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肿瘤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2篇术前
  • 2篇门脉
  • 2篇门脉高压
  • 2篇骨折
  • 1篇带宽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切除术后
  • 1篇胆囊切除术后...
  • 1篇胆囊术
  • 1篇胆囊术后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曾凡勇
  • 8篇金彪
  • 6篇张海兵
  • 6篇李君
  • 3篇吴斌
  • 2篇王永杰
  • 2篇李晓燕
  • 2篇周柱玉
  • 2篇卞柳利
  • 2篇刘长林
  • 2篇曾旭
  • 1篇王岩
  • 1篇蔡建荣
  • 1篇邹明
  • 1篇黄汉琴
  • 1篇李飞飞
  • 1篇龚汀
  • 1篇李玉华
  • 1篇刘昌海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收治的经活检病理及手术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开展CT诊断,实验组实施增强CT治疗,比对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不良反应、微小种植灶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比对无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种植灶深度、种植灶宽度、种植灶面积及诊断正确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增强CT诊断效果明显高于CT诊断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对种植灶深度、种植灶宽度、种植灶面积诊断的灵敏度更高,可后续推广。
刘长林曾凡勇
关键词: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 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李君金彪张海兵曾凡勇李晓燕李飞飞吴斌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平片与CT在肋骨骨折方面的诊断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笔者所在医院是崇明岛上唯一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民事纠纷鉴定的定点医院,在近两年的放射科的医疗事故中,约70%来自肋骨骨折的漏诊。故正确诊断肋骨骨折,避免漏诊,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大意义。笔者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曾凡勇
关键词:肋骨骨折X线CT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常见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SFLL)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Signa 1.5T磁共振扫描机(MR)对142例共158个SFLL进行屏气磁共振加权成像(DWI),b=500s/mm2,所有病灶包括未成熟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2例,肝细胞肝癌(HCC)74例,胆管细胞癌26例,肝转移癌39例。分析各类病灶的DWI信号强度、ADC值及其差异。结果 24个病灶表现为高信号,132个病灶表现为稍高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等信号。未成熟肝脓肿、FNH、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的ADC值(×10-3 mm2/s)分别为(1.48±0.23)、(1.75±0.26)、(1.23±0.43)、(1.47±0.35)、(1.36±0.33)。FNH与其他SFLL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成熟肝脓肿与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转移癌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张海兵金彪周柱玉卞柳利曾凡勇王岩
关键词:肝疾病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不同类型的小儿脑肿瘤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图像,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36例,室管膜瘤11例,髓母细胞瘤13例。结果:正常脑白质ADC值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均值为(0.76±0.06)×10-3mm2/s。三组肿瘤实质的ADC值及rADC(肿瘤实质/正常白质)值如下:胶质瘤为(1.18±0.33)×10-3mm2/s、1.54±0.44;室管膜瘤为(0.97±0.19)×10-3mm2/s、1.26±0.26;髓母细胞瘤为(0.62±0.09)×10-3mm2/s、0.84±0.16。三组肿瘤的ADC及r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胶质瘤高于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最低。I-II级胶质瘤为(1.32±0.32)×10-3mm2/s、1.71±0.43;III-IV级胶质瘤为(1.02±0.28)×10-3mm2/s、1.35±0.37,两者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结论:DWI对于小儿上述三类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ADC及rADC值能较为可靠地鉴别小儿常见颅内肿瘤以及区分I-II与III-IV级胶质瘤。
张海兵李玉华李君曾凡勇王永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64排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资料,均对桡骨下端进行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容积重建(VR)成像,比较不同重建方法所得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中,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VR图像对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64.3%、90.5%、83.3%、52.4%。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MPR优于轴位MPR及VR图像(P>0.05)。矢状位MPR与冠状位MPR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轴位MPR与V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结论螺旋CT的MPR图像可准确地检出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图像显示骨折线更清楚,需重点观察,轴位MPR图像对骨折显示率低,V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有时难于判断。
李君金彪刘昌海曾凡勇龚汀李晓燕卞柳利吴斌
关键词:骨折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高压组)与15例非门脉高压症患者(对照组)的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7例中36例(门脉高压组21例,对照组15例)显示清晰的门静脉图像。肝内门脉灌注情况依据Nordlinger分级,肝硬化组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16例,Ⅳ级2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2、2、1、0例,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脉主干(PV)、脾静脉(SV)及肠系膜上静脉(SMV)管径的测值(cm):门脉高压组分别为1.64±0.13、1.35±0.21、1.28±0.16,对照组为1.14±0.12、0.95±0.10、0.83±0.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是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的一项快速无创的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
张海兵黄汉琴李君曾凡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门脉高压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CT检查前已确诊为胃癌的患者80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然后进行病理分期TNM分期,分析螺旋CT与病理分期的效果,并且探讨增强CT对于手术判断的效果。结果 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胃壁异常增厚、肿瘤向周围直接侵犯、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CT与病理诊断对比在T分期与N分期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M分期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CT预测治疗方式与临床相符合的敏感度为78.6%,特异性为86.5%,准确率为83.8%。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可较准确地显示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在胃癌M分期判断上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为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曾凡勇金彪张海兵
关键词:64排螺旋CT胃肿瘤术前分期
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盆腔肿物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与瞬时弹性成像系统检查,判定诊断效果与检查特征。[结果]6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断为非胃肠道间质瘤25例。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32例,伴后方声影27例,内部血流丰富23例,轮廓模糊24例;非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8例,伴后方声影6例,内部血流丰富9例,轮廓模糊5例,两组超声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瞬时弹性成像参数AT、TTP值明显低于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而T1/2、AUC与EI值明显高于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常规超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2.0%,而瞬时弹性成像系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1%和100.0%,瞬时弹性成像系统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无损伤的检查,可动态观察,而且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特征、内部结构定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曾凡勇金彪蔡建荣
关键词:超声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敏感性
CT平扫定量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器官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T平扫定量在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实质器官影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CT平扫资料,其中45例为门脉高压患者,设为门脉高压组,41例为正常人群,设为正常组,观测2组的门脉左右肢汇合部、门脉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门脉高压组按肝功能分级对以上各部位所对应的CT值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脉高压组门脉左右支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分别为(36.97±5.81)、(41.06±7.22)、(42.64±6.07)、(33.18±4.20)及(45.29±4.60)HU;正常组相应部位CT值分别为(43.92±5.71)、(47.19±5.80)、(50.06±7.80)、(36.12±4.50)及(52.38±4.95)HU;以上部位肝功能A、B及C级对应CT值分别为(39.57±4.56)、(36.56±5.46)、(31.24±5.23);(45.23±6.73)、(40.86±6.92)、(36.06±7.12);(45.97±6.07)、(42.76±6.35)、(38.67±7.35);(37.33±4.09)、(33.46±3.97)、(28.23±4.13);(48.66±4.38)、(45.03±4.43)、(40.12±5.32)HU;方差分析显示,门脉高压组与正常组的门脉、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和C级各部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时,门脉、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将降低,而且肝功能分级越高,CT值越低,提示门脉高压时,对周围器官的功能及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曾旭金彪刘长林邹明王永杰曾凡勇李君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门脉高压器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