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新宁

作品数:17 被引量:28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水利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悬沙
  • 3篇沙量
  • 3篇输移
  • 3篇泥沙
  • 3篇泥沙运动
  • 2篇沙洲
  • 2篇输沙
  • 2篇输沙量
  • 2篇通量
  • 2篇泥沙输移
  • 2篇径流
  • 2篇径流量
  • 2篇长江口
  • 2篇冲淤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悬沙浓度
  • 1篇宜昌站
  • 1篇淤积
  • 1篇淤积量
  • 1篇淤积原因

机构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万新宁
  • 15篇李九发
  • 8篇沈焕庭
  • 6篇应铭
  • 3篇付桂
  • 3篇陈小华
  • 3篇左书华
  • 3篇徐海根
  • 3篇何青
  • 1篇李为华
  • 1篇陈中原
  • 1篇戴志军
  • 1篇茅志昌
  • 1篇向卫华
  • 1篇顾靖华
  • 1篇薛元忠
  • 1篇吴华林

传媒

  • 6篇泥沙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第六届全国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变化规律被引量:36
2003年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水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增 ,但各测站的年均增幅不明显 ;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 ,其次是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系 ;长江流域来沙主要以悬移质形式下泄 ,悬沙通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减 ,同时各测站悬移质输沙量也逐年呈阶梯性递减趋势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洪季通量值明显高于枯季 ;悬沙颗粒主要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 ,自中游向下游 ,泥沙颗粒逐渐细化 ;由于江阴河段附近边界条件的限制 。
万新宁李九发何青向卫华吴华林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水通量宜昌站
洋山海域峡道效应对于工程的综合响应
洋山海域位于崎岖列岛南北岛屿群之间,具有明显的峡道地形特点,自然状态下该海域涨、落潮水流迅急,且落潮流强于涨潮流,在岛屿峡道效应作用下,水流产生聚能,同时在波浪的叠加下,成为崎岖列岛周边海区冲刷和泥沙运移的主要作用力。峡...
万新宁
关键词:潮流场
文献传递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8
2006年
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观测,本文以此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水文学等方法以江阴-南通-徐六泾-南支-南港-南槽(北槽)的格局对长江河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徐六泾节点至江阴潮流界河段主要受径流影响,悬沙浓度比较稳定,而在徐六泾以下多级分汊区段,由于各汊道的分流比等因素的不同,悬沙浓度的分布也存在着差异;(2)悬沙浓度受径流、潮流作用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潮周期变化;(3)涨、落潮悬沙浓度大小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4)单宽输沙量在时空上存在着复杂的变化;(5)在长江口南北槽拦门沙最大浑浊带中,泥沙的再悬浮过程比其他河段复杂多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
左书华李九发万新宁沈焕庭付桂
关键词:长江口悬沙浓度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扩散特征被引量:22
2006年
长江口外海滨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显著的区域,该区域复杂的水流等动力因素和地形条件决定了悬沙分布和扩散的特点。本文利用大量实测资料,对口外海滨地区悬沙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分布不均,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高低相差悬殊是长江口外水域悬沙平面分布的主要特点。枯季自西向东含沙量均匀减小,等值线分布较为稀疏。垂向涨落潮含沙量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口外的中西部水域垂向扩散系数较大,水体垂向混合程度均匀;垂向混合程度加强,水体含沙量也随之显著增加,这也造就了口外的南北两个高含沙区。
万新宁李九发沈焕庭
关键词:悬沙扩散
长江河口水下沙洲类型及典型水下沙洲的推移规律被引量:6
2004年
对长江河口水下沙洲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把水下沙洲分为 4 种基本类型:节点型沙洲、弯道型沙洲、涨落潮流分异型沙洲、分汊口型沙洲。并研究了河口区若干典型沙洲在最近 20 a 的推移规律和冲淤状况,对沙洲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口水下沙洲冲淤频繁, 1991 年后仅上、下新浏河沙 5 m 等深线内沙体每年冲淤量达 1.5×106 t,尤其是 1998 年大洪水导致上新浏河沙被冲失近 1/3 。
陈小华李九发万新宁应铭
关键词:长江口沙洲冲淤输沙量
长江河口枯季河床沉积物与河床沙波现场观测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于 2 0 0 2年 3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双频道测深仪、旁侧声纳和ADCP流速剖面仪、ENDECO海流仪、OBS测沙仪在江阴至横沙岛航行 1 50km ,取得河床沉积物、河床形态和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实测资料。采用沉积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该河段河床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细砂为主 ,中值粒径为 2 φ左右 ,分选较好 ;河床泥沙以单颗粒群体跳跃运动为主 ,在河床上形成沙波形态 ,并发育良好 ;其河床沙波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河床沉积物颗粒度特征和涨落潮水流强弱息息相关。
李九发陈小华万新宁薛元忠顾靖华
关键词:沉积物颗粒度沙波
长江河口年平均流量的灰色拓扑预测与趋势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以大通站为例,根据1953~2002年年平均流量时间序列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其具有多年变化相对稳定的特点,各年的年平均流量值围绕着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序列变差系数Cv为0.146,同时也反映了其年均流量序列年际变化小;丰水年很少连续出现,枯水年中75%是以连续2年的形式出现的,平水年的最长持续时间可达4年。以大通站1961~1990年30年来的实测径流量资料为依据,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建立了一组GM(1,1)拓扑预测模型群,对其径流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值较小。采用Kendall秩相关检验对大通站年平均流量1953~2002年时间序列进行趋势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大通站年平均流量存在一定的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左书华李九发万新宁应铭沈焕庭
关键词:年平均径流量长江
长江河口泥沙运动和输移
李九发沈焕庭何青陈中原万新宁应铭徐海根李为华戴志军
20余年来,通过大量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泥沙运动力学、沉积地貌学、水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口海岸尤其长江流域来水来沙、河口悬沙输移、河口潮滩泥沙运动和输移模式、河口底沙运动规律、河口拦门沙河床淤积和泥沙再悬浮、河口浮...
关键词:
关键词:泥沙运动泥沙输移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输移机制分析
万新宁
长江大通站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51
2005年
长江来水来沙直接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以至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大通站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一个关键界面,有近50年左右的输沙量和流量连续观测资料(1953~2001年).利用肯德尔、有序聚类和熵谱分析等方法,着重对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大通站径流量在保持稳定的情势下,输沙量在过去49年中有明显的下降.输沙量变化主要呈跳跃式下降,同时表现出16年左右周期性阶梯下降规律,1968年和1984年分别为阶梯下降的跳跃点.尤其1984年后,年均输沙量比1984年前下降26.4%,且最大值未超过1984年前的平均值.输沙量减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末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实施,使长江上游的来沙减少,这是大通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长江流域内水利工程的拦沙作用.
应铭李九发万新宁沈焕庭
关键词:输沙量水利工程径流量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