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太科
-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及处置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查明本次疫情来源,规范处置,为德宏州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规范开展病例搜索、防蚊灭蚊及处置,对媒介蚊种作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确定该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发病2例。经科学、规范、及时处置,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未出现死亡及二代病例。结论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提高医防人员预防诊治水平,落实以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
- 杨军荣刘爱聪岳太科吴波青
- 关键词: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调查
- 云南省德宏州2020—2021年新冠肺炎流行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分析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为下一步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系统下载2020—2021年云南省德宏州报告的新冠肺炎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新冠肺炎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20—2021年德宏州辖区医疗机构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包含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 348例,无死亡病例。其中确诊病例1 176例,占云南省64.72%,以境外输入为主,占75.00%;临床分型中轻型和普通型分别占51.11%和47.28%;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72例。累计报告聚集性/暴发疫情14起,由缅甸疫情输入导致本地感染暴发的疫情12起,占85.71%;省外输入2起,占14.29%。全年均有感染者,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以瑞丽市报告数最多,占93.99%;16~40岁感染者占79.90%,男女性别比为2.28∶1;境外输入感染者以户籍地为其他省籍人员最多,821例,占86.51%;本地感染者以德宏州籍人员最多,180例,占45.11%。截至2022年2月3日,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治愈时间中位数为21.04 d。结论 德宏州新冠病毒感染者中输入性感染者构成比较高,主要输入国是缅甸,瑞丽为主要输入地区。德宏州持续境外输入散发、本土多点散发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暴发的风险极高。
- 刘爱聪冯凯刘晓强岳太科
- 关键词:描述性分析
- 云南省德宏州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 <正>分析德宏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疫情发展趋势。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德宏州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09—2013年德宏州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013例,年均发病率为182.00/10万,死...
- 李昆宏刀保清张国右吴波青岳太科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 文献传递
- 2011—2017年德宏州甲乙类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德宏州2011—2017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明确当前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7年德宏州甲乙类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德宏州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2 21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5.13/10万,年均死亡率16.82/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位次发生了较大改变,淋病、梅毒、登革热进入前五位疾病,疟疾、痢疾、艾滋病逐渐退出前五位。结论德宏州应重点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登革热、肺结核等疾病的监测及防控力度,提高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率及自我保护意识。高度关注境外输入性及新发传染病,建立完善边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降低输入性传染病引起本地暴发流行的风险。
- 刘爱聪李恩柯吴波青岳太科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 梁河县一起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处置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对13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其暴露和暴露后的处置情况。结果本起疫情为一犬在同一天连伤13人,致11人不同程度咬伤。暴露后,除2人无皮肤破损未做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外,其余11人均到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共使用狂犬疫苗11人份、免疫球蛋白58支。13人无人发病。结论提高接种门诊医生对狂犬病的高度敏感性,及早发现疫情;暴露后及时、科学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 李本强刘爱聪岳太科吴波青
-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暴露后预防
- 德宏州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了解德宏州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传染病的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订行之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德宏州2001-2010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德宏州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3种51 1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9.36/10万。结论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疟疾为主的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以艾滋病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的防治,同时继续加大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是今后德宏州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 吴波青岳太科罗启松张保森李发佑李瑶刘爱聪
- 关键词:甲乙类传染病
- 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调查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查明学校内群体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方法采用国家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检测水样本的病原微生物,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就餐人群发生感染性腹泻67例,罹患率4.90%,非在校就餐学生未发生病例。采集学生食堂饮用水1份,检验结果菌落总数1665CFU/mL,总大肠菌群16MPN/100mL。结论学校临时使用污染水源引起在校就餐学生发生感染性腹泻。
- 吴波青岳太科刘爱聪李本强罗启松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水源污染
- 云南省德宏州34起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及防控对策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07—2017年云南省德宏州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德宏州各县市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州累计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起,中毒1201人,罹患率26.26%;死亡17人,病死率1.42%。报告事件数无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农村。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566人);有毒动植物及野生蕈中毒报告事件数最多(17起)是病死率最高(3.45%)的致病因素。家庭和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为12和11起。结论德宏州食物中毒近年来处于低发生水平,防控应以降低微生物性和野生蕈中毒为主,防控的重点是家庭和集体食堂,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农村居民采食野生蕈的鉴别能力,有效预防和降低死亡风险。
- 岳太科刘爱聪瞿生明李恩柯吴波青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
- 德宏州偏远山区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5
- 2018年
- 2017年6月26日,云南省德宏州某偏远山区小学出现多名流感样症状学生,该市卫生计生局迅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自6月15日—7月10日持续26 d,搜索到流感样病例176例,学生110例,罹患率为12.29%。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和流涕,病程3~5 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累计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8份,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5份,阳性率为83.33%。采取隔离治疗、晨检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综合病例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疫情暴发的原因是未及时发现、上报疫情并隔离传染源。
- 岳太科卢佳杰张国右线安相王莉吴波青李恩柯刘爱聪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 云南省德宏州某市疑似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某市1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确定事件波及的范围,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结合病例临床表现、就餐史等信息查找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物、病例和环境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病例160例,罹患率为26.02%(160/615),主要临床表现以为腹泻、白细胞升高、呕吐、恶心、腹痛为主。发病潜伏期最短2 h,最长28 h,平均(10.89±5.09)h,流行病学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进食青笋拌烧肉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95%CI:3.26~52.54)。16份样品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2份患者肛拭子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另一患者肛拭子检出潘氏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烧肉中检出潘氏变形杆菌,其余样品致病菌均未检出。【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判断本次事件为疑似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当地食品卫生的监管,明确医疗机构收治食源性疾病患者时的采样权责任,确保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黄甜刘爱聪吴波青刘鑫韩亚刘永华岳太科
- 关键词: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