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7篇生殖
  • 7篇生殖细胞
  • 6篇干细胞
  • 5篇小鼠
  • 3篇原始生殖细胞
  • 3篇视黄酸
  • 3篇胚胎
  • 3篇胚胎干细胞
  • 3篇癌细胞
  • 3篇膀胱
  • 3篇膀胱癌
  • 3篇膀胱癌细胞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诱导性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全反式
  • 2篇全反式视黄酸
  • 2篇肿瘤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深圳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艳敏
  • 12篇漆正宇
  • 12篇秦洁
  • 12篇郭新
  • 10篇崔光辉
  • 9篇桂耀庭
  • 6篇蔡志明
  • 1篇李贤新
  • 1篇杨尚琪
  • 1篇周亮
  • 1篇孙亮
  • 1篇龙霞
  • 1篇唐爱发
  • 1篇董争明
  • 1篇陈静
  • 1篇王勇
  • 1篇李文杰
  • 1篇来永庆
  • 1篇潘鹏

传媒

  • 4篇临床泌尿外科...
  • 4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G蛋白EZH2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小鼠iPS细胞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小鼠iPS细胞系IP14D-1向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iPS细胞系IP14D-1通过悬浮培养分化形成拟胚体(iEBs)作为向生殖细胞分化的启动步骤,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持续诱导iEBs 2、4和7 d,采用实时RT-PCR、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检测atRA处理前后EZH2和生殖细胞分化标志性基因Stra8在iEBs中的表达。结果在atRA诱导IP14D-1来源的iEBs中,EZH2表达在诱导后2 d达到高峰,伴随atRA诱导,EZH2表达减弱;而生殖细胞分化标志性基因Stra8其变化特点与EZH2相反,无atRA诱导时EBs表达Stra8较弱,伴随atRA诱导,Stra8表达增强。EZH2和Stra8阳性信号分别定位于胞膜和胞质,其变化特点与PT-PCP结果相一致。结论 atRA诱导使EZH2低水平表达时期提前出现,伴随Stra8增强表达,启动了小鼠iPS细胞向生殖细胞的分化进程。
张艳敏漆正宇郭新崔光辉秦洁
关键词:EZH2全反式视黄酸
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iPS细胞获得原始生殖细胞的初步研究
2013年
目的 探讨经MACS系统体外分选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IP14D-1得到纯度较高诱导性原始生殖细胞(inducedprimordialgermcells,iPGCs)的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形态进行鉴定。方法未分化IP14D-1细胞培养扩增,分化形成iEBs(inducedembryoidbodies,iEBs),以4、7、9d的iEB为研究对象,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用特异性表面抗原Ssea-1(specialstageembryonicantigenI)单抗标记,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得到Ssea-1阳性细胞,即为假定iPGCs。采用免疫荧光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假定iPGCs,流式细胞术鉴定MACS分选得到的目的细胞群纯度。结果分选得到的Ssea-1阳性细胞表达PGC特异性表面标志Blimpl和组织非特异碱性磷酸酶(TNAP);7d的iEB分选获得细胞经扩增后iPGC量较多(83.5%)。结论MACS分选方法可作为获得较纯化的iPGC体外分选体系。
张艳敏秦洁漆正宇崔光辉郭新
关键词:免疫磁珠分选多能干细胞生殖细胞
Lin28调节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分化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向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cells,PGCs)分化过程中特异基因表达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mESCs分化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不同浓度atRA(1uM,2uM,5uM)持续诱导EBS16h、2d和5d,RT—PCR、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Lin28和Blimpl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tRA诱导16h的EBs其Lin28mRNA表达量较高,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Blimpl则无明显变化。WB结果显示EBs的Lin28蛋白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减弱,而Blimpl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免疫荧光显示Lin28和Blimpl阳性信号均定位于细胞胞浆,其变化特点与WB结果相一致。结论EBs经atRA诱导后可影响Lin28的表达,Lin28和Blimpl的变化并不协调,其蛋白表达随着诱导会随之发生变化。atRA诱导可能使PGCs分化的Lin28低水平表达时期提前出现。
郭新张艳敏漆正宇秦洁崔光辉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
5-Aza-dC在mES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中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向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cells,EG)分化过程中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及生殖细胞特征基因Mvh表达变化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方法:将mES细胞分化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作为向生殖细胞分化的启动步骤,采用不同浓度(0.05μmol/L,0.1μmol/L,0.5μmol/L,1μmol/L,3μmol/L)处理EBs,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检测在5-Aza-dC处理前后Dnmt1和Dnmt3a在ES细胞和EBs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原始生殖细胞分化特征基因Mvh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5-Aza-dC的浓度在0.05μmol/L~1μmol/L之间时,EBs保持较高的存活率而EBs的形态明显发生了变化;5-Aza-dC处理后,Dnmt1和Dnmt3a在EBs中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其变化特点与WB结果相一致。MSP和测序结果显示,Mvh启动子区表现为部分甲基化,5-Aza-dC处理后的4d EBs中Mvh CpG岛有4个CG位点发生突变,而mES细胞中未见突变。结论:EBs经5-Aza-dC处理后,Dnmt1和Dnmt3a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时,Mvh启动子发生部分甲基化,有可能启动了向生殖细胞的分化进程。
秦洁漆正宇张艳敏郭新崔光辉桂耀庭
关键词:DNA甲基化拟胚体
葡萄籽提取物对前列腺癌LNCaP与PC-3细胞VEGF和三种性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三种性激素睾酮(T)、孕酮(P)、雌二醇(E_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A_1组:LNPCa细胞应用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A_2组:LNCaP细胞应用含30μg/ml GSE的培养液培养;B_1组:PC-3细胞应用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B_2组:PC-3细胞应用含300μg/ml GSE的培养液培养。常规培养48 h后收集四组细胞的上清液,用定量酶联检测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法检测VEGF和三种性激素T、P、E_2的浓度变化。结果:与A_1组相比,A_2组VEGF含量降低(P<0.05),T含量升高(P<0.05),E_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P未检测到;与B_1组相比,B_2组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E_2含量升高(P<0.05),T和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SE在体外能降低前列腺癌LNCaP与PC—3细胞VEGF的含量,提示其可能具有抑制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董争明来永庆张艳敏李文杰桂耀庭杨尚琪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葡萄籽提取物性激素
LIN28在膀胱癌和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LIN28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情况,以及与microRNA初级Let-7g(pri-Let-7g)之间关系,推测其可能临床意义及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RT-PCR、miRNA转录、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N28 mRNA和pri-Let-7g表达,以及LIN28蛋白表达定位。结果:2例膀胱癌细胞系均表达LIN28 mRNA,T24表达较强,免疫荧光显示这两个细胞系均表达LIN28蛋白,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胞质,T24荧光强度强于5637。所选10例膀胱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均表达LIN28 mRNA,二者并无明显不同,与临床分级也无明确关系。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LIN28表达阳性并定位于胞质,而癌旁正常组织LIN28表达为阴性。此外,两个细胞系pri-Let-7g表达较强,而癌和癌旁组织的pri-Let-7g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需进一步检测其成熟Let-7g在这些组织中是否存在不同,以明确这些miRNA是否发生生物合成的转录后阻断。结论:明确T24和5637两个膀胱癌细胞系均可作为研究LIN28、Let-7与其相应靶基因关系的体外实验模型。尽管并不确定膀胱癌和癌旁组织LIN28、Let-7g表达强度与临床分级是否相关,但至少明确LIN28/LIN28在膀胱癌中表达,为探讨LIN28和Let-7在泌尿系统来源的其他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提供借鉴和实验依据。
郭新张艳敏孙亮周亮王勇漆正宇秦洁李贤新陈静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膀胱癌LET-7
LIN28A和LAMP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LIN28A和LAMP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推测其可能临床意义及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系LIN28A、LIN28B和LAMP1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IN28A和LAMP1二者蛋白表达定位;LIN28A敲减后通过qRT-PCR检测LAMP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5个癌细胞系T24、UM-UC3、J82、5637和SW780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系SV-HUC-1均表达LIN28A,其中J82也表达LIN28B;5个癌细胞系均表达LAMP1,SV-HUC-1不表达LAMP1;LIN28A和LAMP1蛋白均定位在胞浆;LIN28A敲减后对LAMP1的mRNA表达变化无明显影响,相应蛋白变化需要进一步验证。结论:4个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UM-UC3和SW780可以用于LIN28A与肿瘤相关的机制研究,而J82可用于LIN28B的机制研究。LIN28A对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的调控方面可能具有相似性,敲减后对其靶点mRNA表达量无明显影响,LAMP1蛋白可能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张艳敏秦洁漆正宇龙霞崔光辉郭新
关键词:膀胱癌
小鼠iPS细胞具备诱导性原始生殖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14D-1是否具备诱导性原始生殖细胞(induced primordial germcells,iPGCs)分化潜能,以及特异基因表达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未分化IP14D-1培养扩增,分化形成诱导性拟胚体(induced embryoid bodies,iEBs)。RT-PCR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4、7、9 d的iEBs中Lin28、Blimp1、Stra8和Mvh的表达变化和蛋白定位情况。结果:未分化IP14D-1同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相同,Lin28表达较弱,Blimp1表达相对较强,Mvh和Stra8也在这两种细胞及其相应iEBs和EBs中表达,但均无明显差别。IP14D-1分化形成的iEBs从4 d生长到7 d时,Lin28表达逐渐增强,到9 d时表现为下降,Blimp1表达则随着iEB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建立了IP14D-1和相应拟胚体(iEBs)的完善、稳定的培养及分化体系;未分化IP14D-1与mESCs在Lin28、Blimp1、Mvh和Stra8表达方面无明显差别;iEB和EBs的Mvh和Stra8表达也无明显差别。IP14D-1及iEBs具有iPGCs分化潜能,且可能是7 d的iEBs内iPGCs分化数量较多,之后进入iPGCs分化的Lin28低表达时期。
郭新张艳敏漆正宇秦洁崔光辉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小鼠
LAMP1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溶酶体膜相关蛋白LAMP1(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1,CD107a)在膀胱癌细胞系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中表达情况,检测其与膀胱癌细胞迁移关系,推测其对膀胱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和膀胱癌细胞系LAMP1表达;免疫荧光明确其蛋白表达定位;采用RNAi方法对LAMP1敲减,然后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迁移影响。结果:膀胱癌细胞系5637和UMUC3均表达LAMP1,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系SV-HUC-1不表达;LAMP1蛋白定位在肿瘤细胞胞浆中;LAMP1敲减后膀胱癌细胞迁移减慢。结论:LAMP1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促进癌细胞迁移。
潘鹏郭新张艳敏漆正宇秦洁崔光辉
关键词:膀胱癌细胞
Stra8基因启动子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的建立
2011年
目的建立小鼠Stra8基因启动子控制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Pstra8-EGFP)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以方便地将Pstra8-EGFP转导到目的细胞,为生殖细胞鉴定分选提供基础。方法PCR扩增小鼠基因组DNA中的Stra8基因启动子片段,构建Stra8基因启动子控制表达的EGFP报告基因逆转录病毒质粒。将质粒脂质体法转染PT67病毒包装细胞,G418抗性筛选后,梯度稀释法将包装细胞单克隆化并扩增成多个细胞株。以包装细胞培养上清液感染NIH3T3细胞的所形成的G418抗性阳性细胞数定义病毒滴度,确定高滴度病毒包装细胞株。通过染毒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验证该细胞株的Pstras8-EGFP转导效果。结果所建立的病毒包装细胞株培养上清液滴度达到1.3×10^6 cfu/ml。MSC经包装细胞培养上清液感染后,在(retinoicacid,RA)诱导下能表达EGFP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将Pstras.EGFP转导到目的细胞的PT67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
漆正宇崔光辉郭新秦洁张艳敏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视黄酸间充质干细胞生殖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