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鹭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小板
  • 7篇细胞
  • 4篇血小板无力症
  • 4篇贫血
  • 4篇无力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体外
  • 3篇突变
  • 3篇小鼠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干扰素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点突变

机构

  • 19篇南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卫生部
  • 1篇南通市老年康...
  • 1篇苏州科技城医...

作者

  • 19篇周鹭
  • 14篇刘红
  • 6篇林赠华
  • 6篇杨力
  • 3篇陈秀芳
  • 3篇徐瑞容
  • 3篇王信峰
  • 3篇姜胜华
  • 2篇尤学芬
  • 2篇王晗
  • 2篇黄红铭
  • 2篇宋国齐
  • 2篇施文瑜
  • 2篇陆伟
  • 2篇黄玉芳
  • 2篇刘海燕
  • 1篇丁育红
  • 1篇马珍妮
  • 1篇董剑明
  • 1篇杨熙

传媒

  • 7篇交通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rk1/2在干扰素-γ对干扰素调节因子-1沉默后表达Akt的32D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运用siRNA沉默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基因,观察干扰素-γ(IFN-γ)对IRF-1沉默后表达Akt的32D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IFN-γ由抑制造血逆转为促进造血的机制。方法 :培养表达野生型Akt与无活性型Akt的32D细胞并分别转染,针对IRF-1-siRNA质粒以沉默IRF-1基因,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沉默效果,Western-blotting检测IRF-1蛋白表达以验证沉默效果。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两株细胞分成3大组:siRNA干扰组、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共孵育,用MTS法检测两株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Erk1/2表达。结果:(1)加IFN-γ24h后,IRF-1沉默组在IFN-γ低浓度时促进增殖,抑制凋亡。高浓度的IFN-γ仍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在48h以后IRF-1沉默组各浓度的IFN-γ都促进增殖,抑制凋亡(P<0.05)。(2)表达野生型Akt的32D细胞在各时间点的增殖比例都大于表达无活性型Akt的细胞。且凋亡率都小于表达无活性型Akt的各组细胞,两者在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表达无活性型Akt的32D细胞,加入IFN-γ后各组均上调了pErk1/2的表达(P<0.05)。但IRF-1沉默前后,各组pErk1/2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野生型Akt的32D细胞,在IRF-1沉默后各浓度IFN-γ均下调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1)IRF-1在IFN-γ的促凋亡作用中起重要作用。(2)有活性Akt的表达可抑制Erk信号通路,其活性状态决定了IRF-1封闭后IFN-γ对pErk1/2表达的作用,pErk1/2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但并不决定IFN-γ作用的逆转。(3)Akt信号通路在IFN-γ逆转机制中起作用。
林莺刘红林赠华姜胜华陆伟周鹭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1干扰素-ΓPERK1/2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BLOT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
一种点突变血小板无力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突变血小板无力症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载体设计和构建、体外转录:(1‑1)根据基因信息及实验要求,设计gRNA和Donor Oligo的序列;(1‑2)合成Donor Oligo,构建g...
周鹭江淼杨飞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探讨
刘红林赠华姜胜华刘海燕宋国齐杨力孙峰周鹭钱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是一类免疫因素引起的造血干和(或)祖细胞损伤的骨髓衰疾病,可引起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临床表现。作为一组极易误诊且死亡率极高的造血系统重症,正确诊断此类疾病并因症施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课题从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治疗
达托霉素治疗粒细胞缺乏患者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被引量:5
2013年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前后常伴有粒细胞缺乏(粒缺),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严重的感染常可导致死亡。近年来我国革兰阳性(G+)菌感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王晗刘红周鹭林赠华徐瑞容尤学芬
关键词:革兰阳性菌粒细胞缺乏血流感染达托霉素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发生率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合并动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8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患者的差异。结果:共有32例(1.5%)患者发生血栓,发生血栓的患者合并高龄、肥胖、妊娠、心功能不全和(或)肾功能不全以及低蛋白血症的比例偏高(P值分别为0.034、0.024、0.040、0.032、0.028),且疾病相关因素中难治/复发、脾脏切除及用促血小板生成等(TPO)和(或)艾曲泊帕的患者比例也偏高(P值分别为0.030、0.039、0.046)。其它因素如性别、绝对卧床和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妊娠更易发生静脉血栓(P=0.030)。结论:ITP患者也是发生血栓的危险人群,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因素有关。
顾天翔杨力胡彩华董剑明周鹭钱娟施文瑜刘红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回顾性分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其中3例行全相合异基因移植,1例行半相合异基因移植。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呈完全嵌合体状态,粒细胞中位植活时间为11(11~12)d,血小板中位植活时间为12.5(11~13)d。2例出现aGVHD,其中Ⅰ度1例,Ⅳ度1例;2例出现cGVHD,1例为局限性,1例为Ⅳ度肠、肝cGVHD;1例出现消化道粘膜炎,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2例EB病毒定量升高,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疗效显著,使用外周血干细胞进行半相合移植值得推广。
沙雨鸥王信峰杨熙宋国齐刘海燕周鹭黄红铭徐瑞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
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ITGA2B c.2659C>T(p.Q887X)无义突变的血小板无力症小鼠模型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表达的ITGA2B c.2659C>T (p.Q887X)无义突变的血小板无力症小鼠模型,并对其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αIIbβ3的功能做进一步研究。方法:根据ITGA2B基因信息设计并合成针对c.2659C位置的供体寡核苷酸和g RNA载体并进行体外转录。将g RNA和Cas9 m RNA与供体寡核苷酸共注射到受精卵,并送回到代孕鼠输卵管中。鼠出生后进行PCR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获得阳性F0鼠。阳性F0鼠分别与野生型鼠配繁一代,获得经PCR和测序验证的F1代杂合型点突变GT小鼠,而后F1代小鼠通过彼此交配得到纯合型点突变GT小鼠以及对照组WT小鼠。通过检测小鼠鼠尾出血时间和隐静脉出血时间、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表面αIIbβ3的表达和功能,对该小鼠模型的表型进一步验证。结果:小鼠鼠尾出血实验表明,GT小鼠割尾后的出血时间较WT小鼠明显延长(P<0.01)。小鼠隐静脉出血实验与鼠尾出血实验结果一致,即割断隐静脉后,GT小鼠的出血时间较WT小鼠明显延长(P<0.01)。在胶原、凝血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中,GT小鼠血小板聚集率较WT小鼠有明显降低(P<0.01,P<0.01,P<0.05),表明GT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结果显示,GT小鼠血小板表面αIIbβ3的表达量较WT小鼠明显下降(P<0.01),在凝血酶刺激后,诱导活化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量较WT小鼠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铺展实验结果显示,GT小鼠的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原上的铺展面积较WT小鼠显著缩小(P<0.05)。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建立了ITGA2B c.2659C>T (p.Q887X)无义突变的GT小鼠模型。该小鼠模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符合血小板无力症的表现。
杨飞江淼林赠华谢展利马珍妮杨力刘红王兆钺周鹭
关键词:小鼠模型血小板无力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接受IST的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确诊至IST时间和血环孢素A(CsA)浓度等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35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总有效率71.4%。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75.0%vs.66.7%)(P<0.05);确诊至IST时间<23d者有效率为67.7%,确诊至IST时间≥23d者有效率为0。治疗有效者起始治疗第2、3周的CsA浓度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年龄、确诊至IST的时间和起始治疗2、3周CsA浓度可作为IST疗效的预测指标。
周鹭黄玉芳吴霞李乐乐刘红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类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以有重要内脏出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TP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破坏异常的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周鹭陈秀芳王信峰刘红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
血小板无力症97例临床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和分析汉族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诊疗现状,进一步认识血小板无力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97例患者分布17个省,仅18.7%患者来自近亲结婚家庭。按照不同部位发生出血的频率依次为皮肤瘀点瘀斑(77.32%),鼻出血(69.07%),牙龈出血(36.08%),外伤后出血(19.59%),消化道出血(12.37%),极少数患者出现血尿和关节出血。90.57%初潮后女性患者月经增多,13.21%女性曾有过黄体破裂,5.67%女性不孕。男性和女性患者平均出血分数分别为2.96和2.61。90.72%的患者自幼开始出血,9.28%的患者幼年无明显异常出血,直到成年后才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97例患者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26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出血症状自行缓解。结论:汉族血小板无力症以非近亲结婚的复合杂合子为主,早期诊断率较低,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周鹭陈秀芳江淼杨力刘红
关键词:血小板无力症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汉族近亲结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