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莉莉
-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变化特征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利用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Aquarius卫星盐度产品结合Argo等实测盐度资料,探讨了孟加拉湾海表盐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Aquarius与Argo盐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总体较Argo盐度值低,偏差为-0.13,其中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负偏差值比南部海域更大,分别为-0.28和-0.10。Aquarius卫星与Argo浮标在表层盐度观测深度上的差别是造成此系统偏差的主因。Aquarius盐度资料清晰显示了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包括阿拉伯海高盐水的入侵引起湾南部海域盐度的变化以及湾北部淡水羽分布范围的季节性迁移等主要特征。此外,分析还揭示了2011(2012)年春季整个湾内出现异常高盐(低盐)现象。研究表明,2010(2011)年湾北部夏季降雨减少(增加)导致该海域海水盐度偏高(偏低),并通过表层环流向南输运引起次年春季湾内表层盐度出现异常高盐(低盐)现象,春季风应力旋度正(负)距平通过影响盐度垂直混合过程对同期表层盐度异常高盐(低盐)变化也有影响。
- 林新宇邱云杜岩周喜武宣莉莉许金电
- 关键词:孟加拉湾环流
- 孟加拉湾与赤道东印度洋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8
- 2015年
- 文章利用海洋再分析产品及卫星遥感资料等分析了赤道东印度洋与孟加拉湾经向盐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 估算了孟加拉湾湾口6°N 断面的年均淡水输运量.盐通量计算结果表明孟加拉湾与赤道东印度洋的盐交换过程主要由海流控制, 湾口东西两侧过程基本相反.西南季风期(东北季风期)西侧为向北(南)的盐通量, 东侧为向南(北)的盐通量.湾口经向淡水输运量的分析表明, 断面上层在4~10 月湾内向湾外输运淡水; 在11 月-次年3 月则相反.年均经向淡水输运量的分析表明, 在整个深度层次上由孟加拉湾向赤道东印度洋输运淡水, 断面年均淡水输运量为1.0×10^5m3·s^-1.
- 宣莉莉邱云许金电李自强
- 关键词:孟加拉湾水交换
- 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环流及其与孟加拉湾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研究
- 本论文首先分析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环流季节变化特征,从环流形态角度讨论孟加拉湾和外部大洋各季节水交换的可能路径;随后通过分析研究海域上层海洋温盐结构、阿拉伯海水和孟加拉湾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揭示两水团在研究海域的...
- 宣莉莉
- 关键词:上层环流水交换
- 文献传递
- 浙闽沿岸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生消过程被引量:15
- 2015年
- 本文利用2006年冬季浙闽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浙闽沿岸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2001年冬季、2002年春季和2002年秋季台湾海峡的CTD调查资料以及闽粤沿岸的三沙、北茭、平潭、崇武、南澳海洋站的盐度资料阐明浙闽沿岸水的生消过程。结果表明,浙闽沿岸水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其东边界大体与浙闽岸线平行。浙闽沿岸水的东边界与浙闽沿岸的平均距离约为55.8km,最大距离约为94.5km。浙闽沿岸水的影响深度从浙江的钱塘江口南岸往南逐渐加深,至福建的闽江口外海达到最大值(42.0m),然后逐渐变浅。9月,浙闽沿岸水开始产生并影响到三沙和北茭,但还没有到达平潭;10月,已经影响到崇武;11月至翌年2月最强盛,其南部可到达福建的东山岛至广东的南澳岛附近海域;3月至4月逐渐减弱;5月,北撤至平潭岛附近海域;6月,基本消失。
- 许金电黄奖邱云宣莉莉朱大勇
- 关键词:空间结构生消过程
- 基于Argo的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水团季节分布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研究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孟加拉湾水(BBW)及阿拉伯海水(ASW)的季节分布,利用2003-2012年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依据温盐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BBW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6-10月出现在苏门答腊岛外海及赤道海域,并持续至次年2月。ASW在5,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沿赤道向东延伸最远,可至90°E以东海域,在多数月份(6月至次年4月)还出现在湾内。分析表明,BBW有3个出湾通道:11月至次年3月,东印度沿岸流及东北季风漂流是BBW从湾内进入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的2个主要流路,6-10月,BBW通过湾口东侧的连续南向流输送至苏门答腊岛外海;ASW入侵湾内有2个路径:11月至次年4月,由赤道至湾口的连续北向流经湾口东侧进入湾内,6-9月ASW由西南季风漂流输运至湾内。
- 宣莉莉邱云许金电张晓爽邵彩霞
- 关键词: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 2006年夏季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利用2006年夏季广东、海南、广西近海的海洋水文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QuikSCAT风场资料分析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的空间结构特征,探讨风场、风应力旋度对上升流的影响以及上升流区水温、海流、海平面对上升流的响应。结果表明: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区并非相互独立,从10m层以下已经连成一片。琼东沿岸上升流主要由夏季西南季风驱动而产生,风应力旋度也有一定贡献。琼东沿岸上升流的强度比粤西强。琼东沿岸海域的上层海水(18m以浅)以离岸运动为主,中下层海水以向岸运动为主。上层的离岸流速大于中下层的向岸流速。琼东沿岸的上升流现象是间歇性的,与沿岸风速强弱有关。琼东沿岸海域海平面的升降与上升流的强弱有良好的关系,上升流的强弱滞后于海平面的升降约1~2d。
- 许金电蔡尚湛宣莉莉邱云朱大勇
- 关键词:上升流空间结构海流海平面
- 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夏季上升流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利用2001、2002、2006和2009年夏季6个航次的温盐深(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CTD)调查资料,揭示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空间结构和强度的年际差异;并利用卫星遥感风场资料、海床基的海流和底层水温资料、广东南澳海洋站表层水温资料探讨海面风场、热带气旋对上升流的影响,上升流强度的时空特征,上升流的短期变化、生消过程及上升流的水体来源。结果表明,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年际差异。上升流涌升至表层只出现在2009年7~8月航次。闽粤交界区沿岸海域,2006年7~8月航次,上升流范围较窄,且偏东北;2009年7~8月航次,范围较宽;2001年7~8月航次,范围偏西南。粤东沿岸海域,2006年7~8月航次上升流涌升高度较低,其他航次较高。研究海域2002年7~8月航次上升流强度较强,其他航次较弱。热带气旋使得上升流区海水垂向混合强烈,中下层冷水与表层暖水混合后迅速升温,上升流被破坏。粤东沿岸海域上升流强度强于闽南沿岸,出现时间也早于闽南沿岸。7月初至7月中旬,上升流开始形成,但不稳定;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上升流处于强盛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上升流减弱;9月上旬至9月中旬,上升流迅速消亡。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的水体来源于粤东沿岸外海深层冷水。
- 许金电蔡尚湛宣莉莉邱云周喜武朱大勇
- 关键词:上升流生消过程
-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利用近20 年的卫星遥感海面绝对动力高度(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 ADT)数据、表层流数据及Argos 表面漂流浮标数据等研究了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热带东印度洋表层环流的变化与季风演替基本同步, 赤道以北海域环流季节变化特征甚为显著.与此大尺度环流年循环同步, 孟加拉湾湾口环流也相应变化: 湾口东部在5~9 月为南向流, 一直延伸至苏门答腊岛外海, 其他月份, 从湾口东部至整个苏门答腊岛外海(4°S 以北)为北向流; 湾口西部经向流的变化大体与东部相反.Argos 漂流浮标轨迹进一步揭示了湾内外各季节水交换路径: 西南季风期, 源自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南部海域的漂流浮标主要通过西南季风漂流由湾口西侧进入湾内, 湾内的漂流浮标通过湾口东侧沿着苏门答腊岛进入赤道印度洋; 东北季风期, 漂流浮标进出湾口的途径大体与西南季风期相反.本研究还表明, 季风海流及赤道急流的纬向流速季节变化最大, 而经向流速的季节方差最大的则为东印度沿岸流及拉克沙群岛高压(拉克沙群岛低压).关键字: 热带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表层环流;
- 宣莉莉邱云许金电曾明章
- 关键词:孟加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