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冬婷

作品数:5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
  • 4篇磷素
  • 2篇磷素吸收
  • 2篇磷素营养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吸收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性状
  • 1篇植株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深度
  • 1篇素积
  • 1篇转运
  • 1篇磷钾
  • 1篇磷水平
  • 1篇磷素水平
  • 1篇累及
  • 1篇钾吸收
  • 1篇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国家大豆工程...

作者

  • 5篇吴冬婷
  • 4篇马春梅
  • 3篇龚振平
  • 2篇张晓雪
  • 1篇张磊
  • 1篇于洋
  • 1篇姚玉波

传媒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5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与产量的影响
大豆营养价值丰富,发展大豆生产对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满足蛋白和油脂的需求以及发展畜牧业和食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磷是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以多种方式参与大豆植株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对促进大豆的生长...
吴冬婷
关键词:大豆磷素营养磷素吸收产量性状
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本试验以绥农14大豆为试验材料,利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和不同生育时期断磷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高的供磷水平对大豆中前期植株磷浓度和磷素吸收促进作用明显,初花期(R1),大豆植株磷素吸收量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持续增加;鼓粒初期(R5),当供磷水平达到51 mg/L时,再增加磷素营养已无明显促进作用;叶片和茎部磷浓度在磷素水平达到21~31 mg/L时,不再显著上升;到成熟期(R8),供磷水平达到31 mg/L,对大豆磷素吸收促进作用不明显,达到41 mg/L时,根部磷浓度不再明显增加。2)大豆产量和单株大豆粒数随供磷水平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供磷水平为31 mg/L处理产量最高,供磷水平为21 mg/L处理的粒数最多;供磷极低水平(1 mg/L)处理大豆植株粒数最少,节数也最少,百粒重反而最高。3)大豆鼓粒初期(R5)之前,磷素营养水平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后是对磷素营养的非敏感期。V3(三片复叶时)~R1和R1~R5期间断磷,大豆节数和粒数减少,产量和磷素吸收明显下降,但对植株营养器官磷浓度无明显影响;R5~R7(始熟期)断磷处理影响大豆植株营养体、荚皮和子粒的磷浓度和磷素吸收量,而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吴冬婷张晓雪龚振平马春梅张磊
关键词:大豆磷素营养磷素吸收
施肥深度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2年
采用分层施肥和15N示踪方法,研究施肥深度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豆合理施肥深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施肥深度对大豆前、中期植株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影响较大,而对植株成熟期影响较小;大豆苗期(V3)与种子同层施肥处理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量最大;盛花期(R2)以种下6cm处理效果最明显。施肥深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也表现为种下6cm处理最高,但与种子同层施肥、种下12、18和24cm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施于种子同层至种下6cm最有利于大豆苗期氮肥吸收,表层施肥、种下24cm施肥处理氮肥吸收效果不好。
张晓雪吴冬婷龚振平马春梅
关键词:大豆施肥深度
不同磷水平下大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绥农14为试验材料,土壤设置5个磷素处理水平,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磷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V3)大豆叶、茎、根的磷素积累均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到鼓粒盛期(R6),26.62mg/kg土壤磷素水平更有利于荚果磷素的积累;到成熟期(R8),大豆荚果磷素积累量远大于大豆植株其他器官,16.68mg/kg土壤磷水平下更有利于子粒中磷素的积累。营养生长阶段(V3~R1),随土壤磷水平升高,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随之升高,但当土壤磷水平为31.37mg/kg时,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又有所降低;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R1~R5),积累率以低磷5.68mg/kg所占比重大,45%磷素在此区段积累;生殖生长阶段(R5~R8),除低磷5.68mg/kg水平积累量和积累率极低外,其他处理约有三分之一的磷积累。大豆荚果中的磷素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比例:叶>茎>根>叶柄;荚果中的磷素30%以上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低磷5.68mg/kg水平转移率最高,达59.65%,随土壤磷水平的增高,其转移率呈波动变化,变幅在29.08%~41.95%之间。
于洋马春梅龚振平吴冬婷
关键词:大豆磷水平转运
磷素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砂培方法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磷素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根瘤固氮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植株氮素积累、根瘤固氮和产量均随磷素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呈单峰曲线变化,营养液磷素浓度31mg/L左右时达到峰值,当营养液磷素浓度达11mg/L时,再提高磷素浓度对大豆根瘤固氮率无明显促进作用;而对于大豆植株氮素积累、根瘤固氮量和产量,只有当营养液磷素浓度达到21mg/L时,再提高磷素浓度才无明显促进所用,表明满足根瘤固氮的磷素营养水平较产量形成的水平要求低。
姚玉波吴冬婷龚振平马春梅
关键词:大豆磷素水平氮素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