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大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肺炎
  • 16篇肺炎支原体
  • 10篇耐药
  • 6篇支原体肺炎
  • 6篇支原体感染
  • 6篇体感
  • 6篇肺炎支原体肺...
  • 6篇肺炎支原体感...
  • 6篇阿奇霉素
  • 4篇体外
  • 4篇环素
  • 4篇儿童
  • 3篇米诺环素
  • 3篇耐药机制
  • 2篇大叶性
  • 2篇大叶性肺炎
  • 2篇药敏
  • 2篇支气管
  • 2篇突变
  • 2篇临床价值评估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应急总医院

作者

  • 19篇史大伟
  • 13篇辛德莉
  • 3篇李靖
  • 3篇崔菲菲
  • 3篇刘禧杰
  • 2篇丁瑛雪
  • 2篇徐俊梅
  • 2篇魏田力
  • 2篇朱宏斌
  • 2篇董艳
  • 2篇郭东星
  • 2篇杨丽君
  • 2篇韩晓华
  • 2篇马红秋
  • 2篇李静
  • 2篇王良玉
  • 2篇窦海伟
  • 1篇冯雪莉
  • 1篇韩旭
  • 1篇张忠浩

传媒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支原体体外诱导抗生素耐药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0年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敏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在实验室诱导出对抗生素耐药的MP,并且体外分离到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结合位点的基因突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引起MP耐药的主要机制。对MP耐药性的研究可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史大伟辛德莉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耐药抗生素
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了解米诺环素对肺炎支原体(MP)的抑制作用,观察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应用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米诺环素对MP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设计临床观察方案。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住院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初期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用3 d,治疗组转换口服米诺环素50 mg,每12 h 1次,持续至发热症状消失24~48 h;对照组序贯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1次.d-1,静脉及口服共7~10 d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需要重复疗程。观察2组患儿在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米诺环素对MP标准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1 mg.L-1,对耐大环内酯药物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025~1.000 mg.L-1;2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前病程有可比性;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时间(P=0.000)、住院时间(P=0.002)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0.605)。结论米诺环素对MP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应用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8岁以上儿童MPP可缩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
侯尚文许疌史大伟张忠浩马红秋辛德莉
关键词:药敏试验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耐药
夫西地酸对肺炎支原体及耐药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抗菌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夫西地酸对肺炎支原体及耐药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择28株2016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2株肺炎支原体标准株进行研究。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夫西地酸与阿奇霉素联用对肺炎支原体及耐药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效果;通过测定夫西地酸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速度评价夫西地酸的抑菌活性。结果28株临床分离株中,1株无耐药相关位点突变,1株含23SrRNA 2064位点突变,26株含23SrRNA 2063位点突变。微量倍比稀释法结果显示,阿奇霉素对含耐药相关位点突变的肺炎支原体临床株的MIC值〉1.000 0 mg/L,阿奇霉素对无耐药相关位点突变的肺炎支原体临床株的MIC值〈0.500 0 mg/L;夫西地酸对肺炎支原体及耐药肺炎支原体的MIC值均为1.000 0 mg/L。夫西地酸与阿奇霉素联用对肺炎支原体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0.500 0,具有协同作用。在药物质量浓度≤32 MIC时,药物质量浓度越高,夫西地酸对肺炎支原体的抑菌效果越明显;药物质量浓度≤8 MIC时,菌株暴露于药物的时间越长,夫西地酸对肺炎支原体的抑菌效果越强。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或联合应用夫西地酸,可能抑制病原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应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蔚然史大伟窦海伟栗绍刚吴赵永郭东星王良玉辛德莉
关键词:夫西地酸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8岁以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阿奇霉素序贯治疗)160例和B组(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162例。通过决策树及SPSS软件,对两组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患儿入院后咳嗽好转时间、入院后发热好转时间、入院后肺部体征好转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143/160)、92.6%(150/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A组、B组每治愈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成本分别为3840、3570元。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果:对于8岁以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阿奇霉素-米诺环素替换治疗的效果相当,阿奇霉素-米诺环素替换治疗的成本偏低。
王颖慧李新刚史大伟魏田力杨爱君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米诺环素
多重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附94例报告)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乙型流感病毒(InfB)、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腺病毒(HADV)、人鼻病毒(HRV)、人博卡病毒、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31例,InfA-H3N2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HRV、HADV各3例,InfB、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HADV、RSV、HCoV、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HRV及HCoV、HADV。结论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史大伟张艳茹董艳葛丽霞李丹李静邵俊彦郭东星窦海伟宛瑞杰涂鹏王红辛德莉
关键词:多重PCR检测流感样病例儿童
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被引量:15
2009年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肺炎和肺外并发症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儿童MP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临床上分离到耐药MP株。现就MP的耐药机制、耐药检测方法和如何对耐药MP进行控制与治疗进行介绍。
辛德莉史大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聚合酶链反应
阿奇霉素及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儿科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8岁以上肺炎支原体...
王颖慧史大伟魏田力
文献传递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巢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 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并筛选出耐药株;除23S rRNA结构域Ⅴ区外,通过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的23S rRNA结构域Ⅱ区及核糖体蛋白L4、L22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的相应基因序列作比对。结果370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MP50株。其中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耐药株的红霉素MIC显著升高。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未出现23S rRNA结构域Ⅱ区的基因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4中,其中6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分别出现了58位C→A、66位T→G、81位G→T、162位C→A和(或)430位A→G点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22中,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出现了508位T→C点突变,且其中11株和标准株FH还分别出现了62位C→A、65位T→A和(或)279位T→C点突变。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23S rRNA结构域Ⅴ区中心环的药物作用靶位基因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体内诱导出耐药株的可能性。
刘禧杰辛德莉李靖王斯史大伟崔菲菲付小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点突变
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和控制策略
辛德莉侯安存阴赪宏徐婉珍马红秋刘禧杰史大伟李靖韩旭崔菲菲
该项目属于医学科学技术领域。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P易复发或迁延不愈,多伴有肺外组织病变,耐药及重症病例有逐年增多趋势。了解其发病规律、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
被动凝集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佳抗体滴度的探讨及临床价值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最佳抗体滴度,评估采用不同抗体滴度作为诊断标准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及2019年11月包头市儿童医院儿科诊断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血清样本88对。以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的4倍变化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时,采用不同抗体滴度作为阳性判定标准时,其诊断M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血清抗体滴度作为诊断界值。结果1.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1∶40作为阳性判定标准时,其敏感度72.9%,ROC曲线下面积0.817,特异度87.5%,易造成过度诊断。采用1∶160作为阳性判定标准时,其特异度较高(97.5%),ROC曲线下面积0.775,敏感度较低(52.1%),易漏诊。采用≥1∶80作为阳性判定标准,敏感度60.4%,特异度较高(97.5%),ROC曲线下面积0.823,综合情况较上述两标准更合适。2.病程≥5 d采血,72.5%的患儿已产生抗体,且60.0%的患儿抗体滴度≥1∶80。结论1.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感染时,推荐抗体滴度≥1∶80作为诊断标准。但临床工作中,确诊或排除MP感染仍需结合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2.病程5~7 d是较为合适的采血时间。如临床怀疑MP感染,抗体滴度1∶40也有提示意义,可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诊断协诊或间隔较短时间复测。
王良玉蔚然朱宏斌史大伟韩晓华宁立华辛德莉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