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勇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从奥运“福娃”浅谈译者之文化伦理被引量:1
- 2010年
- 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改译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给国内学者的回忆之一。奥运"福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它的译名的变换更可以看作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个态度,那就是要通过翻译来宣扬中国的文化。而把原语文化中的异质因子呈现给目标语读者正是翻译最根本目的之所在。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也必须深谙译者之道,在把握好翻译的方向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翻译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 余学勇
- 关键词:福娃翻译目的福文化
- 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
-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从翻译活动诞生的那天开始,译者就用自己的劳动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然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译者的地位和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在全球化如火如茶的今天,对译者的重新定位显得尤为必要...
- 余学勇
- 关键词:翻译译者
- 文献传递
- 全球化时代译者角色和任务的思考
- 2009年
-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作为主体,把握着翻译活动的方方面面。对译者的角色任务历来有争论,译者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报酬都与原作者相差甚远,全球化时代又是翻译活动极其频繁的时代,由此呼唤对译者角色和任务的再思考。本文旨在从历史角度分析不同学者对译者角色和策略的看法,指出译者在全球化时代的角色应该是文化交流的枢纽,是源语文化的传播。
- 余学勇
- 关键词:译者角色文化媒介
- 从《黑奴吁天录》探析林纾的翻译观被引量:1
- 2012年
- 林纾的翻译观,即林纾翻译所遵循之宗旨。译者总是带有特殊的翻译目的和文化意识开始自己的翻译实践。透过《黑奴吁天录》的原著选择,及译者对文本删减、改写和增补,可以发现:林纾在政治上力图翻译救国,而文化上追求的是在翻译中不忘遵循中国传统纲常伦理规范。"翻译救国"和"以中化西"构成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的核心,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林译小说"。
- 余学勇
- 关键词:《黑奴吁天录》翻译观救国文化伦理
- 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被引量:3
- 2009年
- 翻译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译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的必要性。全球化时代的翻译活动是不同文化间冲突和对话的过程,而译者是作为文化的调解者出现在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对话中。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必须用相应的文化道德来约束自己,包括选取文本的道德和调解文化冲突的道德。把译者视为文化调解者,有助于提高译者的身份和地位,使译者不再隐身,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客观上既有助于传播丰富多彩的源语文化,也有助于保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余学勇李奕岚
- 关键词:文化道德
-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困境破解探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为走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困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文章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了《模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评价: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满足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需要;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独立与合作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学用联动;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考核,实现“学、教、用、评”同期互动和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教学混合式、评价多元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素养。
- 胡萍英张家秀何建敏余学勇
-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
- 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被引量:6
- 2010年
-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内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跨文化视角下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从而有利于大学英语课内教学的开展,是探索大学英语两种课堂结合模式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
- 余学勇仇陈红
- 关键词:文化第二课堂克拉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