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河南省6个筛查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河南省6个筛查点2015年初筛出的16899名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药物指导和健康宣教),并于2017年随访到11938名具有完整资料的研究对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干预前后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静坐率以及膳食摄入比例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BMI(26.1 vs 25.8 kg/m^(2))、空腹血糖(6.9 vs 6.3 mmol/L)、收缩压(150 vs 140 mmHg)、舒张压(88 vs 83 mmHg)、总甘油三酯(1.62 vs 1.57 mmol/L)、总胆固醇(4.69 vs 4.10 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3、2.63 vs 1.24、2.16 mmol/L)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率(14.28%vs 12.36%)、静坐率(68.65%vs 66.07%)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蔬菜摄入≥4次/周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36%上升到干预后的5.12%,谷类、新鲜水果、奶类、豆类以及畜肉摄入≥4次/周的比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高危类型中,Ⅱ型和Ⅲ型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以及体格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Ⅰ型高危人群。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格和生化指标有效,建议加强对戒烟限酒的控制,强化膳食干预中新鲜蔬菜水果、谷类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减少静坐行为。根据不同高危型人群,制定更加细化的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成年人体重自评准确情况,为制定健康体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调查18岁以上成人共计8515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自我评价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取个人身高、体重、腰围等信息,分析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结果河南省居民体重自评准确率为41.2%,标化率为46.3%。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偏低组、BMI正常组、BMI超重组、BMI肥胖组体重自评准确率分别为52.3%、71.6%、32.3%和8.2%,标化率分别为33.5%、71.4%、41.2%和13.5%。体重自评准确率存在男性低于女性,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中心性肥胖者低于非中心性肥胖者的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文化程度升高,总的体重自评准确率逐渐升高(χ趋势2=70.984,P<0.05);随着年龄增加、BMI增大,总的体重自评准确率逐渐降低(χ趋势2=75.408、1933.366,P均<0.05);未婚、已婚/同居、丧偶/离婚/分居者总的体重自评准确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4.576,P<0.05)。结论河南省成年人体重自评准确率不高,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地区、中心性肥胖、BMI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应加强体重与健康关系的知识教育,增加监测体重的环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