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玉
- 作品数:79 被引量:3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三角形热态旋风除尘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角形热态旋风除尘器,包括锥形管、对数螺旋壳和分离灰斗,对数螺旋壳的顶部固定设有出气管,对数螺旋壳的一侧固定设有三角形进口,三角形进口的底部设有变斜底板,对数螺旋壳的底部固定设有锥形管,锥形管的外部对...
- 李红忠史本林朱新玉
- 文献传递
- 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物种相对多度模型拟合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应用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分布模型研究了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交错带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多度分布,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仅能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来拟合;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分布模型则不适于描述该区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的量,可以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运用,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可为交错区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 朱新玉王玉玲高宝嘉胡云川
- 关键词:交错带土壤节肢动物物种多度分布物种多样性
- 近22年结则茶卡湖流域冰川、湖泊变化及原因分析
- 2016年
- 文中利用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SRTM4.1 DEM及ICESat卫星高程数据分别对结则茶卡湖流域的冰川和湖泊面积变化、高程变化、湖泊相对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1-2013年流域冰川由133.62km^2±0.02km^2退缩至130.26±0.02km^2,共退缩3.36±0.02km^2,退缩百分比为2.5%;2)1991-2013年流域湖泊由107.87km^2±0.02km^2增加至115.82±0.02km^2,共扩张了7.95±0.02km^2,扩张百分比为7.4%;3)2003-2009年流域冰川水当量高度共降低2.77±0.10m(0.40m·a^(-1)),冰川物质损失为0.38±0.01km^3水当量;湖高程共增加1.46±0.10m(0.21m·a^(-1)),相对水量增加0.16±0.01km^3;4)太阳辐射和升温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略有增加的降水不能弥补太阳辐射和升温的影响。冰川融水增加是结则茶卡面积扩张、水位升高的主要原因,略有增加的降水和增加的冻土退化和消融量目前不是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 李治国李红忠吴红波朱新玉李学鑫
- 关键词:湖泊冰川气候变化
- 一种园林污水净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园林污水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处理箱和第二处理箱,第一处理箱的中部设有两层过滤层,第一处理箱的一侧固定设有垃圾处理管道,第一处理箱的底部设有转杆,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导管的底部固定设有第...
- 朱新玉胡云川李红忠
- 文献传递
- 基于SPEI指数的近53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1
- 2015年
- 干旱在中国发生较为频繁,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基于1961-2013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河南省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揭示了该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干旱的变化特征;随着时间尺度的减小,SPEI值波动幅度增加,干旱发生频率增加。近53年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周口地区发生频率最高,达35%以上;豫中和豫西地区最低,为26%左右。四季中以春、夏两季干旱发生最为严重,其次为秋季,冬季最弱。在年际变化方面,1966-1968年、1998-2000年和2011-2013年发生了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干旱发生强度呈现豫北和豫西偏东地区高,豫东和豫南北部地区低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最强的地区为安阳,为22.18%,最弱的地区为驻马店,为16.60%。
- 史本林朱新玉胡云川杨艳艳
- 关键词:气象干旱气候变化
- 一种实用性强的河水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用性强的河水取样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锁紧螺栓,所述支撑底板的表面中心处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底板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
- 朱新玉胡云川
- 文献传递
- 一种改良重金属土壤的稳定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重金属土壤的稳定修复剂,由固化微生物缓释颗粒、改性生物质炭、螯合吸附剂复配而成,所述固化微生物缓释颗粒是将含有蒙脱土、硅藻土、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与含有玉米淀粉、微生物菌剂、羟丙基壳聚糖的水溶液混合反应而...
- 朱新玉胡云川许会道许宁李佳秀唐永康丰园温孟钦
- 文献传递
- 森林-草原交错带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
- 高宝嘉高立杰侯建华董建新国志锋朱新玉聂鸿飞毕华明
- 该项目属林业科学技术领域。 (一)主要创新及技术经济指标: 1.立项背景:生态交错带是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是人类进行早期生态预警和生态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有关交错带的研究多集中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野生动物群落结构
- 大学生参与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探讨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实施的保障性措施。从大学生管理角度提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途径及人才培养方式,指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已成为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 朱新玉
- 关键词:大学生教学管理创新型
- 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5年
- 【目的】长期施肥可改变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等有机物输入土壤的种类和数量,间接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本研究旨在分析紫色土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对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方法】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取样点,采用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湿漏斗法(Baermann)和手拣法对紫色土农田6种施肥方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NPK)、单施有机肥(OM,猪粪)、有机肥-化肥配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化肥配施(RSDNPK)的线虫、蚯蚓和甲螨进行调查,并对土壤性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个体数量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OMNPK、RSDNPK)中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的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NPK(P<0.05)。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的总个体数在秸秆还田施肥方式(RSD、RSDNPK)中最高,其中RSDNPK施肥方式中总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方式(P<0.05)。统计分析显示,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个体数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速效钾(AK)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线虫、蚯蚓和甲螨个体数量分别解释了土壤肥力差异的78.03%、80.82%和50.86%,较好的解释了土壤肥力主要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肥力特征。【结论】有机肥的添加有助于线虫、蚯蚓和甲螨的生存和发展,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对3类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秸秆与化肥的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动物总个体数。3类主要土壤动物可以指示一定的土壤肥力特征(有机质含量),但不能量化土壤肥力综合特征。
- 朱新玉朱波
- 关键词:土壤线虫蚯蚓甲螨施肥方式紫色土