茄 种子发芽 耐盐性 泥鳅亲本培育关键技术 2019年 亲鱼是指性腺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通过强化培育可获得优良的泥鳅亲鱼,是泥鳅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亲鱼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而进行,是泥鳅人工繁殖中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亲鱼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增强,性腺发育良好,达到人工催产的要求。 袁娟 张云龙 鲍传和 王韶平关键词:投饵量 亲鱼培育 性腺发育 一种水塘垃圾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塘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第一导流装置和第一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其另一端与第一收集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集装置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阻拦网,所述第一收集装置前后两侧壁的底部均均... 鲍传和 张晓华 朱若林文献传递 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湖鲚的食物组成特点及分析 被引量:5 2007年 对富营养条件下太湖湖鲚消化道食物解剖观察,用个体数量百分比为指标,定量分析了太湖春、秋两季153尾湖鲚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2004年秋季湖鲚食物中枝角类占89.77%±13.69%,桡足类占7.84%±11.53%,在枝角类中象鼻蚤组成比例最高,占85.66%±15.48%;2005年春季湖鲚食谱中枝角类占79.35%±11.42%,象鼻蚤占42.31%±19.26%,桡足类占19.97%±10.78%。由此可见,春、秋两季湖鲚在食物组成上无明显差异,都以枝角类、尤其是象鼻蚤为主。与此同时,对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分析得出该鱼以食桡足类为主,太湖湖鲚与银鱼在食物组成上有较大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翘嘴红鲌、鳜鱼等肉食性鱼类来控制湖鲚产量的增加,对缓解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鲍传和 杨启超 丁淑荃关键词:食物组成 太湖 富营养化 荧光聚苯乙烯微球对蝌蚪应激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纳米塑料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37期蝌蚪健康状态的影响,将其暴露于50 nm粒径低、中和高浓度荧光聚苯乙烯微球溶液(fluorescent polystyrene microsphere solution, FPMS)7 d(7 d时),之后分别移至清水中饲养7 d(14 d时)或14 d(21 d时),以清水组为对照组,测定了每一取样时间点不同浓度组、同一浓度组不同取样时间点的体重与体全长的比值(重长比)、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和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P)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重长比只在14 d时清水组显著低于其他浓度组;N/L只在21 d时清水组低于其他浓度组,低、中和高浓度组都从7 d时至21 d时显著增加;7 d时各浓度组蝌蚪对PHA-P的最大反应值出现于注射后3 h或4 h, 14 d时前移至2 h或3 h, 21 d时又恢复至3 h或4 h,只有21 d时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FPMs暴露和初次清除对黑斑侧褶蛙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消失,同时蝌蚪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显著增强,但不以受抑制的免疫功能作为代价。 刁迎珠 裴鑫怡 王萍 史爽 李文慧 彭秀娟 李冉 伍亮 鲍传和 张志强关键词:蝌蚪 植物血凝素 应激 患白内障病黑斑蛙米尔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与PNGase基因克隆 被引量:1 2023年 为给安徽舒城地区患白内障病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提供治疗方案,对病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检测。从典型患病黑斑蛙的肝脏、眼睛、脑和脊柱中分离出4株优势菌株,经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4株菌株均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对分离菌的N-糖苷酶(PNGas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分析,结果显示,其包含PNGase F和PNGase F-Ⅱ两种类型,进化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其与米尔伊丽莎白菌聚为一支,表明PNGase基因序列可作为伊丽莎白菌属内部菌分类的参考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株仅对酰胺醇类中的氟苯尼考敏感,对香豆素类中的新生霉素、大环内酯类中的红霉素和利福霉素类中的利福平等3种抗生素中介,而对测试的其他14种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为伊丽莎白菌属细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参考方法,且为黑斑蛙细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龚保荣 吴红军 李本镇 徐大洋 邹文腾 曲君艺 鲍传和 朱若林关键词:黑斑蛙 GYRB N-糖苷酶 药敏试验 中华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2个不同地理种群(淮河群体、台湾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3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对2个中华鳖群体37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77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04%;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57%和51.06%。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65 7和0.152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16 4和0.197 7。淮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台湾群体,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3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37个个体聚成两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2个中华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2个养殖群体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选育与繁殖可能形成了趋于稳定的独立遗传结构。 梁红蕾 鲍传和 蒋业林 李翔 陈华良关键词:中华鳖 I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