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3篇中毒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乙类
  • 2篇疫情调查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输入性
  • 2篇染病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甲乙类

机构

  • 13篇德宏州疾病预...
  • 5篇云南省德宏州...
  • 2篇梁河县疾病预...
  • 2篇瑞丽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吴波青
  • 15篇岳太科
  • 14篇刘爱聪
  • 4篇罗启松
  • 3篇李昆宏
  • 2篇李本强
  • 2篇刀保清
  • 1篇李发佑
  • 1篇刘永华
  • 1篇李瑶
  • 1篇黄甜
  • 1篇张保森
  • 1篇杨艳梅
  • 1篇王建荣
  • 1篇刘定昌
  • 1篇杨波

传媒

  • 8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卫生软科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宏州15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745名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德宏州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哮喘、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24.9%、7.3%、0.6%、0.7%、0.4%、2.6%、0.3%。傣族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汉族和景颇族居民,而景颇族居民的COPD患病率高于其他两种民族(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哮喘、心肌梗死和COP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居民患哮喘和COPD的患病率降低(P<0.05)。居民吸烟率为37.4%,危险饮酒率为6.0%。每天人均食盐摄入量>6 g者占41.9%,每周摄入1次以上腌制食品者占61.2%。居民经常锻炼率为83.0%,不经常锻炼率为15.4%,从不锻炼率为1.6%。居民超重率为25.6%,肥胖率为10.1%,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0.1%。[结论]德宏州居民的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吴波青高右东杨汝成杨景晰蔺应坤苟长春程文茹
关键词:慢性病患病率
德宏州2013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德宏州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质量。方法对抽查的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结果检查全州医疗卫生机构32个,应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563例,实报告562例,报告率99.82%;迟报5例,及时报告率99.11%;漏报1例,漏报率0.18%。疫情资料完整率95.91%,报告卡一致率96.44%。结论德宏州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运转正常,管理质量良好,疫情漏报率较低,能真实反映传染病发病水平。
刘定昌岳太科罗启松刘爱聪吴波青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查明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及原因。方法根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结果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均未检出,17份样品中有8份样品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食品或容器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吴波青岳太科刘爱聪王建荣杨波罗启松
关键词: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
2013年德宏州15岁及以上傣族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抽取1 861名15岁及以上傣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傣族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40.57%,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72%、11.43%、23.86%、16.53%。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58,95%CI:1.29~1.93)、30~岁(OR=1.37,95%CI:1.07~1.76)、45~岁(OR=1.81,95%CI:1.35~2.43);60~岁(OR=1.63,95%CI:1.15~2.32)、超重(OR=1.54,95%CI:1.22~1.95)、中心性肥胖(OR=2.78,95%CI:2.21~3.51)、高血压(OR=1.58,95%CI:1.23~2.03)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013年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30岁以上、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是危险因素。
吴波青高右东杨汝成杨景晰程文茹杨艳梅
关键词:血脂异常患病率影响因素
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调查及分析
2010年
目的查明学校内群体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方法采用国家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检测水样本的病原微生物,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就餐人群发生感染性腹泻67例,罹患率4.90%,非在校就餐学生未发生病例。采集学生食堂饮用水1份,检验结果菌落总数1665CFU/mL,总大肠菌群16MPN/100mL。结论学校临时使用污染水源引起在校就餐学生发生感染性腹泻。
吴波青岳太科刘爱聪李本强罗启松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水源污染
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及处置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查明本次疫情来源,规范处置,为德宏州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规范开展病例搜索、防蚊灭蚊及处置,对媒介蚊种作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确定该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发病2例。经科学、规范、及时处置,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未出现死亡及二代病例。结论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提高医防人员预防诊治水平,落实以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
杨军荣刘爱聪岳太科吴波青
关键词: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调查
云南省德宏州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正>分析德宏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疫情发展趋势。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德宏州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09—2013年德宏州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013例,年均发病率为182.00/10万,死...
李昆宏刀保清张国右吴波青岳太科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文献传递
2011—2017年德宏州甲乙类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德宏州2011—2017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明确当前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7年德宏州甲乙类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德宏州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2 21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5.13/10万,年均死亡率16.82/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位次发生了较大改变,淋病、梅毒、登革热进入前五位疾病,疟疾、痢疾、艾滋病逐渐退出前五位。结论德宏州应重点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登革热、肺结核等疾病的监测及防控力度,提高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率及自我保护意识。高度关注境外输入性及新发传染病,建立完善边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降低输入性传染病引起本地暴发流行的风险。
刘爱聪李恩柯吴波青岳太科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梁河县一起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处置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对13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其暴露和暴露后的处置情况。结果本起疫情为一犬在同一天连伤13人,致11人不同程度咬伤。暴露后,除2人无皮肤破损未做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外,其余11人均到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共使用狂犬疫苗11人份、免疫球蛋白58支。13人无人发病。结论提高接种门诊医生对狂犬病的高度敏感性,及早发现疫情;暴露后及时、科学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李本强刘爱聪岳太科吴波青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暴露后预防
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和景颇族居民饮酒行为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15岁及以上傣族、景颇族居民饮酒行为,为当地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傣族及景颇族居民3 497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和是否饮酒、饮酒种类、饮酒量、饮酒频率等。应用SPSS 17.0进行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结果德宏州傣族居民饮酒率为42.24%,景颇族饮酒率为43.64%。傣族、景颇族居民男性饮酒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傣族居民的饮酒率下降,而景颇族居民的饮酒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不同性别间开始饮酒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景颇族男性开始饮酒年龄早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与景颇族居民的饮酒类型均以高度白酒饮用频率最高(傣族为37.72%,景颇族为37.35%)。傣族、景颇族的有害饮酒率分别为49.9%和57.1%;随着年龄的增加,傣族、景颇族的有害饮酒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频率为3~6、≥7次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宏州傣族、景颇族居民饮酒行为较普遍,酒精摄入量和有害饮酒所占比例较高,且出现低龄化趋势。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开展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减少由过量饮酒造成的相关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吴波青高右东杨汝成杨景晰蔺应坤苟长春程文茹
关键词:饮酒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