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菊阳

作品数:52 被引量:52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基因
  • 21篇突变
  • 21篇耳聋
  • 17篇线粒体
  • 15篇综合征
  • 13篇线粒体DNA
  • 12篇突变分析
  • 10篇遗传性
  • 10篇家系
  • 8篇抗生素
  • 8篇类抗生素
  • 8篇基因突变
  • 8篇氨基糖
  • 7篇致聋
  • 7篇氨基糖甙
  • 7篇氨基糖甙类
  • 7篇氨基糖甙类抗...
  • 6篇抗生素致聋
  • 5篇神经性
  • 5篇线粒体基因

机构

  • 5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哈佛大学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阳市第六人...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52篇曹菊阳
  • 37篇杨伟炎
  • 35篇袁慧军
  • 32篇韩东一
  • 25篇戴朴
  • 15篇姜泗长
  • 12篇刘新
  • 10篇顾瑞
  • 10篇康东洋
  • 9篇于黎明
  • 9篇翟所强
  • 9篇张昕
  • 8篇郭维维
  • 8篇郭维
  • 7篇李为民
  • 7篇于飞
  • 6篇王秋菊
  • 6篇杨淑芝
  • 5篇冀飞
  • 5篇申卫东

传媒

  • 13篇中华耳科学杂...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5篇中国听力语言...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遗传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DNA A1555G和G7444A双重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通过对一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线粒体DNA12SrRNA及COI/tRNASer(UCN)基因突变分析,研究线粒体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母系遗传耳聋家系12人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纯音听力测试明确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此家系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中存在着A1555G突变,COI/tRNASer(UCN)基因中存在着G7444A突变。结论在该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中,线粒体DNAA1555G和G7444A突变可能共同参与了听力损害的过程。
徐延军曹菊阳白琳娜张昕申卫东冀飞翟所强袁慧军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基因突变
巴龙霉素对携带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的细胞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用细胞学方法,分析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中C1494T突变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携有线粒体DNAC1494T突变的母系遗传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性耳聋的中国大家系选择部分成员,另外从遗传背景相同的正常中国人群选择对照个体,分别建立淋巴细胞系;并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分别融合到缺乏线粒体DNA的!0206细胞中,建立相应的转线粒体细胞系;家系成员与对照个体的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分别在不含/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巴龙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以倍增时间(doublingtime,DT)作为细胞生长特性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在正常和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培养液中倍增时间的比值,比较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携有线粒体DNAC1494T突变家系成员较对照个体的淋巴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比值平均增加了24%,但不同家系成员的细胞倍增时间比值的增加程度不同,自10%至50%不等;而当细胞核遗传背景相同后,家系成员较对照个体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比值增长30%,并且来自不同表型的家系成员的细胞倍增时间比值基本相同。结论线粒体DNAC1494T突变可以造成细胞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超敏性,但其效应要受到核基因的调控。
赵辉严庆丰曹菊阳王秋菊杨伟炎管敏鑫
关键词:巴龙霉素
中国人群迟发性耳聋家系及散发病例凝血因子C同源物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群体凝血因子 C 同源物(COCH)基因突变发生率及突变谱。方法在我国汉族人群中收集26个 DFNA 家系、19个遗传方式不明的迟发性耳聋小家系、22例迟发性耳聋散发病例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并提取 DNA,采取 PCR 扩增后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 COCH 全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在1个巨大DFNA 家系中发现 COCH 1625G>A 杂合突变,使原来542位的半胱氨酸突变成酪氨酸(C542Y);在1个遗传方式不明的迟发性耳聋小家系中发现 COCH 1535 T>C 杂合突变,使512位蛋氨酸突变为苏氨酸(M512T)。进化保守性分析提示 C542、M512在小鼠、牛、鸡和斑马鱼中高度保守。2个家系成员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共分离。100例正常对照未见 COCH 突变。结论 COCH M512T 和 C542Y 突变是这2个迟发性耳聋家系患者致聋的分子病因。
孙勍杨淑芝康东洋张昕曹菊阳刘新戴朴袁慧军韩东一
关键词:突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肉注射防治爆震性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为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爆震性耳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豚鼠35只,分为4组:bFCF肌注治疗组(10只),震后即刻给予bFGF肌注(50IU/100g)连用4周,生理盐水肌注治疗组(10只),疗程同前;bFGF肌注预防组(10只),生理盐水肌注预防组(5只),剂量同治疗组连用2周。动物爆震100发,每秒1发,脉宽0.5ms,压力峰值172.0dBSPL,爆震前后测定ABR阈值。最后处死动物做耳蜗SDH染色铺片,观察耳蜗损伤情况。结果震前肌注bFGF预防组动物阈移比生理盐水组要轻,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耳蜗病损区域集中于一回上至二回下,细胞界线不清,SDH染色变浅。震后bFGF肌注治疗组动物震后阈移恢复较其它组快,铺片见耳蜗病变为外毛细胞节段性缺失,散在性内毛细胞缺失,病变范围从基底膜钩端至第三回下半。结论震前肌注bFGF对预防耳蜗病变从形态学上观察有一定作用;动物震后即刻bFGF肌注治疗对阈移恢复有明显作用。
翟所强王沛英郭维维曹菊阳顾瑞杨伟炎姜泗长
关键词:爆震伤耳蜗耳聋BFGF
听觉器官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饲养不同年龄组的大鼠,测试ABR阈值,PCR检测其耳蜗、蜗核、大脑、颞肌和外周血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老年组大鼠的ABR平均阈值为92.22±10.60dBSPL(n=20),中年组为42.75±5.73dBSPL(n=24),青年组为30.50±1.54dBSPL(n:24),老年组大鼠的ABR阈值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方差分析,P<0.01);(2)所有老年大鼠的听觉器官和颞肌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其缺失发生率高于中年组,青年组mtDNA^(4834)缺失发生率最低;(3)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大鼠听觉器官中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不同,老年组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大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其包括耳蜗、蜗核在内的多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mtDNA^(4834)缺失,提示mtDNA缺失在老化和老年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韩维举韩东一杨伟炎姜泗长郭维维曹菊阳
关键词: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老年聋
大鼠耳蜗α_(1D)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组织特异性异构体的剪切方式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α1D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基因在大鼠耳蜗的剪切 (splicing )方式及其意义。 方法 以显微解剖取材的大鼠耳蜗基底膜为起始材料 ,利用外显子特异性 (exon specific)引物的RT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确定耳蜗表达的α1D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剪切方式。结果 耳蜗表达的α1D钙通道cDNA剪切部位发生在功能域Ⅰ、Ⅱ之间的细胞内连接区和羧基末端。结论 大鼠耳蜗存在α1D钙通道组织特异性的剪切异构体 。
申卫东曹菊阳胡吟燕杨伟炎韩东一
关键词:选择性剪切
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MITF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3100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遗传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是所有的患者均满足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的诊断标准,眼睛色素分布异常(蓝虹膜)和正常的内眦间距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表型特征。MITF基因第1、7号外显子在两个家系中分别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缺失突变,50例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本文对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家系做出分子水平的基因诊断,其详细的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更好地了解MIT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杨淑芝曹菊阳张锐宁刘新刘丽贤张欣康东洋戴朴袁慧军
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
颞骨火棉胶切片原位杂交技术及线粒体基因缺失定位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发展基于颞骨火棉胶切片的突变基因定位方法。方法 选取5例PCR证实具有线粒体DNA(mtDNA)4977缺失的老年性聋颞骨切片,5例对照颞骨切片无mtDNA4977缺失。应用作者首先发展的颞骨火棉胶切片原位杂交技术进行mtDNA4977缺失的定位研究。结果 5例PCR证实具有mtDNA4977缺失的老年性聋颞骨切片中,3例经原位杂交获得代表mtDNA4977缺失的阳性信号,分布于耳蜗、内听道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中。5例对照颞骨中未见阳性杂交信号。结论 耳蜗是由多种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组成,火棉胶切片的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定位特殊基因或基因变化于耳蜗内特定的细胞群,为在分子细胞水平研究聋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戴朴姜泗长顾瑞杨伟炎袁慧军郭维曹菊阳方耀云韩东一
12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mtDNA12SrRNA,tRNA^(Leu(UUR)),tRNA^(Ser(UCN))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 mt 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 ,以及突变家系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Am An)耳毒敏感性差异的原因。方法 调查了 1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 ;抽取外周血 ,提取 DNA;PCR扩增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目的片段 ,分别以 Alw2 6 、Apa 及 Xba 限制性内切酶检测 15 5 5 G、32 43G及 744 5 G 点突变 ;行 mt DNA 12 S r RNA、t RNALeu(UUR) 、t RNASer(UCN)及 16 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 12个家系具有 mt DNA突变 ,形式为 :15 5 5 G突变家系 10个 ,744 5 G突变家系 2个 ,未发现 32 43G 突变家系。基因测序显示 mt DNA 16 S r RNA基因序列变化形式为 :2 2 30 G点突变、2 2 30 AG插入、2 2 43AG插入及 2 2 30 AA插入突变 ,它们在家族性 Am An耳毒敏感性家系中被发现 ,且呈母系遗传 ;在 Am An不敏感家系中未被发现。结论 单纯 15 5 5 G或 744 5 G突变家系表现为无诱因的渐进性遗传性耳聋或先天性聋 ;15 5 5 G或 744 5 G突变合并 16 S r RNA基因突变者对Am An高度敏感 ,表现为家族性敏感致聋。
李为民韩东一袁慧军王幼勤曹菊阳杨伟炎姜泗长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母系遗传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两家系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病机理及 744 5 G点突变在这类家系及散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中的发生率 ,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两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和 14个感音神经性耳聋散发病例 ;抽外周血标本 ,从白细胞中提取 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目的片段 ,分别以 Alw2 6 、Apa 及 Xba 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 5 5 G、32 43G及 744 5 G点突变 ;行 mt DNA 12 S r RNA、t RNAL eu(UUR) 、t RNASer(UCN) 基因测序。结果 经酶切检测 ,两家系中 12例为 744 5 G点突变阳性 ,其余 6例及 14例散发病例均为阴性 ,所有病例 15 5 5 G、32 43G点突变均阴性 ;744 5 G点突变呈母系遗传。mt DNA测序显示 ,所有病例 15 5 5 G、32 43G点突变均阴性 ;酶切显示为 744 5 G突变阳性病例经基因测序均发现有 (nt) 744 5 A→ G替换。结论  744 5 G点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而在散发病例中发生率很低 ;744 5 G 结合 15 5 5 G点突变筛查对这类耳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李为民韩东一袁慧军王幼勤曹菊阳杨伟炎姜泗长
关键词: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母系遗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