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宏

作品数:87 被引量:44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0篇地震
  • 44篇形变
  • 32篇INSAR
  • 25篇同震形变
  • 17篇断层
  • 16篇汶川地震
  • 16篇反演
  • 13篇震源
  • 9篇D-INSA...
  • 9篇M
  • 7篇形变场
  • 6篇地壳
  • 6篇地壳形变
  • 6篇地震危险
  • 6篇地震危险性
  • 6篇断层滑动
  • 6篇震后
  • 6篇震前
  • 6篇震源参数
  • 6篇发震

机构

  • 87篇中国地震局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深圳大学
  • 4篇云南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作者

  • 87篇张国宏
  • 75篇单新建
  • 47篇屈春燕
  • 32篇宋小刚
  • 26篇张桂芳
  • 24篇刘云华
  • 18篇张迎峰
  • 10篇郭利民
  • 8篇温少妍
  • 6篇李卫东
  • 6篇龚文瑜
  • 6篇王家庆
  • 6篇汪驰升
  • 3篇韩宇飞
  • 3篇马照松
  • 2篇胡植庆
  • 2篇王振杰
  • 2篇解朝娣
  • 2篇白永良
  • 1篇马超

传媒

  • 19篇地震地质
  • 18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震
  • 3篇2014年中...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2006遥感...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5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6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SAR图象偏移量估计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近断层形变
<正>InSAR技术具有获取高精度连续形变场的优势。汶川地震后,我们利用InSAR技术获得了此次地震形变场的整体形态、主要形变范围及发震断层的位置等重要信息。但在汶川地震断层附近由于形变梯度过大而导致了严重的干涉相位失相...
屈春燕刘云华单新建张国宏宋小刚张桂芳郭利民徐小波
基于多视角与多波段InSAR数据间接解算改则地震三维同震形变
<正>InSAR技术(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作为形变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其自身存在的视线向(LOS,Line Of Sight)模糊度问题限制了表达真实地表形变...
王家庆张国宏单新建
文献传递
基于敏感性迭代拟合算法反演汶川MW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
基于单一断层模型,运用敏感性迭代拟合算法反演了汶川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获得了断层滑动分布及部分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倾角线性变换的单断层模型模拟的同震形变场与InSAR形变场吻合较好,且残差较小,平均残差为0.11 ...
张国宏汪驰升屈春燕单新建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动分布反演震源参数
文献传递
基于InSAR和远场地震波联合反演2008年M_W6.3大柴旦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InSAR同震形变升、降轨数据和远场地震波数据,基于均方根最小与标量地震矩最小双重约束下的模拟退火方法,联合反演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_W6.3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2008年大柴旦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整体表现为沿倾向方向从深部破裂起始点处向上往地表传播,且破裂未到达地表;在前7s内,滑动沿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传播,7s后主要沿东南方向传播,破裂过程时间持续约为11s,同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下10~20km范围内,最大滑动量达-0.71m;反演结果揭示本次地震为西南倾高角度兼具微量走滑分量的逆冲破裂事件,反演矩张量为3.96×1018 N·m,矩震级约M_W6.37.通过大柴旦地震发震断层和破裂机制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发震断层为西南倾向的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
温少妍单新建张国宏张迎峰屈春燕赵德政李彦川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联合反演
一种异频数据对象的时间嵌套缓存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种异频数据对象的时间嵌套缓存模型的构建方法,将检测台站产生不同频率的位移数据和加速度数据,按照数据时刻根据不同的数据频率,有序写入缓存空间的异频数据对象‑时间层次嵌套缓存模型中的第一层存储结构和第二层存储结构中,保证不...
单新建郭皓明张国宏魏闫艳刘云华高志钰
文献传递
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的汶川地震动力学二维自发破裂全周期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首先利用地震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探测结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形态及周边块体介质参数进行约束,建立了3个包含有不同主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二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对汶川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进行了全周期模拟,包括震间应力积累阶段、同震应力释放阶段及震后恢复调整阶段。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由于断层几何结构及断层面剪切应力与正应力的综合作用,使得最先达到断层破裂准则阈值的灌县-江油断层率先破裂,初始破裂在深度15~20km处,破裂进一步传导至映秀-北川断层;同时由于灌县-江油断层与映秀-北川断层的破裂导致系统内应力大幅度降低,使得灌县-江油断层不具备产生同震破裂的应力条件。然而,尽管汶川-茂汶断层上的应力水平与汶川地震前相比有所减弱,但仍积累了较高的震间应力,可能预示其在汶川地震后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铲型逆冲断层系统的深部断层破裂能够推动浅部高倾角区域发生被动破裂,因而其发震断层的倾角上限很可能比传统认识的大。
赵由佳张国宏张迎峰单新建屈春燕
关键词:汶川地震
The 3-D surface deformation,coseismic fault slip and after-slip of the 2010 Mw6.9 Yushu,Tibet,China earthquake
<正>Using SAR interferometry on C band Envisat descending track and L band ALOS ascending track SAR images,resp...
张国宏单新建冯光财
文献传递
2008年西藏改则地震多视角InSAR成果的三维形变解算及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2008年西藏改则M_W6.4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之间的张性活动构造带上,是一次典型的正断层破裂事件。基于InSAR对SN向形变的极度不敏感性,文中利用结合先验条件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法解算了改则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主震断层两盘的垂直运动差异明显,上盘存在明显的沉降"双心"特征,量值分别为-41.4 cm、-48.9cm,而下盘的最大隆升量仅5cm;除余震断层附近存在小量级(<5cm)的N向形变外,SN向形变总体趋势向S;三维形变场的整体以垂直形变为主,并集中于上盘,而水平形变具有明显的EW向分离和E向旋转特征;所得到的各形变分量与模拟值的残差标准差不超过6cm,说明此方法能够用于获取精度较高的三维同震形变场。整体上,三维形变场的分解结果与改则地震的张性破裂特征及其所处的EW向拉伸、SN向压缩构造应力背景呈现一致性特征。
王家庆张国宏单新建张迎峰
关键词:INSAR
基于PSInSAR技术的海原断裂带地壳形变初步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常规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受时间、空间失相干的严重制约和和大气延迟等相位误差的影响,难以实现对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场的有效探测.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的局限性,能够高精度监测微小地壳形变.本文首先介绍了PSInSAR技术的算法模型和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二维线性相位模型,对时序干涉图象上相干点目标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回归分析,逐次消除大气延迟、轨道残余和地形残余等相位误差,提取出准确可靠的形变相位,进而得到相干点目标上的累积形变量和形变速率.在此基础上,以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为实验研究区,利用2003~2009年的21景ENVISAT ASAR数据,采用上述相干点目标处理方法进行了海原断裂带地壳微小形变的探索性研究,得到海原断裂东段绝大多数高相干点的形变速率在6~7 mm/a,2003~2009年共6.3年累积位移平均值约为4.2 cm,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这一结果与GPS,库仑应力反演和地质学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PSInSAR技术在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探测震间微小形变,获取地震形变异常的有效途径之一.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郭利民
关键词:PSINSAR点目标地壳形变
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同震形变特征及周边强震危险性被引量:2
2023年
2022年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于鲜水河断裂磨西段,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特征,收集了震中200 km范围内的连续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测站和震中50 km范围内的强震动数据,进行了高精度处理以提取测站的同震水平位移.此外,还收集了覆盖震中区域的Sentinel和ALOS-2降轨数据,通过干涉差分技术处理并获得了卫星视线向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水平同震形变呈四象限分布,表明泸定地震的震源机制为左旋走滑;距震中16 km的强震动台站记录到了明显的位移波形,其峰值位移达14 cm、永久变形约为12 cm;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显示断层近场30 km×30 km区域具有明显的同震变形,断层西侧卫星视线向最大位移达15 cm,挖角乡附近的局部形变超过15 cm;野外调查推测在“二台子-爱国村”间的断层段发育地表破裂,但从InSAR形变场上难以判定,同震是否破裂到地表仍需详细的野外考察予以确定.反演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主干断裂在泸定地震前的闭锁分布,并定量计算了断层的地震矩亏损,结果表明,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充分释放了磨西段自1786年磨西M73/4地震以来积累的地震矩.据此研判近期在原震区发生更大震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和龙门山南段等断裂已累积的地震矩等效于MW7.0~7.7地震;鉴于泸定地震对上述断裂段均造成了库仑应力加载作用(>0.01 MPa),且在安宁河断裂北段的库仑应力加载超过了0.1 MPa的经验触发阈值,川滇块体北东边界尤其是安宁河断裂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需密切关注.
单新建李彦川高志钰华俊黄星龚文瑜屈春燕赵德政陈俊先黄传超张迎峰张国宏
关键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地震危险性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