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秀梅

作品数:1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模仿者》
  • 1篇新殖民主义
  • 1篇依附
  • 1篇依附理论
  • 1篇殖民
  • 1篇民族
  • 1篇模仿
  • 1篇模仿者
  • 1篇奈保尔
  • 1篇后殖民
  • 1篇后殖民视角
  • 1篇成长主题

机构

  • 3篇曲靖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吕秀梅
  • 3篇彭自平

传媒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年份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后殖民视角看《模仿者》中的成长主题
2016年
作为经典的后殖民作品,《模仿者》不仅再现了独立后的殖民地伊莎贝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困难,而且呈现了生活在后殖民时代的青少年特有的成长困境。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辛格的成长过程经历了认识世界的混乱期、文化成长的困惑期与模仿期、与民族成长同步的挫折期以及回归精神家园的成型期。在个人成长和民族成长过程中,辛格和他的祖国伊莎贝拉都经历了重大挫折和困难,成长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吕秀梅彭自平
关键词:后殖民《模仿者》
《模仿者》中辛格的困境
2016年
作为文化边缘人,辛格面临着两难境地:出生在印度族裔文化和殖民文化中,却想着逃离这种文化;想回归故土时,却被放逐;作为英国文化的养子,想依附宗主国文化,却被宗主国文化所抛弃。两边都想靠近,但两边都不接受他。辛格就在这两种文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处于文化的边缘地位。事实上,辛格所处的困境也映射出奈保尔自身作为文化边缘人的处境。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奈保尔的《模仿者》,分析文化边缘人辛格的困境。
彭自平吕秀梅
关键词:奈保尔模仿者
依附理论下对《模仿者》的新殖民主义解读
2016年
在《模仿者》中,维·苏·奈保尔向读者阐释了后殖民时代的加勒比虚拟岛国伊莎贝拉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如:民族经济发展受阻、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文化身份含混。伊莎贝拉独立后,宗主国采取了经济控制、政治干预及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迫使其依附于宗主国。本文从新殖民视角出发,探讨后殖民时代宗主国和前殖民地控制与依附的关系,从而找出殖民地国家独立后贫困落后的根源。
吕秀梅彭自平
关键词:依附理论《模仿者》新殖民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