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炜
- 作品数:58 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含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二氯乙烷、硝酸盐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装置,所述装置是将顶部敞口的长方形箱式壳体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污染源段、污染物迁移转化段和污染物修复段;所述污染物修复段的样品空间层自左向右依次为填充电气石、黄...
- 崔海炜刘广联
- 文献传递
- 一种地下水半挥发性有机物富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半挥发性有机物富集装置,它包括一设有溢流口和排空口的筒体,筒体上端设有水样入口,水样入口端装配有过水器,筒体上均布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穿装一设有进水管的盘体,进水管穿经盘体与设于盘体下的密封环相通...
- 刘俊建刘景涛朱亮陈玺吕晓立崔海炜
- 文献传递
- 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被引量:11
- 2012年
- 实验模拟地下环境,以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粉煤灰和零价铁作为填充材料,设计了7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器(PRB)。分2个阶段对PRB技术治理污染地下水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验模拟研究,还研究了填充材料配比对PRB修复效率影响,分阶段调整复合填充材料配比,观察反应器产生的不同处理效果。考察了7种反应器内pH、EC和DO的变化情况及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机理;找出了反应器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实验结果显示,2个阶段反应器对COD去除率都较高,分别为82.36%~88.11%和89.45%~93.65%。
- 崔海炜孙继朝张英王金翠黄冠星刘景涛温吉利
- 关键词:可渗透反应墙垃圾渗滤液地下水原位处理
- 一种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实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实验方法,具体是先设置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再在所述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中装填入模拟典型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介质,最后在所述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地下水...
- 崔海炜钱永王春晓崔向向
- PRB技术在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天然沸石、陶粒、活性炭、炉渣、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5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器(PRB),分别为反应器A、B、C、D和E,对PRB技术治理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A~E对COD的去除率为82.36%~87.29%,NH4+的去除率较低,为12.91%~29.59%,说明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技术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 崔海炜孙继朝陈玺荆继红王金翠张英张媛静张玉玺黄冠星刘景涛向小平温吉利
- 关键词:PRB渗滤液零价铁原位处理
- 一种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法,具体是在地下水动态模拟实验平台的箱式壳体中安装配气管、曝气管、监测/加药孔管,再将各多孔配水板插入箱式壳体中,将箱式壳体分隔为若干样品空间,从确定的被研究流域地质剖面的包气...
- 崔海炜黄冠星温吉利靳胜海陈玺王金翠刘春燕
- 文献传递
- 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铍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中铍及铝、pH值等元素的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中铍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中铍的含量介于0~40.3μg·L-1之间,普遍...
- 张玉玺孙继朝王金翠荆继红黄冠星陈玺向小平刘景涛崔海炜
-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
- 文献传递
- UASB—两段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淀粉废水被引量:5
- 2008年
- 玉米淀粉生产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含量大,可生化性好。针对淀粉废水的特征,采用UASB—两段接触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表明,进水CODCr12000mg/L,BOD58000mg/L,SS3000mg/L时,该工艺处理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运行成本约为0.792元/m3。
- 崔海炜刘俊良张立勇杨红梅
- 关键词:玉米淀粉废水UASB
- 含1,2-二氯乙烷地下水的模拟修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1,2‑二氯乙烷地下水的模拟修复装置,所述装置是将顶部敞口的长方形箱式壳体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污染源段、污染物迁移转化段和污染物修复段;所述污染源段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段的样品空间层均为土壤样品填充层,所...
- 崔海炜王金翠吕晓立
- 文献传递
-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被引量:13
- 2010年
-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cm)中砷全量为19.8~27.4mg/kg,平均全量为23.7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cm)中砷全量为11.5。28.1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 黄冠星孙继朝荆继红张玉玺刘景涛王金翠向小平陈玺崔海炜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土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