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淋巴
  • 5篇急性
  • 4篇淋巴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骨髓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特发性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疗效

机构

  • 7篇六安市人民医...
  • 7篇安徽省六安市...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丁美琪
  • 6篇虞国慧
  • 6篇詹其林
  • 6篇叶丽
  • 5篇潘民
  • 2篇吴福红
  • 2篇郭峰
  • 1篇李梅
  • 1篇祝龙
  • 1篇高灵素
  • 1篇许小平
  • 1篇叶丽
  • 1篇潘明
  • 1篇潘民
  • 1篇李骏
  • 1篇刘宁复
  • 1篇叶丽

传媒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L-ASP疗程及不应用L-ASP的疗程不良反应比较,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应用L-ASP疗程可出现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其他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黄疸、肝酶升高、焦虑高于未应用L-ASP疗程。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不良反应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叶丽虞国慧潘明丁美琪郭峰
关键词:左旋门冬酰胺酶
芦可替尼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结核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贫血、髓外造血、巨核细胞发育异常、骨髓纤维化以及由于异常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而导致的体质性症状。芦可替尼是一种抑制JAK1和JAK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能提高骨髓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1-2]。芦可替尼可引起潜在感染比如结核、乙肝等风险增加及其他不良反应。
叶丽程千松何靓丁美琪李梅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结核感染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4月在医院血液内科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100例ITP患者,统计患者治疗有效后复发情况,并分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测定两组基线时及末次治疗时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水平与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关系。结果:100例ITP患者经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达治疗有效后,出现16例复发,复发率16.00%;两组末次治疗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基线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基线时及末次治疗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证实,基线及末次治疗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呈负相关(r<0,P<0.05);经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ITP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的关联呈非线性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当基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50%时,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风险随指标水平降低而逐渐增加。结论:中性粒细胞水平与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有关,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水平高可能提示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应提高警惕。
潘民叶丽褚先登丁美琪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大剂量地塞米松复发
T-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T-VAD方案)治疗,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3例MM患者,9例(39%)获得完全缓解(CR),11例(49%)获得部分缓解(PR),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乏力(100%)、嗜睡(78%)、便秘16例(69%),11例(48%)发生了感染,7例(30%)继发性糖尿病,白细胞减少5例(22%),4例(17%)有肢端麻木,未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DVT),3年生存率为50%。结论T-VAD方案治疗MM疗效好,有一定不良反应,以感染为重,特别肺部感染,但经抗感染能够控制,其他不良反应轻微,易于控制。
詹其林丁美琪李骏祝龙
关键词:沙利度胺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015年10月9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人出现消化、神经、皮肤等多个系统损害,经激素治疗后好转,自行停药后,出现右侧肢体动静脉血栓,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消化、神经、心血管、皮肤等多个系统,可以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叶丽高灵素丁美琪虞国慧冯学艺
关键词: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心肌肌钙蛋白I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肌损害被引量:1
2014年
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但会引发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1],患者甚至可能进行性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蒽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应用较小累积量的蒽环类药物即发生心肌病,大多数患者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后1年内发生CHF[2]。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可作为监测蒽环类药物治疗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不良反应的指标[3]。
詹其林吴福红丁美琪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I蒽环类药物心肌损害白血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詹其林丁美琪潘民虞国慧叶丽刘宁复许小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恶性增殖性疾病B淋巴细胞病理性骨折骨骼疼痛预后不良
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9例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结果19例患者中以年龄<60岁人群为主,初诊时多未见贫血发生,月经状态无特殊,超过70%的患者无典型症状且无大型肿物,Ann Arbor分期主要为ⅣE期,检出12例;原发或受侵部位以卵巢为主,检出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检出13例;11例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stic Index,IPI)评分多为中高危。诊断方法中,13例患者为手术确诊,6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R-CHOP或CHOP、EPOCH、MINE、ESHAP等,其中7例同时给予阿糖胞苷+甲氨喋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预防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3~20个疗程化疗,其中9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进展。5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接受内照射治疗。随访时间为7~60个月(5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9例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47%、70.59%和58.33%。1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进展;5年总死亡12例。结论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较罕见,发病后无典型症状,确诊时多为晚期,手术、化疗、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5年内生存率相对较低,临床应重视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何靓丁美琪潘民武永莉薄剑赵瑜
关键词:女性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浓度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化疗后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MTX体内蓄积的影响因素、MTX蓄积者的临床表现,为MTX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ALL患者HD MTX化疗后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MTX体内蓄积的影响因素、MTX蓄积者的临床表现,为MTX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结果①用药后0、20及44 h患者体内MTX浓度分别为(58.63±37.23,95%CI:41.20~76.05)μmol/L、(5.14±2.25,95%CI:0.44~9.84)μmol/L及(0.35±0.11,95%CI:0.013~0.57)μmol/L。②6例次患者出现MTX体内蓄积,蓄积组化疗前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非蓄积组[分别为(68.81±6.48)和(50.4±10.6)μmol/L,P<0.01];血肌酐水平与44 h的MTX浓度呈正相关(r=0.5739,P<0.01)。③MTX蓄积组患者黏膜损害的发生率较非蓄积组明显增高(P<0.05)。MTX蓄积的6例次患者中,5例次通过水化、碱化、增加CF的解救量,使MTX得以排泄,其中1例次出现MTX持续蓄积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给予血液透析后,血MTX水平降至安全浓度以下。结论肾功能是影响MTX体内代谢的重要因素;当出现MTX体内蓄积时,可通过水化、碱化、加大CF的解救量促进其排泄,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等替代治疗。
虞国慧程千松丁美琪潘民叶丽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白血病血药浓度肾功能损害
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1例被引量:6
2021年
患者,男,41岁,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现高热,广谱抗生素覆盖,患者体温好转后再次高热。第1次发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葡萄球菌。第2次发热血培养阿萨希毛孢子菌。血清隐球菌抗原(免疫胶体金法)阳性,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加用国产伏立康唑后体温曾下降,再次上升,换用进口伏立康唑患者未再发热,持续口服伏立康唑,2个月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灶好转。
叶丽高灵素丁美琪王璐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阿萨希毛孢子菌血流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