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榕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芽孢
  • 3篇活性
  • 2篇性状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活性
  • 2篇内生细菌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2篇解淀粉芽孢杆...
  • 2篇活性研究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大豆
  • 2篇P-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地方高校
  • 1篇芽孢杆菌

机构

  • 14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张家榕
  • 7篇张宝俊
  • 4篇韩巨才
  • 4篇刘慧平
  • 4篇王建明
  • 2篇李志岗
  • 2篇马艳琴
  • 2篇李贵全
  • 1篇靳岷
  • 1篇雷万钧
  • 1篇王金胜
  • 1篇薛金爱
  • 1篇张晓宇
  • 1篇刘海涛
  • 1篇霍瑾

传媒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国外畜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轻工科技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种镰刀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镰刀菌等丝状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S、DS、高盐沉淀和SDS-CTAB 4种方法提取8个镰刀菌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质量测定及PCR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4种提取方法均可提取到基因组DNA,其抽提质量优劣依次为SDS、SDS-CTAB法、高盐沉淀法和CTAB法。其中采用SDS法可成功提取到所有供试菌株基因组DNA,而且DNA浓度和纯度均较高,RNA及其他杂质污染少。而高盐沉淀法和CTAB法提取到的基因组DNA不够完整或浓度较低。[结论]SDS法更适合于镰刀菌等丝状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张宝俊李志岗张家榕王建明
关键词:镰刀菌基因组DNA
镰刀菌rDNA ITS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研究目的】为了利用rDNA ITS区的遗传变异的特点,为镰刀菌种内及种间的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分子技术辅助手段,【方法】试验以PMD18-T为载体,对10个不同镰刀菌菌株的rDNA的ITS区及28S部分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用DNAMAN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分析了菌株间的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并建立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各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在92.2%-99.9%之间,反映了种间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与形态学上把它们鉴定为不同的种相吻合,而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分离的同一菌种的不同专化型,其同源性高达96.6%-100%,说明同一菌种的不同专化型,在rDNA基因序列上碱基差异甚微,同源性很高。【结论】利用ITS对镰刀菌进行种间的分类鉴定是稳定可行的,但对于种内及专化型的鉴定存在困难。
张宝俊张家榕李志岗王建明
关键词:镰刀菌RDNA同源性
大豆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具有代表性的10个品种,在水、旱(胁迫)条件下进行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抗旱性研究。对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对大豆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抗旱性及后期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农艺性状对大豆抗旱性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筛选大豆抗旱性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张家榕李贵全
关键词:大豆农艺性状抗旱性
胡萝卜黑腐病生防放线菌G-1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筛选出对胡萝卜黑腐病防治具有良好效果的放线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对峙培养法、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胡萝卜表层土中的放线菌分离、抑菌活性、盆栽防效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株放线菌中仅菌株G-1对胡萝卜黑腐交链孢(Alternaria radicin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其平板和发酵液抑菌率分别为77.2%、78.5%,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经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盆栽防效以稀释50~100倍效果较好,可保持70%以上防效。综上所述,菌株G-1在胡萝卜黑腐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张家榕高振峰李娜张晓宇
关键词:放线菌抑菌活性
芽孢杆菌LP-3抗菌物质的初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
2012年
内生芽孢杆菌LP-3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为分析其分泌的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分别采用5种有机溶剂对抑菌物质进行萃取,比较了抗菌粗提物与两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粗提物对9种植物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甲醇萃取物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可达68.4%,对病菌菌丝及孢子的EC50分别为1.18mg.L-1和3.61mg.L-1,介于腐霉利和异菌脲之间,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而且该物质抗菌谱广,对9种植物病原菌的EC50在1.18mg.L-1~67.93mg.L-1之间。
张宝俊张家榕韩巨才刘慧平
关键词:芽孢杆菌抗菌物质萃取抑菌活性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LP-5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特性被引量:45
2010年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P-5是一株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是抗菌蛋白。为明确该抗菌蛋白的理化性质,采用盐酸沉淀、DEAE-52层析和Sephadex G-100层析进行纯化,测定了所得抗菌蛋白对热、蛋白酶、紫外辐射及酸、碱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纯化的抗菌蛋白分子量为20.3kD,等电点为6.33。该蛋白对高温敏感,100℃处理30min,抑菌活性仅为对照的18.4%;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稳定,酶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为对照的92.5%和88.9%;对紫外辐射稳定,照射12h后抑菌活性仍达对照的92.5%;对酸稳定、对碱敏感,pH13处理后抑菌活性下降为原有活性的74.1%。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蛋白对梨黑斑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造成孢子萌发端泡囊化菌体破裂、原生质外渗。
张宝俊张家榕韩巨才刘慧平王建明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分离纯化理化性质
囊素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研究
2009年
囊素是存在于禽腔上囊中能诱导B细胞分化的活性肽类物质,其化学组成为三肽Lys-His-Gly-NH2。本试验探讨了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并研究了人工合成的囊素对体外培养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免疫刺激活性。采用猪PBMC体外增殖实验,3H-脱氧胸苷(3H-TdR)掺入法测定刺激指数(SI)。结果表明,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1.110g/cm3)在1500r/min、30min条件下细胞得率及细胞活力最高,分别为7.26×107、91.5%。体外培养的PBMC经不同浓度的囊素刺激24h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数目增多,在同一视野中细胞聚集成团的数目明显增多。4μg囊素/孔与8μg囊素/孔组每分钟脉冲数(cpm值)分别达821.60±6.90和916.70±9.25,刺激指数(SI值)分别达4.32±0.12、4.83±0.15,表明囊素对体外培养的猪PBMC具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囊素对猪PBMC的免疫刺激活性有剂量依赖关系。
马艳琴靳岷张家榕
关键词:囊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化学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2010年
化学生物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药理学是化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专业学科特点,通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期教学效果取得显著提高,从而适应化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马艳琴张家榕王金胜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改革
梨树内生细菌LP-5的鉴定及其促生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从梨树木质部分离到1株具有强烈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LP-5,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及特异基因片段扩增,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其20倍稀释发酵液处理黄瓜种子,可使其胚根长度增长36.32%。用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处理黄瓜幼苗,可使幼苗株高、茎粗、干重分别提高9.06%、14.67%和24.1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该菌株具有促生作用可能是因为产生植物激素IAA。
张宝俊张家榕韩巨才刘慧平王建明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促生作用IAA
杂草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策略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分析了杂草的特异性和基因组特点,列出杂草基因组学研究的候选模式杂草植物种。论述了分子作图、比较基因组学、RNAi、TILLING、T-DNA插入突变和基因芯片等技术在杂草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全面认识和解析控制杂草特异性状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理。重点阐述了杂草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加快杂草基因组学研究的技术策略,指出开展杂草基因组学的研究有利于建立科学控制杂草技术体系,改良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力。
张家榕张宝俊薛金爱
关键词:杂草基因组学分子作图RNA干涉突变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