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桂芳

作品数:58 被引量:54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9篇地震
  • 29篇形变
  • 17篇INSAR
  • 9篇汶川地震
  • 8篇断层
  • 8篇同震形变
  • 7篇遥感
  • 6篇震源
  • 5篇地表破裂
  • 5篇地壳
  • 5篇地壳形变
  • 5篇形变场
  • 5篇裂带
  • 5篇反演
  • 4篇地表形变
  • 4篇图像
  • 4篇建筑
  • 4篇建筑物
  • 4篇M
  • 3篇地表破裂带

机构

  • 57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上海市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8篇张桂芳
  • 54篇单新建
  • 35篇屈春燕
  • 30篇宋小刚
  • 26篇张国宏
  • 22篇刘云华
  • 12篇郭利民
  • 10篇尹京苑
  • 4篇韩宇飞
  • 4篇马超
  • 4篇赵俊娟
  • 3篇温少妍
  • 3篇柳稼航
  • 3篇龚文瑜
  • 3篇汪驰升
  • 2篇宋晓宇
  • 2篇马瑾
  • 2篇王长林
  • 2篇李成范
  • 2篇孟秀军

传媒

  • 1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1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
  • 2篇灾害学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4遥感...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SInSAR技术的海原断裂带地壳形变初步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常规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受时间、空间失相干的严重制约和和大气延迟等相位误差的影响,难以实现对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场的有效探测.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的局限性,能够高精度监测微小地壳形变.本文首先介绍了PSInSAR技术的算法模型和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二维线性相位模型,对时序干涉图象上相干点目标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回归分析,逐次消除大气延迟、轨道残余和地形残余等相位误差,提取出准确可靠的形变相位,进而得到相干点目标上的累积形变量和形变速率.在此基础上,以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为实验研究区,利用2003~2009年的21景ENVISAT ASAR数据,采用上述相干点目标处理方法进行了海原断裂带地壳微小形变的探索性研究,得到海原断裂东段绝大多数高相干点的形变速率在6~7 mm/a,2003~2009年共6.3年累积位移平均值约为4.2 cm,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这一结果与GPS,库仑应力反演和地质学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PSInSAR技术在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探测震间微小形变,获取地震形变异常的有效途径之一.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郭利民
关键词:PSINSAR点目标地壳形变
汶川M_S 8.0地震前InSAR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D-InSAR技术,选用汶川地震前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汶川地震前4个条带的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茂县、北川县、平武和青川县.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形变场沿断层呈"凸"状对称形变分布特征,沿发震断层附近出现隆起形变,而远离发震断层两盘均出现下沉,且随着远离断层距离的增加,沉降幅度逐步增加.在断层两侧附近的平武、北川、安县、江油一带出现了大面积形变隆起,幅度为5~10 cm,且断层西侧抬升范围大于东侧.在映秀镇和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沿断层两侧呈现出小范围斑块状隆起,范围在10~15 cm.该隆起区域与汶川震中位置和破裂最强烈段落基本一致.在远离断层的两盘区域出现沉降,绵阳至成都一带沉降范围在0~-10 cm之间,松潘至文县一带沉降范围在-5~-10 cm之间.研究表明对于处于闭锁阶段的逆冲断层,震前的垂直变形可能是其主要变形特征.虽然获得的震前形变变化可能存在5 cm的DEM和对流层大气延迟造成的误差,但这种震前垂直形变场变化趋势仍然存在,可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单新建宋小刚韩宇飞屈春燕张桂芳张国宏
关键词:汶川地震
D-InSAR技术应用于汶川地震地表位移场的空间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利用7个条带共112景日本ALOS/PALSAR raw格式雷达数据,采用两通差分干涉处理模式,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周围约450km×500km区域的同震形变干涉纹图。通过对干涉纹图的定性分析,确定了非相干带的分布范围,据此对相位连续条带和相位不连续条带采用不同的相位解缠方案,实现了7个条带的成功解缠,获得了数值化的干涉形变场图像,并通过形变等值线和跨断层形变剖面线等方法对干涉形变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形变范围很大,但主要集中在发震断层南北两侧各约100km的近场区。其中断层附近由西向东宽约30~15km,长约250km的区域为非相干带,是本次地震中变形最强烈并伴有地表破裂发生的区域,其形变梯度已超出InSAR测度能力。在非相干带两侧宽度各约70km,具有清晰可辨连续完整并向发震断层收敛的包络状干涉条纹区域是次一级形变区,距离发震断层越近,形变梯度和幅度越大,其视线向位移为北盘沉降,南盘抬升。相对于数据条带南北边缘,北盘最大累积沉降量约-110^-120cm,出现于汶川和茂县东北,在理县南震中附近也有一大面积沉降区,沉降位移约为-55^-60cm。南盘最大累积抬升量约120~130cm,出现在映秀西侧震中区,都江堰北及北川附近。南北盘之间的相对最大形变量约240cm,出现在映秀西侧震中附近及都江堰北。在发震断层两侧距非相干带各约70km以外的远场区,干涉条纹稀少,形变量很小,仅在±10cm以下。跨断层形变剖面表明,断层附近及其上盘形变梯度差异大,变形非均匀性突出,而下盘形变过程相对平稳。这些形变差异反映了断层活动的非均匀性及逆断层变形的复杂性。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运动模式是上下盘相�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郭利民刘云华韩宇飞
关键词:D-INSAR汶川MS8.0地震地表形变
单幅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提取建筑物三维信息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要求日渐提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补充与更新已有数据成为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方法。文中论述了太阳空间位置、卫星空间位置与建筑物空间位置对平面影像上阴影形状的约束,探讨了垂直于建筑物主方向的阴影平均宽度的统计算法和提取建筑物边界的点生长算法,给出了计算建筑物高度的数学公式,并研究出1种基于单幅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的建筑物边界及高度快速自动生成技术。以上海市宝山区为试验区,得到了该区建筑物位置、面积和高度信息,经实地验证其试验结果可满足相应种类的灾情评估基础信息的要求。
张桂芳单新建尹京苑马照松赵俊娟
关键词:高分辨率影像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被引量:48
2017年
基于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升降轨Sentinel-1A/IW宽幅数据,获取了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并以升降轨InSAR观测结果为约束,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基于三种不同接收断层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场发生在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交汇的三角地带,升降轨干涉位移均显示本次地震的形变场影响范围约为50km×50km,形变场长轴方向为NW向,升降轨观测的形变量相反,反映断层运动性质以走滑运动为主,升降轨数据观测得到的最大LOS(Line of Sight,视线向)形变量分别为~22cm和~14cm.非对称形变场反映出断层两侧的运动差异.反演结果显示,最大滑动量约为1m,平均滑动角为-9°,矩震级为MW6.5,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地下1~15km深度范围内,但整体而言本次地震破裂较为充分,基本将该区域1973年及1976年4次>MW6.0地震的破裂空区完全破裂.考虑到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的运动性质,可初步判定发震断层为虎牙断裂北侧延伸分支.基于三种不同接收断层模型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反映出该区域以应力释放为主,进一步触发较大走滑型余震的可能性不大.
单新建屈春燕龚文瑜赵德政张迎峰张国宏宋小刚刘云华张桂芳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芦山M_s7.0级地震InSAR形变观测及震源参数反演被引量:21
2014年
2013年4月20四川省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南段,但地表未发现明显破裂.本研究利用InSAR技术与Radarsat-2雷达数据,获取了芦山地震同震的部分形变场,结果表明,近场区域的LOS位移发生视线向隆升,量值在7 cm左右.随后利用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反演了断层面参数,综合反演结果及震源机制解最终确定了发震断层的初始模型,以形变场观测数据为约束,基于梯度下降法反演获得了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_W6.45级,断层走向213°,倾角39°-43°,最大滑动位于地表以下约13 km深度位置,最大滑动量0.91 m,平均滑动角71°,整体上仍以逆冲滑动为主,兼具左旋走滑.推测在双石-大川断裂以东12 km处展布一条隐伏断裂,为本次的发震断裂.
刘云华汪驰升单新建张桂芳屈春燕
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的地震监测技术与应用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刘云华闫丽莉郭利民温少妍徐小波郭卫英闫相相
项目研究背景:中国具有地震多、震级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点。因此,地震灾害特别严重。加强地震监测预测,减轻地震灾害一直是防震减灾的首要任务和民众的迫切需求。但有限的地面台网观测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探索利用新的空间...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监测卫星遥感
D-InSAR技术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应用被引量:24
2010年
选取长白山天池火山区15景JERS-1 L波段SAR存档数据,利用二轨法进行SAR差分干涉处理.最终用4景JERS-1数据获取了覆盖相似时间段的3幅D-InSAR形变图,提取了研究区1994~1998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表明:远离天池火山的平坦区域形变微弱;从天池火山的山脚向上到2000~2200 m高程处,表现为逐渐增强的隆升形变,最高形变速率达到LOS(视线向)5 mm/a.尽管没有同期地面实测资料验证,但研究结论与2002~2005年的一等水准测量结果及地震活动性具有定性的一致性;与Kim的同期InSAR研究具有定量的可比性.在时间上向前延伸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形变监测时段,为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状态提供了更多的形变信息.
韩宇飞宋小刚单新建屈春燕汪驰升郭利民张桂芳刘云华
关键词:D-INSAR技术误差分析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
汶川M_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采用7条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整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500km×450km的地表连续同震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金川—石棉、黑水—乐山、松盘—彭山、南坪—简阳、康县—重庆所有区域,包括了理县、汶川、茂县、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域。结果显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发震断层附近的非相干区域显示此次地震地表主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可以追踪出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km。在发震断层西南段汶川至茂县一带,非相干条带的宽度明显大于其它段落,这与彭县-灌县断裂(前山断裂)的都江堰—安县段地表破裂段密切相关,地表破裂带长约70km。在远离发震断层的区域,西北盘总体表现为抬升,东南盘表现为沉降。但在发震断层附近,断层两侧均表现为局部抬升,且沿断层形变量分布很不均匀,表现出较强的分段性,显示出发震断层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的差异来看,也反映出汶川地震破裂过程是多点破裂过程。在汶川县映秀镇西侧震中区,最大相对形变量达260cm,如果全部换算成垂直形变,则两个区域的垂直相对形变达3.3m。在雅安、峨眉山一带约有35cm的沉降区,在重庆及其南侧区域约有25cm的小范围隆起。
屈春燕宋小刚张桂芳郭利民刘云华张国宏李卫东单新建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活动性
干涉雷达人工角反射器技术被引量:2
2011年
人工角反射器是众多雷达目标中的典型散射结构。本文介绍了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应用在雷达干涉测量(CD-InSAR)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其中常用的二面角、三角锥形三面角、正方体三面角和长方体锥形三面角等四种典型的人工角反射器特点和最大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机模拟,最后对人工角反射器制作和布设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赵俊娟李成范尹京苑张桂芳单新建
关键词:干涉雷达角反射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