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性因子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T2DM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探讨炎性因子在预测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首次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40例,均≥5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10例(DH组),单纯T2DM患者130例(T2DM组)。分析两组血糖、血压、炎性因子等的相关性。结果DH组糖尿病病程、FPG、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T2DM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TNF⁃α、IL⁃6与HbA1c及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HbA1c亦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糖尿病病程和HbA1c等因素后,hsC⁃RP、TNF⁃α、IL⁃6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sC⁃RP、TNF⁃α、IL⁃6升高的T2DM患者高血压发病风险更高。
- 何清华董敏潘琦王晓霞郭立新
- 关键词:高血压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与健康管理被引量:11
- 2015年
-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血尿酸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引起痛风和关节损害,还会引起血管内皮和肾脏的慢性损害。通常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与血管、心脏、肾脏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将HUA作为一个全面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来看待,对于HUA的治疗应该综合评估病情,积极全面地控制各项危险因素。
- 何清华孙明晓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嘌呤代谢紊乱代谢性疾病血尿酸升高
- 北京地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患病率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 125例≥50岁T2DM患者(男586例,女539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50~59岁)、初老组(60~74岁)和老年组(75岁以上)。生物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检测;肌肉含量减少诊断标准为四肢骨骼肌指数男性<7.18 kg/m2,女性<5.73 kg/m2;肌肉力量降低诊断标准为握力男性<29.5 kg,女性<21.2 kg;同时存在肌肉含量下降和力量降低诊断为肌少症。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总体受试者肌肉含量减少检出率为14.0%(157/1 1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8.3%比9.3%,χ^2=18.867,P<0.05)。(2)总体受试者肌肉力量下降检出率为36%(405/1 1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3%比20.4%,χ^2=109.183,P<0.05)。(3)肌少症患病率在总体受试者中为8.5%(96/1 1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2.8%比3.9%,χ^2=28.509,P<0.05);中年组、初老组、老年组分别为4.4%(21/475)、8.9%(49/548)、25.5%(26/10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84,P<0.05)。在初老和老年组内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χ^2=9.872~16.325,均P<0.05)。(4)男性、增龄、体质指数(BMI)较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是肌少症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75岁以上老年人(OR=4.992,95%CI:2.448~10.179)和HbA1c>10%的患者(OR=3.563,95%CI:1.526~8.322)肌少症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结论中老年T2DM患者肌肉含量和功能下降检出率高;低BMI、增龄、HbA1c升高是老年糖尿病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 何清华何清华岳燕芬王秀芝景洪江杨彩哲胡景胡景庄晓明黄薇黄薇张春梅赵冬张婕张婕张田程博
- 关键词:老年体质指数
- 干预糖毒性对肥胖大鼠胰岛β、α细胞功能改善的作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糖毒性对肥胖大鼠胰岛β、α细胞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的损害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4组:(1)正常组: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9只,高脂饲料喂养。(3)DM对照组:9只,不给予药物干预。(4)糖毒性干预组:9只,皮下注射超长效甘精胰岛素(5U·kg^-1·d^-1)降低血糖,共4周。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分析胰岛β、α细胞形态学特点,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原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胰腺中胰岛素蛋白质含量,胰岛素干预2周和4周后复测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糖毒性干预组,胰岛内β细胞比糖尿病对照组相对量增加(分别为0.38±0.08,0.11±0.05,P〈0.01),β细胞浆内胰岛素水平增加(分别为0.58±0.03,0.34±0.14,P〈0.01),胰岛素原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1.52±0.14,1.26±0.14,P〈0.01);Western印迹检测胰岛素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胰岛内α细胞相对量减少(分别为0.28±0.15,0.16±0.04,P〈0.01)。结论干预糖毒性4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β、α细胞的病理学变化,部分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
- 何清华周迎生王征王抒牟忠卿黎健迟家敏
- 关键词:肥胖胰腺Β细胞糖毒性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率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从858例成人尸检材料中,选择病程在10年以上T2DM患者89例为T2DM组,对照组48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进行组织化学(Masson三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唾液酶消化-过碘酸雪夫染色、Van Greson氏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CK8/18)染色.结果 T2DM组89中符合NAFLD诊断44例(49.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13例(14.6%),对照组48例诊断NAFLD为11例(22.9%),NASH 2例(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T2DM组诊断NASH患者均伴有肝纤维化,对照组2例中有1例伴有肝纤维化.T2DM组1例出现肝硬化,对照组未见肝硬化病例.结论 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老年男性T2DM组NAFLD疾病发生率高,肝损伤程度重;T2DM组NASH患者肝纤维化发生率高;NAFLD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比率低.
- 王征周迎生何清华庞建新杨丽于启刘冬戈
- 关键词:脂肪肝尸体解剖
- 老年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及膳食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肌少症患者的代谢指标、身体成分和营养膳食摄入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652例(男性327例,女性325例),采用生物阻抗法(BIA)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并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肌少症诊断标准为ASMI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健康年轻人最低五分位值,诊断截值为男性<7.18kg/m^2、女性<5.73kg/m^2。将全部受试者分为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人体测量指标、身体成分、实验室检查和膳食摄入方面的差异。以空腹血糖(FPG)<7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分别计算血糖达标率;以体脂百分比男性>25%、女性>30%计算肥胖率。结果肌症少组116例(17.8%),对照组536例(82.2%)。无论男女,肌少症组年龄高于对照组[(67.4±6.1)岁比(70.6±7.3)岁,t=-4.385,P=0.000],体质指数[(26.2±3.0)kg/m^2比(23.0±2.6)kg/m^2,t=11.724,P=0.000]和腰臀比[0.93±0.06比0.90±0.06,t=4.173,P=0.000]低于对照组。男性肌少症组的FPG[(7.5±2.4)mmol/L比(8.5±2.5)mmol/L,t=-3.450,P=0.001]和HbA1c[(7.0±1.6)%比(8.2±1.7)%,t=-5.745,P=0.000]高于对照组,FPG达标率[127(51.8%)比27(32.9%),χ^2=8.817,P=0.003]和HbA1c达标率[131(53.5%)比23(28.0%),χ^2=15.934,P=0.000]均低于对照组。男性肌少症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女性肌少症组eGFR低于对照组(t=4.090,P=0.000)。无论男女,肌少症组ASMI、握力、上臂无脂肪周长、骨矿物质含量和基础代谢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男性肌少症组每日摄入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非肌少症的糖尿病相比,合并肌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BMI和腰臀比更低,糖代谢水平和肾功能更差,肌肉含量和力量明显下降,营养状态更差,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同时存在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尤其
- 何清华何清华岳燕芬景洪江杨彩哲胡景胡景庄晓明张春梅张春梅
- 关键词:糖尿病营养评价代谢
- 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改变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MS患者血清氨基酸(AAs)水平变化,探讨AAs与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医院体检人群616名,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MS,n=321)及无MS组(Con,n=295)。应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MS患者血清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水平,分析血清AAs水平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S组血清BCAA、AAA、Ala升高[62.15(55.01,69.83)vs 71.81(66.09,78.68)、39.56(36.44,43.86)vs 43.74(40.26,48.28)、40.33(34.98,46.09)vs 48.64(42.83,53.41),P<0.01],Gln/Glu、Gly降低[4.00(3.28,4.86)vs 3.11(2.36,3.99),23.85(20.68,27.84)vs 22.69(20.16,26.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AA、Ala及Gln/Glu是MS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成人MS患者血清BCAA、Ala升高,Gln/Glu降低。BCAA、Ala和Gln/Glu是MS的影响因素。
- 李淼杨睿悦于冬妮满富丽何清华张丽娜董军郭立新陈文祥
- 关键词:血清氨基酸代谢综合征LOGISTIC回归
- 重视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防治与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剧增,肌少症作为老年糖尿病的共病之一已逐渐得到重视。糖尿病会加剧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衰退速度。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会导致代谢紊乱进一步恶化,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风险,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促进老年衰弱的发生。该文讨论了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诊断相关问题、防治策略,提出应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倡议今后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
- 何清华郭立新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
- 上臂围用于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肌肉含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上臂围用于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肌肉含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地区9家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65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上臂围及握力。采用生物阻抗法(BIA)测量受试者四肢骨骼肌含量,并计算四肢骨骼肌质量(ASM)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低肌肉含量的诊断标准为ASMI男性<7.18 kg/m^(2),女性<5.73 kg/m^(2),根据此标准将不同性别受试者分为正常肌肉含量组和低肌肉含量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值,将不同性别受试者分为BMI≤25 kg/m^(2)组和BMI>25 kg/m^(2)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上臂围与肌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上臂围对于低肌肉含量的诊断能力,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诊断切点,同时选取2019年在北京医院住院的60岁以上T2DM患者336例作为验证集样本进行诊断效力验证。结果652例T2DM患者中,男性327例,其中低肌肉含量组82例,正常肌肉含量组245例;女性325例,其中低肌肉含量组34例,正常肌肉含量组291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低肌肉含量组的上臂围[男性分别为(29.6±2.3)和(32.5±2.3)cm,女性分别为(27.9±1.7)和(31.3±2.3)cm]及握力[男性分别为(28±6)和(32±6)kg,女性分别为(23±6)和(26±4)kg]均显著低于正常肌肉含量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臂围与ASMI呈正相关(男性r=0.637,女性r=0.662,均P<0.01)。上臂围诊断低肌肉含量的AUC(95%CI)男性为0.812(0.760~0.863),女性为0.881(0.834~0.92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上臂围诊断低肌肉含量的截值男性为30.3 cm,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61.0%;女性为29.8 cm,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88.2%。在BMI≤25 kg/m^(2)组中,男性162例,上臂围评估低肌肉含量诊断截值为30.3 cm,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74.2%;女�
- 何清华王秀芝杨彩哲赵冬黄薇胡景张婕张田孙明晓郭立新
-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人上臂围
- MRI阴性的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病人长期预后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头磁共振成像(MRI)阴性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病人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医院,首次发作眩晕,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并≥80岁的住院病人58例。随访5年中,非脑血管病导致死亡病人6例,52例存活病人分为孤立性眩晕组(31例)与非孤立性眩晕组(21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随访5年间每年脑血管病复发例数。结果孤立性眩晕组第5年脑血管病复发率明显低于非孤立性眩晕组(P=0.011),其余各时间段脑血管病复发率及5年总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依据危险因素(超重、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数量分为低危组、高危组,低危组、高危组随访5年期间脑血管病每年复发率及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孤立性眩晕组进一步分析,低危组和高危组5年期间脑血管病每年复发率及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病人的远期复发率低于非孤立性眩晕病人,危险因素的多少对于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后循环缺血高龄老年人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 徐蕾乔金雨董敏何清华龚涛刘银红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高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