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红娣

作品数:10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4篇肿瘤
  • 3篇静脉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患者
  • 2篇导管
  • 2篇循证
  • 2篇循证护理
  • 2篇恶性
  • 2篇PICC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定位
  • 1篇胸腹
  • 1篇胸腹腔
  • 1篇意外拔管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式静脉输...
  • 1篇置管

机构

  • 8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9篇黄红娣
  • 3篇许敏菊
  • 3篇张汀荣
  • 2篇徐爱萍
  • 1篇张秀萍
  • 1篇朱竹华
  • 1篇顾菊凤
  • 1篇曹岳蓉
  • 1篇杨静华
  • 1篇沈世银
  • 1篇周维华
  • 1篇蒋炜霞
  • 1篇黄芳
  • 1篇陈丽萍
  • 1篇何丽娟
  • 1篇刘淑华
  • 1篇徐爱萍
  • 1篇黄丽
  • 1篇吴蕾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肿瘤科护理人员分层次专科培训模式的实践
2013年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专科培训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结合我院肿瘤科实际制订分层次专科培训计划,采取集中讲座、科室培训、科室交流和床边指导等方式进行分层次培训。观察分层次专科培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变化变化。结果:分层次专科培训模式实施后,肿瘤科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变化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肿瘤科实施分层次专科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吴蕾顾菊凤黄芳何丽娟杨静华黄丽黄红娣
关键词:肿瘤科
施乐扣加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胸腹腔留置导管的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晚期肿瘤患者常有胸腹腔积液。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腹腔闭式引流,将胸腹水引流出体外,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细,柔软度高,可反复放液,易被患者接受。在引流过程中导管的固定尤为重要,以往采用透明敷贴加胶带固定,方便观察引流局部皮肤,但引流管易异位,甚至发生导管意外拔管。我科对胸腹腔闭式引流的肿瘤患者,采用施乐扣加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胸腹腔留置导管,取得较好固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许敏菊黄红娣张汀荣
关键词:胸腹腔留置导管静脉导管透明敷贴晚期肿瘤患者意外拔管
改良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需PICC置管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150例。A组用常规置管法,穿刺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并将下颌尽量贴近肩膀,以免导管进入颈内外静脉。B组用改良法,无需患者配合,让助手站在穿刺者对侧近患者头部,沿穿刺侧锁骨上缘走向用掌侧切压,压闭穿刺侧颈静脉及其他上行静脉通路。结果改良法送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大大缩短,术中血管痉挛发生少。结论改良法拓宽了PICC置管适用范围。尤其适用于体瘦、三凹征明显、耳聋、意识不清或语言交流困难不能行体位配合穿刺的患者。
周维华黄红娣沈世银蒋炜霞张秀萍刘淑华曹岳蓉
关键词:PICC静脉穿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FCC模式护理,记录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结果:护理后3、6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SCA评分和Karnofsk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CC模式能改善TIVAP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朱竹华许敏菊张汀荣黄红娣徐爱萍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
循证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结论:循证护理明显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黄红娣
关键词:肿瘤化疗循证护理胃肠道反应
循证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15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依据循证护理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寻找科学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观察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循证护理组的各项测量维度均显著改善(P均<0.05),而传统护理组的各项测量维度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护理后各项测量维度明显提高(P均<0.05),循证护理组的SDS、SAS评分比常规护理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黄红娣
关键词:循证护理恶性淋巴瘤化疗生活质量情绪
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维护方法。方法回顾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成功应用静脉输液港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病例置管时间达527 d,使用期间未发生与静脉输液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输液港的维护方法如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冲管及封管、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成功应用的关键。
黄红娣陈丽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
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150例PICC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技术,置管成功后给予胸部正位X线摄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腔内心电图实时定位,成功后给予胸部正位X线摄片。比较两组一次尖端到位率、异位率和尖端位置(最佳、过浅、过深),记录两组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一次尖端到位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研究组一次尖端异位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研究组尖端最佳位置例数(66例)多于对照组(54例),过浅、过深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渗血、局部感染、导管脱落、机械性静脉炎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可提高一次到位成功率和最佳位置率,不增加并发症。
黄红娣徐爱萍许敏菊
关键词:PICC导管
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回输时的护理干预
2014年
探讨了69例恶性肿瘤患者回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输注CIK细胞均按一定方法进行。护理重点包括回输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中心实验室衔接,充分做好回输前的准备;回输中保持输注通畅,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滴速输注,全程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输液安全;回输后继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69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自体CIK细胞的回输治疗,无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自体CIK细胞回输前、回输中、回输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了输注CIK细胞的不良反应,此护理干预措施简单有效。
黄红娣徐爱萍张汀荣
关键词:杀伤细胞肿瘤治疗方案护理工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