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强

作品数:144 被引量:2,75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土壤
  • 34篇阔叶
  • 32篇亚热带
  • 30篇南亚热带
  • 21篇阔叶林
  • 21篇常绿
  • 21篇常绿阔叶
  • 21篇常绿阔叶林
  • 18篇混交
  • 18篇混交林
  • 17篇演替
  • 15篇凋落
  • 15篇凋落物
  • 15篇污染
  • 14篇针阔叶混交林
  • 14篇阔叶混交林
  • 12篇生态系统
  • 12篇酸雨
  • 12篇物量
  • 11篇有机碳

机构

  • 99篇中国科学院华...
  • 52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广东省粤北第...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肇庆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广东省环境保...
  • 2篇广东环境保护...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作者

  • 144篇张德强
  • 79篇周国逸
  • 47篇褚国伟
  • 44篇刘世忠
  • 41篇刘菊秀
  • 36篇张倩媚
  • 28篇孟泽
  • 27篇温达志
  • 27篇李跃林
  • 17篇闫俊华
  • 17篇孔国辉
  • 16篇唐旭利
  • 13篇丁明懋
  • 11篇余清发
  • 11篇熊鑫
  • 10篇周存宇
  • 9篇莫江明
  • 9篇吴建平
  • 7篇欧阳学军
  • 7篇王旭

传媒

  • 2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7篇生态学报
  • 1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0篇中国科学数据...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广西植物
  • 5篇生态科学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生态环境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计算机应用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群落稳定性与土壤固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
周国逸莫江明张德强刘菊秀鲁显楷张炜黄文娟刘蕾方华唐旭利张倩媚李跃林刘世忠褚国伟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构成了这个区域的基本景观,支撑着该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及该群落未来的演替方向是中国乃至全球普遍关心的重大生态学问题。项目组...
关键词: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固碳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8
2014年
区域水热格局变化和系统演替深刻影响森林内部小气候,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内部水热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评估。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EBF))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林内小气候林型间差异以及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探讨森林系统内部水热环境的改变机理。结果表明:演替驱动下,随着PF→MF→MEBF的正向发展,林内温度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逐渐降低,林内相对湿度、土壤层及凋落物含水量等水分状况逐步升高。不同林型在"雨热同期"的南亚热带地区其"降温效应"有差,演替初期的PF干、湿季"降温效应"分别为7.9%和3.6%,中期MF分别为11.6%和6.4%,顶级群落MEBF干、湿季"降温效应"可达15.7%和10.5%。总体上,随演替"降温增湿"效应越来越显著,且"降温"表现为干季更明显,而"增湿"表现为湿季明显。此外,演替驱动下后期森林对高温及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突出。时间序列上,区域降水趋于"极端化"的格局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固持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自1984年以来,3种林型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01),且湿季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高于干季,林型间在全年及湿季均为MF>MEBF>PF,干季为MEBF>MF>PF。虽然研究期间3种林型林内气温、土壤温度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但顶级群落MEBF林内相对湿度(P=0.021)、凋落物自然状态下含水量(P=0.003)在年际尺度上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与土壤含水量干、湿季下降速率的格局一致,二者也均为湿季大于干季。研究认为,成熟森林可能在当前南亚热带区域气候变化及水热格局改变背景影响下更为敏感和
刘效东周国逸陈修治张德强张倩媚
关键词:小气候森林演替气候变化
污染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生物监测的数学模式被引量:5
2003年
以常规标准取样法、静态挂片吸收取样法分别测定了深圳南山区范围内大气二氧化硫、硫酸盐化速率和氟化物的含量,并同步测定了植物叶片的污染物含量。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了3种测定结果的相互关系,并以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为基础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生物监测的数学模型,其中以叶片含硫量评价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模型为夏季y=0.781x-0.754,冬季y=1.88x-2.283;以叶片含氟量评价大气氟化物的模型为夏季y=0.363x-7.511,冬季y=0.175x-3.461,这些模型均有很高的可信度(p<0.001)。
张德强郁梦德林志红陈军卢云鹤葛宁春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硫酸盐化速率氟化物污染区域数学模式
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贮量分布被引量:58
2003年
在对 1 hm2永久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优势树种 C含量的实测值 ,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 C贮量及其空间和种群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 1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现存 C贮量为89.75 t·hm- 2 ,其中 ,干、枝、叶、根分别占总量的 5 3.0 9%、2 5 .36%、2 .64%和 1 8.31 % ;( 2 )数量上小径级个体占有绝对优势 ,1 hm2 样地内 DBH<2 0 cm的个体占总数的 95 % ,个体数量随径级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而 C贮量的径级分布则大致呈“M”形 ;( 3)根据树木高度分为 4个层次 ,即 层 ( h≥ 2 0 m) , 层 ( 1 0 荷木 Schima superba>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厚壳桂 Cryptocarya chinensis>肖蒲桃 Acmena acuminatissima>黄杞 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白颜树 Gironniera subaequalis>臀形果 Pygeum topengii>橄榄 Canarium album>窄叶半枫荷 Pterospermum
唐旭利周国逸温达志张德强闫俊华
关键词:径级分布
一种轴旋式水量自动连续测量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旋式水量自动连续测量器,包括进水装置、量筒以及计数器,进水装置和量筒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装置与量筒之间是否连通的进水活塞,量筒上设有用于排空量筒内部液体的排水活塞,量筒的顶部设置有透气通道,透气通道处...
孟泽褚国伟张德强
文献传递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力,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定量探讨亚热带自然林演替后期森林生态系统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或生产力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中国南亚热带长期永久性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以及地形和土壤养分数据,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结构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环境因子对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土壤含水量对生产力有显著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标与部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均有相关性,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更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结构多样性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单独效应的解释率最大,分别为35.39%和5.21%;其次是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效应,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解释率分别为13.66%和3.53%;地形和土壤因子的解释率较小。同时,结构方程结果也表明,结构多样性对生物量有较强的直接正影响;生物量对生产力有强烈的直接负影响,结构多样性通过增加生物量明显地减少了生产力;土壤和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物种和结构多样性间接影响生物量和生产力。综上,本研究认为在南亚热带森林演替顶极群落中,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对促进群落生产力和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
朱杰吴安驰邹顺熊鑫刘世忠褚国伟张倩媚刘菊秀唐旭利闫俊华张德强周国逸
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土壤养分物种多样性地形
起始时间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运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布置时间的凋落物在亚热带森林分解的初期过程,探讨了不同布置时间的凋落物经过相同时间分解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其分解速率特别是分解速率常数k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凋落物分解较快的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时间布置的凋落物经过12个月的分解,其残留率及k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布置时间的凋落物的分解率在前期(0–6个月)与其相应阶段的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后期的环境因子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布置时间的k值的变化范围为0.78–1.30,起始于雨季的k值较大,起始于旱季的较小(p<0.001),其大小与分解前期的环境因子相关性较高,与整个分解过程中的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低。因此,凋落物的凋落时间可能影响其分解速率;由于布置时间不同而导致k值估算的不准确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及其碳平衡的评估产生很大影响。
李荣华邓琦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环境因子凋落物分解亚热带森林
城市林业优良树种选育及其应用
陆耀东孔国辉张德强胡羡聪李小川陈宏通温达志彭长连吴泽鹏邝健智吴芝扬薛克娜罗昭润刘世忠褚国伟谭家得王志云李松锋张倩媚余清发温学刘楠
该课题从微观(细胞)、单叶到整株植物个体等水平探讨植物对复合污染物的生理生态响应,植物对污染元素积累净化作用、某些植物的抗火能力等方面进行多学科交叉和系统研究以及优良树种在城市林业中的推广应用研究,以气体交换测定为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树种选育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表明2002年8月-2003年7月,大气总降水量为1690mm,林内净降水量为1212.7mm,占总降水量的72%,其中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分别为1125.3和87.4mm,占总降水量的66.6%和5.2%。林冠截留量为477.3mm,截留率28.2%。地表径流量62.1mm,占总降水量的3.7%。在一定的降水量范围内,林冠对降水的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雨量级,林冠截留量变化的趋势曲线不同,且一次截留降水量饱和值约为25mm;穿透雨量、茎流量均随着林外大气降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日大气降水量在0-30mm时,地表径流量很小,且呈线性递增;当日大气降水量>30mm时,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增加以对数递增。与马尾松纯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相比,针阔叶混交林在减少地表径流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水文生态效应。
尹光彩周国逸刘景时张德强王旭
关键词:水文效应针阔叶混交林
降水变率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2006年12月—2008年6月,通过加倍降水、自然降水和去除降水3种处理的人工控制试验,研究了降水变率改变对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降水强度条件下,相同森林类型的同一层次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去除降水处理下土壤表层(0~10cm)颗粒有机碳(P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有明显的积累趋势,加倍降水和自然降水处理下增加了POC、LFOC向下层土壤(10~20cm、20~30cm、30~50cm)的运输;去除降水处理下,马尾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显著高于降水处理(P<0.05);演替早期森林土壤的POC、ROC、LF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大于演替后期土壤,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存埋.森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缓慢,而其活性有机碳组分(POC、LFOC、ROC)对降水变率改变的响应更敏感.
陈小梅刘菊秀邓琦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降水变率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