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霁月

作品数:28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艺术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电影
  • 7篇文化
  • 5篇电视
  • 4篇叙事
  • 3篇政治
  • 3篇中国电影
  • 3篇节目
  • 3篇改编
  • 2篇电视节目
  • 2篇电视剧
  • 2篇电视台
  • 2篇电影改编
  • 2篇电影史
  • 2篇电影研究
  • 2篇中国电影史
  • 2篇少林
  • 2篇题材
  • 2篇女性
  • 2篇媒介
  • 2篇男权

机构

  • 20篇河南大学
  • 8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8篇张霁月
  • 1篇曲春景

传媒

  • 4篇青年记者
  • 3篇电影文学
  • 3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当代电视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新闻界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中华文化与传...
  • 1篇“新媒介与当...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豫光”初现:早期河南电影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1909-1949年是中国电影的早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河南电影受地缘状况影响,以"席棚影院"为荜路蓝缕的开端。随后在教育界的主导和引领下,开始了最早的电影拍摄,并逐渐形成以"流动放映"为主的放映格局,影院建设也迈进了专业化发展阶段。同时在电影商业化潮流的带动下,早期河南电影呈现出多元灵活的经营理念,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产业发展图景。电影的出现,丰富了近代河南的社会文化生活,推动了河南的现代化进程;从大众文化角度反映出20世纪上半叶河南社会历史的变迁,也丰富了早期中国电影史的多元景观构建。
张霁月
华语少林电影的跨文化研究
2017年
少林电影作为中国武侠片的重要亚类型,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合拍为主的跨文化创作、类型融合的跨文化叙事等跨文化景观。基于文化间性理论观照少林电影的跨文化景观,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在叙事、美学、类型等方面的特征。面对全球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潮流,以成熟和自信的电影语言创作出更多的跨文化文本,不仅是少林电影的发展肯綮,也是中国电影的发展秘钥。
张霁月
关键词:跨文化合拍片文化间性
史类课程教学新视野:兼顾时代与文化——以中国电影史教学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电影史是电影学科高等教育开设最早的课程。目前我国电影专业理论部分"四大四小"的课程体系中,"中国电影史"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在具体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但尚存在角度单一、视野狭窄等问题。基于此,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进行适应时代与文化的教学观念改革,另一方面要在微观层面进行以历史观照当下的教学内容改革。以中国电影史为代表的史类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领悟历史发展伟力的同时,通过对现实着力的思考,构建大学阶段应具有的史学视野与人文思维。
张霁月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
从传统文化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气场”
2014年
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华莱士曾说到,某些主持人一出场,"就在控制着观众的注意力"。1综观当下活跃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的诸多节目主持人,也有一些貌不惊人却具有强大的"气场"的主持人,能紧紧抓住观众。相比之下,一些节目主持人对自身价值的失落感到焦虑和茫然。这种现象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是主持人的"气场","气场"又是如何形成的。何谓主持人的"气场"所谓主持人"气场",其实是一个内涵丰富却没有明确能指的概念。有称其为"气质"、"魅力"、"气势"、"明星效应"等,不一而足;还有另类解读与阐释,亦有新意。
张霁月
关键词:气场电视节目主持人电视主持人另类解读语言功力明星效应
“太极电影”的文化熵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太极"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华语电影发展史中一直有与之相关的"太极电影"创作。其电影经历了一个文化"熵变"的过程:从早期对中国武侠片经典叙事模式的沿袭,到后来"硬桥硬马"的太极功夫展示和充满"草根"旨趣的诙谐幽默,再到近年来几部太极电影中叙事与文化的中西杂糅,其呈现由展示国族文化景观到追求视觉冲击的影像奇观。以"熵变定律"为逻辑线索分析太极电影的发展,能够较为客观、清晰地厘出这一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类型的创作过程及文本经验。尤其是太极电影纠结、漂移在中西文化之间的真实境遇,无疑体现了当前华语电影国际化进程的集体症候。
张霁月
关键词:影像奇观文化景观
从电视节目到“大电影”:“高概念”在中国的影视实践
2015年
电视节目改编拍摄电影在当下国内影视圈屡见不鲜。2009年,湖南卫视将制造了社会文化焦点的王牌选秀节目《快乐男声》改编拍摄成影片《乐火男孩》。虽然声称是"国内首次运用3D立体技术拍摄的立体故事片",但由于叙事失败无情遭遇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滑铁卢";2011年"情人节",湖南卫视将一度大热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改编的同名电影推上大银幕,尽管票房远不及后来的《爸爸去哪儿》,然而在当时"限娱令"背景下,此举让其它频道的电视相亲节目看到了一条“突围之路”。
张霁月
关键词:电视节目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建国大业国产电视剧
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新视野:兼顾时代与文化
电影史是电影学科高等教育开设最早的课程.目前中国电影专业理论部分"四大四小"的课程体系中,"中国电影史"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在具体教学中地位重要但存在角度单一、视野狭窄等问题.基于此,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进行适应时代与文化的...
张霁月
关键词:电影专业教学改革
'十七年'小说向新媒介转换的叙事模式研究--以《新儿女英雄传》的电影改编为例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新媒介的电影是对大众进行革命启蒙最便捷、有效的形式。小说《新儿女英雄传》是延安文艺的代表作,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从文字向影像转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qu...
张霁月
关键词:小说电影改编新媒介叙事模式
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题材电影根据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配合当时的主流政治,用革命话语对传统寡母叙事进行全面的借用与改造,以建构革命语境中的寡母寓言,实现和完成对大众的革命化教育与改造。在1949-1978年的中国电影中,借助...
张霁月
关键词:革命语境男权文化女性解放
文献传递
经典“红色电影”再创作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革命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在近年国产电影纷繁多样的创作图景中,其中一些由小说改编的经典“红色电影”被再次改编搬上大银幕。这些对经典“红色电影”进行再创作的影片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影类型片观念自觉而呈现出类型融合的特征,另一方面在“新电影”观念影响下对革命叙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构。虽然这些经典“红色电影”再创作的具体文本表达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但却反映出中国电影在全球化时代重述革命历史故事的努力。
张霁月
关键词:再创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