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晔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免疫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性细胞
  • 1篇药物
  • 1篇移植瘤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治疗2型糖尿...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溶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基因
  • 1篇乳腺癌基因治...
  • 1篇生物标记

机构

  • 5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5篇周晔
  • 3篇李庆霞
  • 3篇邓新娜
  • 3篇李阳
  • 1篇李丽
  • 1篇阎纳新
  • 1篇陈伟华
  • 1篇尹秀琴
  • 1篇沈海萍
  • 1篇王涛
  • 1篇陈娟
  • 1篇田溢卿
  • 1篇蔡建辉
  • 1篇帖彦清
  • 1篇张丽霞
  • 1篇范晓燕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陈娟沈海萍阎纳新陈伟华尹秀琴周晔帖彦清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耐药性强,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该研究认为脾气虚弱、痰湿阻滞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病理机制,其中脾气虚为发病之关键,为病之本;痰湿阻...
关键词: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吉西他滨对卵巢癌移植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对卵巢癌移植瘤小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皮下注射卵巢癌ID8细胞构建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GEM,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arginase-1(Arg-1)和Foxp3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8+T细胞的比例,ELLSE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及IL-2的表达。结果:GEM处理后的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366.8±44.88)vs(499.3±24.14)mm^3,P<0.01]。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及脾脏Treg比率明显降低[(12.71±2.31)%vs(20.36±2.65)%、(10.09±1.69)%vs(13.79±1.31)%,均P<0.01]。实验组的相关基因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oxp3:(4.30±0.46)vs(6.35±0.58);Arg-1:(16.32±0.38)vs(13.26±0.37);均P<0.01]。实验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71.90±2.28)vs(53.91±3.91)pg/ml;IL-2:(51.46±1.69)vs(40.90±1.50)pg/ml,均P<0.01]。结论:GEM下调卵巢癌移植瘤小鼠免疫抑制活性,并可上调小鼠抗肿瘤免疫原性,该结果可为GEM作为卵巢癌免疫治疗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师龙孟桐羽李丽田溢卿周晔宫敬伟蔡建辉
关键词:吉西他滨卵巢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疗效预测中肿瘤相关生物标记物和HPD预测因子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rogrammed death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中,但治疗效果不一。生物标记物有助于预测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后的疗效,起疗效预测作用。PD-1/PD-L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正向预测因子主要有PD-L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和/或错配修复缺陷、肿瘤突变负荷等,提示在人群中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获益率高。PD-1/PDL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负向预测因子主要有调节性T细胞、β2-微球蛋白及JAK1基因等,提示PD-1/PD-L1抑制剂治疗疗效较差,或者耐药。EGFR、ALK、MDM2/MDM4等基因突变可能提示在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人群中出现疾病超进展的比例较高。
李阳默峰王涛周晔邓新娜李庆霞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肿瘤免疫疗法
乳腺癌基因治疗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乳腺癌已经超越宫颈癌成为居于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死亡率占14%.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三阴乳腺癌及晚期乳腺癌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乳腺癌的发生、转移、耐药机制、基因组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逐渐深入,推动了乳腺癌基因治疗地快速发展.目前,乳腺癌基因治疗主要包括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microRNA治疗等,本文将从上述治疗及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周晔邓新娜范晓燕李阳张丽霞Andrew Chang李庆霞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治疗癌基因免疫基因治疗
PD-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治疗中致白癜风的文献病例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治疗中所致白癜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中所致白癜风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32~79岁;25例患者首次使用PD-1/PD-L1抑制剂至发生白癜风最短时间为6 d,最长时间为5年,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5个月。白癜风主要分布在头皮、面部、手部、四肢和躯干,可伴有其他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以甲状腺居多;皮肤活检表现为病变及病灶周围皮肤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的缺失。20名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结论白癜风是PD-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一种罕见不良反应,白癜风的发生可能与良好的临床结果相关。
尹岳松吴玉佩周晔李阳邓新娜李庆霞
关键词:白癜风疗效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