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5篇封堵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缺损
  • 4篇主动脉
  • 4篇间隔缺损
  • 4篇梗死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房间隔
  • 4篇房间隔缺损
  • 4篇封堵器
  • 3篇血栓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夹层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多孔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徐争鸣
  • 8篇李田昌
  • 5篇陈宇
  • 4篇曹毅
  • 4篇杨延坤
  • 4篇李贤峰
  • 4篇郑宏
  • 3篇吴文辉
  • 3篇裘毅刚
  • 3篇张戈军
  • 3篇蒋世良
  • 3篇赵世华
  • 3篇金敬琳
  • 3篇吕滨
  • 3篇张博阳
  • 3篇徐仲英
  • 3篇郑宏
  • 2篇何疆春
  • 2篇兰天
  • 2篇凌坚

传媒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被引量:25
2014年
3D (3-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设计、汽车制造、文物保护等领域。医学上则多见于人工肝、人工耳及人工骨骼等方面,而该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上的应用,国外虽有不少研究,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报告如下。
杨延坤郑宏徐争鸣孙鑫杨新令兰天吕滨杨帆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
股动脉穿刺缝合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缝合技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按照建立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暴露股动脉组及穿刺股动脉联合缝合组。分析2组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共32例患者入选,其中股动脉切开组20例,穿刺缝合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在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切开暴露股动脉组相比,穿刺股动脉联合缝合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入路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股动脉穿刺缝合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徐争鸣南佩云王志超李田昌陈宇曹毅李贤峰裘毅刚何疆春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估.方法 17例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龄36.8±14.6(15~63)岁,体重57.35±7.55(47~75) kg,术中均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
孙鑫杨延坤郑宏徐争鸣徐仲英蒋世良赵世华张戈军吴文辉吕滨兰天凌坚金敬琳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58例急诊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合并大量血栓(血栓负荷分级≥3级),均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情况、PCI中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转归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8例(65.5%),右冠状动脉18例(31.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例(3.4%)。PCI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0级53例(91.4%),1级4例(6.9%),2级1例(1.7%)。PCI后TIMI血流分级1级1例(1.7%),2级2例(3.5%),3级55例(94.8%);1例(1.7%)出现无复流,2例(3.5%)出现慢血流;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16.4±10.4);抽吸后血栓负荷分级0-2级。PCI中均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肝素钠。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再次入院,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PCI后无复流发生率、血栓负荷分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MACE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刘如晨徐争鸣陈宇李贤峰曹毅裘毅刚黄毅雄阮焕钧张博阳李田昌
关键词:心肌梗死抽吸无复流现象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是指具有相似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不完全相同的一组心血管危重急症。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本综合症相对少见,但该类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需要临床医生快速的采取救治措施。现就本组疾病病理生理变化、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选择策略、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AS的认识,以便能够快速的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迅速确诊,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
徐争鸣李田昌郑宏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评估急诊直接PC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4例,其中≥75岁组90例,<75岁组274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75岁组手术成功率94.4%,术后TIMI 3级血流达标率87.8%,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10.0%)。≥75岁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75岁组(12.2%vs 2.9%,P=0.001;16.7%vs 5.1%,P=0.000)。结论对于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急诊直接PCI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徐争鸣李田昌陈宇李贤峰曹毅裘毅刚张博阳王志超陈星宇
关键词:心肌梗死手术中并发症桡动脉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脱落及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导致封堵器脱落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中10例封堵器脱落的病例资料。结果 10例封堵器脱落患者有3例经换用更大型号封堵器后获得成功,其余7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缺损修补。结论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及术中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缺损边缘的情况则是封堵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徐争鸣郑宏蒋世良胡海波赵世华徐仲英吕滨张戈军凌坚吴文辉张岩兰天金敬琳李世国徐丽丽孙鑫吕秀章梁玉王志民王浩孟宪强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导管插入术手术后并发症
右心辅助装置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心脏辅助装置临床应用快速发展,在心脏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心脏辅助装置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右心辅助装置在复杂性先心病术后应用的可能性及必要性,预测其应用前景。
徐争鸣郑宏朱晓东
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心脏辅助装置术后应用先心病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最终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APE或AAD的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院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D-二聚体水平在诊断AMI和APE/AAD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51例患者,其中AMI组103例,APE组23例,AAD组25例,AMI组D-二聚体水平[291.3(190.3,392.4)μg·L-1]明显低于APE组[4103.2(2533.5,5672.8)μg·L-1,Z=-7.134,P<0.001]、AAD组[4885.3(608.7,9161.9)μg·L-1,Z=-6.813,P<0.001]、APE/AAD组[4510.53(2240.2,6780.9)μg·L-1,Z=-9.043,P<0.001]。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A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0.015),最佳截断值为428μg·L-1;当D-二聚体<428μg·L-1时,敏感度87.4%,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78.0%,阳性似然比7.60,阴性预测值97.8%,阴性似然比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区分AMI和APE/AAD的指标,避免将APE/AAD误诊为AMI,为AMI的急诊PCI治疗提供一道安全保障。
王志超王楠楠张博阳刘鹏飞赵力徐争鸣陈宇李田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D-二聚体
85岁以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安全性及死亡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年龄≥85岁PCI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死亡风险。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5月在海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且年龄≥85岁的冠心病患者90例,记录手术入路,术前与术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出血事件,冠心病危险评分体系美国国家心血管注册研究(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e Registry,NCDR)风险评分评估30d及随访期死亡风险,平均随访(693±510)d。结果 90例患者中,以桡动脉入路成功行PCI术84例(93.3%),造影剂用量(128.3±55.8)ml。术前与术后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3±19.58)ml/(min·1.73m^2)vs(55.40±18.84)ml/(min·1.73m^2),t=0.095,P=0.925]。4例(4.4%)患者发生出血事件,无累及生命的大出血。NCDR风险评分>45分患者PCI 30d死亡风险增加(P=0.013)。结论年龄≥85岁患者进行PCI安全可行,NCDR风险评分能够预测患者30d死亡风险。
王志超徐争鸣姚晶陈宇裘毅钢曹毅李田昌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冠心病桡动脉造影剂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