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青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外科
  • 6篇动脉
  • 5篇动脉瘤
  • 4篇外科治疗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外科
  • 3篇血管外科手术
  • 3篇手术
  • 3篇外科手术
  • 2篇预后
  • 2篇诊治
  • 2篇髂动脉
  • 2篇股动
  • 2篇股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疾...
  • 1篇动脉瘤患者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性疾病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胡海地
  • 8篇常青
  • 8篇辛世杰
  • 7篇段志泉
  • 7篇刘翀
  • 6篇陈喆
  • 6篇张健
  • 4篇冯勇
  • 2篇任延英
  • 2篇蔡永昌
  • 1篇张晶虹
  • 1篇张浩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外科诊治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治要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6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肢体(上肢、下肢)、栓塞部位、缺血时间、缺血程度、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男210例,女136例,年龄13~98岁,平均年龄(63±14)岁。上肢动脉栓塞56例,下肢290例;心源性栓子301例,血管源性33例,原因不明1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h~7d,其中〉8h的302例,≤8h的44例;缺血分级Ⅰ级17例,ⅡA级69例,ⅡB级221例,Ⅲ级39例。Fogarty导管取栓280例,介入溶栓19例,保守治疗47例;成功保肢289例(83.53%),截肢44例(12.72%),围手术期死亡13例(3.76%)。随防5年,38例复发动脉栓塞,33例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脑梗死、肢体坏疽及心肌梗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缺血时间、缺血分级、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对预后均有显著影响(均P〈0.05),而年龄、性别、肢体、栓塞部位对预后均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急性动脉栓塞经积极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缺血时间、缺血分级、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有效抗凝等系统内科治疗对防止动脉栓塞复发非常重要。
胡海地常青陈喆刘翀任延英蔡永昌张健辛世杰
关键词:预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脾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总结16例脾动脉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2例,经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发现脾动脉瘤15例,另1例术中探查发现。手术治疗11例,其中脾动脉瘤破裂行急诊手术4例,择期性手术7例,手术包括脾动脉瘤及脾切除9例,同时切除胰尾3例,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1例,脾动脉瘤切除、近远端脾动脉结扎1例。另外行脾动脉瘤介入栓塞3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手术及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治疗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0.5~19.0年,平均8.4年。11例手术及介入治疗者中,2例分别手术后3,7年死于其他疾病,另9例情况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者已分别随访3,5年,脾动脉瘤无变化。结论脾动脉瘤女性多发;CT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等可明确诊断;早期切除动脉瘤或介入栓塞术是防止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的有效方法。
常青胡海地陈喆刘翀张浩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关键词:脾脏介入治疗
腘动脉瘤外科治疗25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胭动脉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25例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3~72岁,平均(56±16)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18例,外伤6例,胭动脉陷迫综合征1例。本组症状主要为胭窝部搏动性肿物、患肢疼痛、急慢性远端缺血、患肢肿胀等。结果25例患者中2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4例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行动脉瘤结扎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对端吻合术。23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45天发生吻合口血栓形成,导致远端缺血坏死行膝上截肢术。术后21例(84%)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5±0.5)年,1例双侧胭动脉瘤术后4年又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瘤,手术成功切除。另2例保守治疗。结论胭动脉瘤可发生破裂或肢体远端缺血,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并需加强术后随访。
胡海地刘翀常青任延英蔡永昌段志泉张健辛世杰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外科手术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合并疾病、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及治疗前缺血时间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88年7月至2008年1月约20年间62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采用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数据,以年龄、性别、心功能情况、栓塞部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缺血时间等为参数,分析这些因素与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5~86岁,平均63.5岁,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中37例接受了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25例接受非手术治疗而给予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其中55例(88.7%)的肢体缺血状态得到改善,截肢2例,死亡2例。累加Logit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治疗开始时间、心功能情况、手术取栓对决定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性别和栓塞部位对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手术的25例中,23例缺血状态得到改善。结论对于急性上肢动脉栓塞,8h以内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仍可能改善栓塞肢体的缺血状态。
陈喆胡海地常青刘翀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外科手术上肢预后
股动脉瘤诊断和外科治疗(附81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股动脉瘤(FA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200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1例FA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2例,女19例,年龄16~75岁,平均(57±13)岁。81例有82个FAA,其中76个股总动脉瘤、4个股浅动脉瘤和2个股深动脉瘤。病因:创伤47例(58.0%)、动脉粥样硬化28例(34.6%)、感染3例(3.7%)、大动脉炎1例(1.2%)、白塞病1例(1.2%)、原因不明1例(1.2%)。6例(7.4%)为多发性动脉瘤,5例(6.2%)为破裂性FAA。均行动脉瘤切除和下肢血运重建,术后早期3例发生急性下肢动脉闭塞,1例因肢体缺血、坏死截肢,2例取栓后血运恢复。术后6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16年(平均5年3个月)。术后1年,1例大动脉炎病人因吻合口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死亡;6例于术后5年以上死于心脏疾病、肿瘤等;2例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下肢慢性缺血症状。其余病人恢复良好,重建血管通畅,5年通畅率为85.9%。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动脉瘤切除及血运重建,FAA可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应长期随访,观察有否新生的动脉瘤。
胡海地冯勇常青刘翀陈喆段志泉辛世杰
关键词:动脉瘤股动脉
蚓激酶对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影响及其机制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蚓激酶对于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50只,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蚓激酶治疗组、非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从术后1d开始,于大腿肌肉分4点等量注射蚓激酶(5g/L,1.6ml/kg体重)每周3次,治疗2周;非治疗组在同样部位按1.6ml/kg体重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分别于术后3、7、14、21、28d采取缺血后肢及对侧的腓肠肌。测定各组肌肉组织含水量、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开放程度(用吸光度变化△s表示)的动态变化。结果缺血腓肠肌含水程度在1周内升高,随后下降,蚓激酶治疗组腓肠肌含水程度在造模术21、28d后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在术后第14、21天,蚓激酶治疗组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蚓激酶治疗组中作为MPTP开放程度指标的AS值在第14、21、28天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蚓激酶能维持大鼠缺血后肢腓肠肌的含水量,降低缺血腓肠肌内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抑制MPTP的开放,表明蚓激酶对大鼠后肢缺血有治疗作用。
冯勇刘翀胡海地陈喆常青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关键词:后肢缺血腓肠肌蚓激酶
髂股动脉区域非创伤性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髂股动脉区域非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1月61例髂股动脉区域非创伤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髂动脉瘤29例,股动脉瘤32例,共有髂股动脉区域动脉瘤76个,其中43个髂动脉瘤和33个股动脉瘤;17例(27.9%)为多发性动脉瘤,8例(13.1%)发生髂动脉瘤或股动脉瘤破裂,4例(6.6%)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本组中50例择期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移植;7例破裂性动脉瘤急诊行动脉瘤切除、血运重建术,另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髂动脉瘤行腔内修复和1例髂内动脉瘤行栓塞术;1例髂动脉瘤保守治疗。1例股动脉瘤术后因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缺血、坏死而截肢,其余未发生围手术期下肢及盆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随访期间7例死亡,存活患者移植血管通畅,无新生动脉瘤形成。结论髂股动脉区域的非创伤性动脉瘤重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注意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切除及血运重建可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应长期随访,观察有否新生动脉瘤。
张晶虹胡海地常青冯勇段志泉辛世杰
关键词:髂动脉股动脉动脉瘤非创伤性外科治疗
孤立性髂动脉瘤19例诊治经验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solitary iliac aneurysms,SIA)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月23年间19例SI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例,年龄39—77岁,平均(62±7)岁。19例患者中16例行择期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腔内修复术,1例破裂性SIA急诊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破裂性SIA未手术即死亡。结果19例患者共有30个SIA,其中25个(83.3%)位于髂总动脉,4个(13.3%)位于髂内动脉,1个(3.3%)髂外动脉瘤。11例(57.9%)患者具有多发性动脉瘤,其中9例(47.4%)为双侧髂动脉瘤,另2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动脉瘤。2例(10.5%)合并动脉闭塞性疾病。2例破裂SIA,1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开腹手术的17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盆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1例腔内修复术治疗后无内漏等并发症。术后移植血管通畅,无新发动脉瘤形成。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SIA非常重要,应通过CTA等方法明确诊断及有否合并多发性动脉瘤或动脉闭塞性疾病。SIA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应长期随访,注意有否吻合口动脉瘤或新生动脉瘤。
冯勇胡海地陈喆常青刘翀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关键词:髂动脉瘤血管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