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六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詹其林丁美琪潘民虞国慧叶丽刘宁复许小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恶性增殖性疾病B淋巴细胞病理性骨折骨骼疼痛预后不良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27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治疗效果及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方法27例APL患者采用DA→HA→MA方案序贯化疗,CR后给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定期复查骨髓象及PML-RARα融合基因以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并观察复方青黛片的毒副作用。结果27例患者CR后,23例持续CR(CCR),CCR时间为4。106个月,CCR中位时间26个月。4例因中途停止治疗而复发,复发率14.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白血病。27例中,22例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占81%,达到转阴时间11~34个月,中位转阴时间19个月。复方青黛片毒副作用:食欲不振48%(13/27),腹胀、腹痛52%(14/27),腹泻11%(3/27),恶心、呕吐14.8%(4/2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18.5%(5/27);心电图异常11%(3/27),血象降低14.8%(4/27),色素沉着7%(2/27),皮肤瘙痒11%(3/27)。结论化疗→ATRA→复方青黛片→化疗序贯交替治疗CR后的APL患者,CCR时间长。复方青黛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轻微,患者能够耐受,在APL患者CR后巩固治疗中,推荐应用。
- 詹其林丁美琪潘民郭峰叶丽虞国慧
- 关键词:药物疗法疗效
-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015年10月9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人出现消化、神经、皮肤等多个系统损害,经激素治疗后好转,自行停药后,出现右侧肢体动静脉血栓,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消化、神经、心血管、皮肤等多个系统,可以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 叶丽高灵素丁美琪虞国慧冯学艺
- 关键词: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5例应用L-ASP疗程及不应用L-ASP的疗程不良反应比较,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应用L-ASP疗程可出现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其他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黄疸、肝酶升高、焦虑高于未应用L-ASP疗程。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ASP的不良反应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 叶丽虞国慧潘明丁美琪郭峰
- 关键词:左旋门冬酰胺酶
- 芦可替尼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结核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2年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贫血、髓外造血、巨核细胞发育异常、骨髓纤维化以及由于异常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而导致的体质性症状。芦可替尼是一种抑制JAK1和JAK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能提高骨髓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1-2]。芦可替尼可引起潜在感染比如结核、乙肝等风险增加及其他不良反应。
- 叶丽程千松何靓丁美琪李梅
-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结核感染
-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4月在医院血液内科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100例ITP患者,统计患者治疗有效后复发情况,并分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测定两组基线时及末次治疗时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水平与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关系。结果:100例ITP患者经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达治疗有效后,出现16例复发,复发率16.00%;两组末次治疗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基线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基线时及末次治疗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证实,基线及末次治疗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呈负相关(r<0,P<0.05);经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ITP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的关联呈非线性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当基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50%时,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风险随指标水平降低而逐渐增加。结论:中性粒细胞水平与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有关,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水平高可能提示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应提高警惕。
- 潘民叶丽褚先登丁美琪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大剂量地塞米松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