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彪

作品数:74 被引量:41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磁共振
  • 26篇成像
  • 20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动脉
  • 9篇儿童
  • 8篇血症
  • 8篇酸血症
  • 8篇加权成像
  • 8篇病变
  • 7篇影像
  • 7篇细胞
  • 7篇患儿
  • 7篇1H-MRS
  • 6篇弥散
  • 6篇扩散
  • 6篇甲基丙二酸
  • 6篇甲基丙二酸血...
  • 5篇血管
  • 5篇扩散加权
  • 5篇扩散加权成像

机构

  • 4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交通大学
  • 3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作者

  • 72篇金彪
  • 14篇王永杰
  • 13篇吴斌
  • 11篇程爱兰
  • 9篇李君
  • 9篇李玉华
  • 8篇曾凡勇
  • 8篇张海兵
  • 7篇朱铭
  • 7篇茅春宇
  • 6篇韩连书
  • 6篇冯赟
  • 5篇朱礼华
  • 5篇黄汉琴
  • 4篇汪登斌
  • 4篇李晓燕
  • 4篇卞柳利
  • 4篇孙锟
  • 4篇邹明
  • 4篇薛建平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计算...
  • 9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影像诊断与介...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3篇肿瘤影像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3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髓母细胞瘤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高,易复发,预后较差,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及生命质量。近年,先进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作为无创性影像诊断新技术,在髓母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对DWI、DTI及1H-MRS在髓母细胞瘤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姚蓉金彪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弥散张量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丙酸血症的脑MRI表现及~1H-MRS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丙酸血症患者脑磁共振表现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丙酸血症患者均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诊,通过脑磁共振及^1H-MRS成像了解脑损害特点。9例治疗后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1H-MRS检查,感兴趣区选择右侧基底节区,分析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在1H-MRS波峰下面积与肌酸(Cr)的比值,并进行比较。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6例正常幼儿。结果 9例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龄为生后-2岁。脑MRI显示脑室增大4例,髓鞘化延迟3例,幕上脑白质水肿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2例,脑萎缩2例,基底节区信号异常3例,主要表现为T1Flair低、T2Flair高、DWI高信号。3例患者右侧基底节区^1H-MRS与对照组相比NAA/Cr、Cho/Cr不同程度降低,mI/Cr未见明显改变,1例患者出现双乳酸峰(Lac)。通过治疗后随访MRI 3例,MRI表现好转1例,呈进行性改变2例。结论 丙酸血症患者脑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基底节区信号异常、髓鞘化延迟。长期的异常影像学改变提示神经系统呈不可逆的损害,并且^1H-MRS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相关的病理生理学信息,能有助于了解脑损害的程度。
程爱兰韩连书严永清冯赟曹雯君李惠民金彪汪登斌
关键词:丙酸血症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肺静脉成像及解剖学研究与房颤射频消融术被引量:3
2008年
肺静脉的解剖存在变异,其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治愈房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手术径路的设计及手术器具的选择有指导作用。目前,肺静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金彪朱铭
关键词:肺静脉超声检查房颤导管射频消融
儿童腹膜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2021年
病例男,8岁,2月前外伤后因腹痛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肾占位包块。患儿无明显呕吐、腹胀表现。患病期间患儿精神食纳可,夜眠佳,大小便无殊,体质量无明显改变。入院时患儿一般指标:体温36.5℃,脉搏97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4/61 mm Hg(1 mm Hg≈0.133 k Pa)。住院期间患儿一般情况正常。腹部视、触、叩、听均未见异常。脊柱四肢:脊柱生理性弯曲存在,无侧弯。
赵江张征委邬昊婷崔雪娥金彪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和病理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 方法:对34例(男26例,女8例)横纹肌肉瘤的B超、CT、MRI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4例中起源于泌尿生殖道12例,腹腔和后腹膜8例...
金彪祝明洁薛建平朱礼华李玉华朱铭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病理分析
文献传递
1H-MRS在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底节区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1H-MRS技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底节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部分研究收集了我院2013年至2015年经过尿气相色谱、血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的30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
程爱兰金彪韩连书
1.5T MR弥散加权序列对胰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个胰腺病变进行DWI检查,分析胰腺癌与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DWI图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差异。结果 DWI图像上癌肿处于高信号,而肿块型胰腺炎处于较低信号;在b值为1000 s/mm2时,胰腺癌ADC值高于良性慢性肿块性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DWI对胰腺癌及良性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鉴别价值,是对常规磁共振的有益补充。
赵立群金彪曾凡永黄汉琴
关键词: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磁共振弥散成像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诊断被引量:6
2009年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在川崎病的诊断及随访中极其重要。本文重点讨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及CT血管造影诊断标准、优缺点及临床应用范围。
金彪郁怡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
脑利钠肽在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者TCPC后心功能中的价值及意义
2006年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NP)在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者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心功能中的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4~11月间连续在我科随访的TCPC后患者11例(TCPC组),男7例,女4例;年龄8.2±4.1岁;随访时间2.1±1.6年。按照改良Ross标准对临床心功能评分。采集外周静脉血3ml,用酶标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其中6例同期用磁共振成像(MRI)测定心功能,对BNP做相关因素分析。9人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结果 (1)TCPC组血浆BNP水平为400pg/ml(IQR200—690),较对照组的110pg/ml(IQR90—190)增高(P=0.003);(2)MRI测定结果:TCPC组6例患者舒张期末容量指数为65.76±8.65ml/m^2,收缩期末容量指数为31.90±6.36ml/m^2,心搏出量指数为39.0g±11.76ml/m^2,射血分数(EF)为0.52±0.06,心脏指数(CI)为2.38±0.58L/min·m^2,心肌质量指数为103.49±21.57g/m^2,心肌质量/心室舒张期末容量为1.57±0.24;(3)TCPC组BNP水平与手术时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632,P=0.041);BNP水平与上述MRI指标、Ross评分、性别、年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主心室类型等因素无关。结论 TCPC后近2年神经内分泌系统仍处于应激状态,BNP增高可能与TCPC后特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关;血浆BNP水平不能作为正确评估TCPC后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白凯苏肇伉金彪钟玉敏
关键词:功能性单心室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心功能脑利钠肽
64排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资料,均对桡骨下端进行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容积重建(VR)成像,比较不同重建方法所得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中,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VR图像对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64.3%、90.5%、83.3%、52.4%。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MPR优于轴位MPR及VR图像(P>0.05)。矢状位MPR与冠状位MPR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轴位MPR与V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结论螺旋CT的MPR图像可准确地检出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图像显示骨折线更清楚,需重点观察,轴位MPR图像对骨折显示率低,V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有时难于判断。
李君金彪刘昌海曾凡勇龚汀李晓燕卞柳利吴斌
关键词:骨折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