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春景

作品数:36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电影
  • 8篇叙事
  • 8篇影视
  • 5篇艺术
  • 5篇伦理
  • 5篇故事
  • 4篇导演
  • 3篇电视
  • 3篇叙事伦理
  • 3篇影视艺术
  • 3篇人文
  • 3篇文学
  • 2篇电视剧
  • 2篇电影导演
  • 2篇心理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影视剧
  • 2篇中国电影
  • 2篇人文价值
  • 2篇收视

机构

  • 33篇上海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6篇曲春景
  • 3篇张卫军
  • 1篇薛峰
  • 1篇张霁月
  • 1篇黄望莉
  • 1篇张倩怡
  • 1篇石川
  • 1篇马军英
  • 1篇徐彦捷
  • 1篇金丹元
  • 1篇陈犀禾
  • 1篇张田
  • 1篇刘瑞晶
  • 1篇童云霞

传媒

  • 7篇上海大学学报...
  • 4篇电影新作
  • 4篇社会科学
  • 2篇文艺争鸣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电视
  • 1篇当代电影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电影理论研究...
  • 1篇上海市社会科...
  • 1篇“2002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的启蒙与“现代性”被引量:1
1998年
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立场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危机?有学者提出应坚持“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立场,并批评中国的启蒙者只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而回避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作者认为:无论是随今天的市场社会而来的现代危机问题,还是早期中国革命的思想实践,均裹挟着大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容。中国早期的启蒙者不但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反而被革命内部的封建势力所淹没,八十年代新启蒙也仅是文化层面上的批评。因此,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显得尤其复杂,在选择价值立场的时候,就不能像西方“后现代”那样,仅有反资本主义现代性这一相对单纯的维度。
曲春景
关键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主义反现代性思维方式思想资源
全文增补中
“影视艺术概论”的教材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的五位教授四位副教授参与了对影视艺术概论教材的撰写工作,对教材做了较为系统的设计和调整。从学生创作实践的具体要求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训练学生对影像内部生成机制的把握。注重“影视艺术概论”课程自身的...
曲春景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材改革创新性人才
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主的上海早期电影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上海早期电影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话题,而其中以美国学者为主的“感官文化”研究,则是一股正在兴起的对中国电影史研究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思潮或流派。这一学派以探讨上海早期电影与现代性的关系、及其与好莱坞的关系为主题,并注重女影星对都市文化的影响;其研究方法超越了解读式电影研究而涉及到电影与物质表象、与身体等感官文化领域,还涉及到电影与广告牌、杂志封面等其它视觉模式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一学派主要学者观点的分析,梳理出他们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特点,但同时指出用感官文化研究的方法进入对早期上海电影的研究,电影文本则可能沦为一种文化素材或社会档案。
曲春景
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
<正>一、伦理诉求:故事之于人心的主要价值从交往的经验层面上讲,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交往困境,几乎每个人的心底都曾有过类似的追问,“怎么办?怎样做才对?怎么做才能既得到认可又能把伤害或过失减到最小?”。人们希望对自己行为的...
曲春景
文献传递
文学研究的现代性转向被引量:1
2003年
当下,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存在价值已经受到质疑,这是一次与全球化同步的现代性危机,为挽救这种危机,有学者提出大文学观,主张把文化文本纳入到文学研究的范围之中。文章认为,这是一次由于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文学生产方式及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不是文学的内在危机。同样属于虚构类叙事作品的影视艺术日益取代小说的位置而成为当今人们精神和情感活动的主要支撑。克服文学危机、恢复文学研究对周围世界的解释能力、恢复它与当代思想的对话能力,应该把影视艺术作为媒体时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实现从读者到观众、从文字到图像的现代性转换。
曲春景
关键词:文学研究影视艺术文学艺术现代媒体
电影的文献价值与艺术品位——谈新生代电影的成败被引量:11
2003年
电影魅力在于物像的仿真性与叙事的虚构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场。新生代影片在“物像”和“叙事”上均遵循逼近“真实”的原则,影片执着于对“个体意识”的真实表达,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放逐了电影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功能,与观众的观影心理形成内在矛盾,影片及其文化意义在客观上成为一种无法与观众交流的独白。
曲春景
关键词:文化意义观影心理
从颠覆到重建——《西游降魔篇》对《大话西游》的反转见证对核心价值的诉求被引量:19
2013年
《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可以分别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心理的镜像。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大话西游》引发了一场从语言表达方式到价值取向上的话语革命。它的影响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心灵结构、生活态度。而20年后出现的《西游降魔篇》,则是一场在《大话西游》解构后的废墟上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理想、信念、信仰的努力,原先在《大话西游》中被拆解的价值,在此片中又被重新确认其意义。从《西游降魔篇》到《大话西游》在价值取向上的这种反转,极富象征性地体现出近20年来中国社会心态由解构到建构,由颠覆到重建,由价值虚无到价值期待的变化。
曲春景张卫军
关键词:《大话西游》价值颠覆社会心理
“奇观电影的叙事问题”笔谈 主持人语被引量:3
2007年
在如今这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奇观电影成为时代的宠儿,与此相应,学术界也出现一种观点,认为电影的奇观性必将取代叙事性。那么,电影的奇观性和叙事性是对立的还是一致的?影像奇观与叙事话语能否共融并存呢?来自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的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审视了奇观电影的叙事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他们独特的看法。
曲春景
关键词:奇观叙事
《南京!南京!》创作与接受的距离被引量:2
2009年
电影《南京!南京!》上映后票房成绩斐然,而引起的争议也颇多。日前,上海大学影视与文学创作批评中心邀请了几位学者以及《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石川石川陈犀禾曲春景金丹元黄望莉
关键词:文学创作民族主义影视
对法西斯的反省是对战争的真正反省
2009年
《南京!南京!》影片创作与接受之间出现错位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二战片一下子从以前的“抗战”直接跨越到《南京!南京!》的“反战”,中间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即对法西斯的揭露批判和认识。但其根源不在陆川,中国抗战片自始至终没有建构起“反法西斯”的维度,而这一维度恰恰是“反战”的前提。从民族文化心理和观影心理上讲,只有对法西斯的揭露批判和认识,才能真正构成对这场战争的反思。
曲春景
关键词:反法西斯战争反省民族文化心理影片创作观影心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