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霞

作品数:60 被引量:3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植物
  • 16篇浮游植物
  • 11篇浮游
  • 8篇群落
  • 8篇赤潮
  • 7篇塑料
  • 7篇群落结构
  • 6篇西太平洋
  • 5篇絮凝
  • 5篇生物量
  • 5篇水母
  • 5篇热带
  • 5篇热带西太平洋
  • 4篇叶绿素A
  • 4篇粘土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物量
  • 4篇粒级结构
  • 4篇环境因子

机构

  • 59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60篇孙晓霞
  • 17篇孙松
  • 11篇郑珊
  • 9篇张波
  • 8篇赵永芳
  • 7篇俞志明
  • 6篇宋秀贤
  • 3篇李超伦
  • 3篇罗璇
  • 3篇张武昌
  • 3篇冯秋园
  • 3篇张文静
  • 3篇李俊磊
  • 3篇任琳琳
  • 3篇陈芸燕
  • 2篇张光涛
  • 2篇张光涛
  • 2篇文斐
  • 2篇马锡年
  • 2篇曹西华

传媒

  • 21篇海洋与湖沼
  • 6篇海洋科学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第一届中国赤...
  • 1篇中国海洋研究...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10年胶州湾水文和化学环境因子监测数据集被引量:2
2020年
本数据集整理了2006–2010年胶州湾生态系统研究站10个常规监测站点的水文和水化学资料,包括7个监测指标(水温、盐度、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亚硝酸盐),按标准水层、季度月(2、5、8和11月)采集的1216个样品的分析结果。针对调查和分析手段,采用国标方法、国际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的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整理和质量控制。作为该海域系统完整性良好的数据集,可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对水体理化环境变异进行解析,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赵增霞孙晓霞孙晓霞张光涛
关键词:水体环境生态系统
开展近海生态系统长期观测 引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中国科学院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于长期观测与系统研究,揭示了中国近海关键种——中华哲水蚤的度夏机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浮游动物功能群概念;阐明了全球变化影响下胶州湾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过程与机制;揭示了中国近海水母灾害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了黄海绿潮成因,提出了黄海绿潮规模的预测思路和方法,形成系统化的防控应对策略;揭示了我国近海海水与关键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特征;研发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承载力评估系统。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孙晓霞孙松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风险
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光合色素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域2014年冬季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结果表明:100m以浅,玉米黄素(Zeax)是水柱中浓度最高的光合色素,浓度为22.64-84.31ng/L,叶绿素a(chl a)浓度在水柱中均值为(37±34)ng/L,在贫营养海区的数值范围内,水柱积分高值分布区与海山走向一致,二乙烯基叶绿素a(Dvchl a)和19′-丁酰氧岩藻黄素(19′BF)也是调查海区较高浓度的色素,在水柱中均值分别为(27±22)和(31±30)ng/L。其他色素新黄素(Neox)、叶黄素(Lute)、叶绿素b(chl b)、青绿素(Pras)平均水柱含量极低(<1.00ng/L)。通过CHEMTAX程序因子分析估算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以原绿球藻为优势藻,贡献率与环境因子不具有相关性,其次主要为蓝细菌和金藻,蓝细菌贡献率高值区分布在海山东南和东北侧0和30m水层,金藻贡献率高值区分布在75和100m水层,两者贡献率均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
赵永芳郑珊孙晓霞
关键词:光合色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海洋微塑料生态风险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9
2016年
海洋中的微塑料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中的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在过去60年中全球塑料生产量增加了560倍,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积累在不断增加。微塑料或悬浮于海水中,或沉积到海底成为沉积物的组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研究进展,包括微塑料在近海水体、沉积物以及大洋中的分布和浓度;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对微塑料的摄食作用;微塑料本身、微塑料添加剂以及微塑料吸附的污染物质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对未来需重点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展望,包括微塑料采样与测定方法的优化,微塑料在不同海洋生境中的观测,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食物链传递效应,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学研究,期望能够为系统评估微塑料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依据。
孙晓霞
关键词:生态风险摄食毒理学效应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有害赤潮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以槐糖脂为例
赤潮灾害的日趋严重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有推广应用前景的赤潮防治措施.以槐糖脂为例,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有害赤潮防治中的应用前景.槐糖脂是由球拟酵母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包括酸型和内酯型两...
孙晓霞张波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
南黄海网采浮游植物碳含量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2011—2012年4、6、8、10月和11月共5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以细胞体积转换碳含量为基础,分析了南黄海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碳含量及各类群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在空间分布上纬度差异较小,呈现由近岸到外海降低的特点;夏季海域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远远高于南黄海北部及中部区域。浮游植物总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4.62±11.79)×104μg C/m^3,最低值出现在秋季,在1000μg C/m^3以下。甲藻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例在夏季8月最低,为14.05%,在初春和秋末较高,约为48%;甲藻的比重在南部海域明显较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而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关系呈现不同的季节特点。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和角藻属(Ceratium)在各调查月份均为南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属。本文从浮游植物碳含量的角度为南黄海海域的生态状况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杨洋孙晓霞
关键词:南黄海碳含量
深海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CoML)中三种典型深海生态系统——海山生态系统、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和深渊生态系统的研究区域与内容、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旨在提供国际深海生态系统...
孙松孙晓霞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一种超声波去除海水中水母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生态灾害处理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去除海水中水母的装置。装置包括处理反应器、波纹板、超声振板和超声装置;处理反应器内插有至少一个附着有水螅体的波纹板和超声振板,超声振板通过导线与超声装置连接。本实...
孙松张文静孙晓霞
文献传递
几种保存方法对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体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选取5%的甲醛,–20℃冰冻和液氮为保存方法,以中国近海的2种优势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研究对象,以体长、体宽和面积为体型参数,研究了上述几种保存方法在2个月的时间内对浮游动物体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华哲水蚤,甲醛保存2个月后,体长下降为原始体长的99.4%,体宽和面积都增加为107%;冰冻和液氮保存2个月后,体长分别增加为原始体长的101%和106.8%,体宽下降为90%和81.6%,面积下降为92.2%和88.8%。对于强壮箭虫,在甲醛、冰冻和液氮3种保存条件下,保存2个月后体长有所下降,分别为原始体长的92.8%,50.7%和48.4%。体宽和面积有所增加,体宽分别变为原始体宽的139.9%,159.4%和263.8%,面积分别变为原始面积的119%,97.8%和107%。综合分析发现,胶质类浮游动物在冰冻和液氮保存条件下,身体变形严重,因此用ZooScan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相较而言,甲醛对胶质类浮游动物体型的影响较小;中华哲水蚤比强壮箭虫在各种保存条件下体型的变化要小;保存初期,浮游动物体型的变化幅度较大,后期趋于稳定;在3种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体长的变化最稳定,其次是面积。对浮游动物的体型进行研究时,推荐使用甲醛保存条件下的体长或面积。
冯秋园孙晓霞任琳琳
关键词:浮游动物
夏季黄东海中华哲水蚤种群分布、脂类含量和利用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度夏过程对黄东海中华哲水蚤其种群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11年08月黄东海现场调查航次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夏季种群的分布和脂类含量,探讨了中华哲水蚤度夏期间的能量利用策略。结果表明,夏季在黄海中部以及浙江近岸存在中华哲水蚤的密集分布区域。其中,黄海冷水团内的中华哲水蚤以C5期(平均为77.4%)个体为主,而冷水团周边及浙江近岸站位则主要由C5期(分别为32.3%和33.2%)和雌体(分别为41.3%和51.8%)组成。脂类含量结果显示,冷水团内的C5期中华哲水蚤的总脂含量最高(平均43.1μg/个),浙江近岸雌体的总脂含量(平均24.6μg/个)和黄海冷水团周边雌体的总脂含量(平均18.2μg/个)较低。在完全饥饿的假设下,冷水团内的C5期中华哲水蚤具有明显的代谢优势,其储存的脂类可以维持超过18天的代谢需求。而在浙江近岸以及冷水团周边,中华哲水蚤储存的脂类则只可维持3—6d的需求。由此推测,黄海冷水团内的C5期中华哲水蚤依靠储存的油脂和较低的摄食率度夏,而冷水团以外的种群则需要在适宜温度下积极摄食才能顺利度夏。
王延清李超伦刘梦坛孙晓霞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脂类度夏能量利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